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g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简单了解了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了四部分。
1、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出示大榕树图片,介绍大榕树。
3、师:那为什么两次见到的所见所闻会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鸟的天堂》。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1)自由朗读文中描写榕树的段落,看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能看出来的?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从哪体会出的?
(2)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师:请你把描写榕树段落的语句读一读吧!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指名读。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榕树?
重点分析: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强调:“一株”
体会“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看图片理解:枝上又生根。(解释榕树的气根)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师范读重点语句。
看图片理解:“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3)看着这株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请同学们重点朗读第8自然段,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由说。
师预设:你不明白:“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畅所欲言
●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感受多么奇妙,难怪作者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学生齐读)
这也是我们内心的赞美。这是赞美榕树,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师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枝干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2、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但是没有见到一只鸟。这怎么能称之为鸟的天堂呢?但第二次经过这里眼前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这棵大榕树上生活着许多鸟,这些鸟是怎样活动的?
(1)课文哪几个段落具体写了鸟?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句子?
(2)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读的这些语句写出了鸟儿什么特点?
鸟儿真多啊,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啦,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你又从哪些语句能看出鸟儿生活的自由快乐?
小画眉鸟在树枝上兴奋地歌唱,它为什么这样快乐?
师:在画眉鸟的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树、鸟、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在你心中,这还只是一株大榕树吗?那是什么?(鸟的天堂)
(3)鸟的天堂多热闹啊!让我们欢快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3、作者看到这里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思考:“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地方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可小组进行讨论。)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生活在这里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真像在天堂一样。
三、深入阅读、探究原因。
1、学生在充分读文后,思考:这株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因为:(1)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
(2)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3)人们对鸟儿的爱护,使得鸟儿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
2、“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留恋”,你觉得作者在留恋什么呢?
师:留恋的是那棵茂盛大榕树,他为鸟儿提供了一个快乐生活的天堂。留恋那榕树下百鸟齐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 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 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 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希望本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