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的几个疑问
在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歧视现象,比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等。正直的人总是遣责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歧视现象。然而,经济生活中有一种“歧视”,却不见得被人遣责。相反,这种“歧视”往往被商家频繁采用,而多数人对此却熟视无睹。这就是“价格歧视”或“歧视定价”。
“价格歧视”指的是: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却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钱。这看起来很不合理,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首先,任何商家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尽可能高地定价。但价格太高,东西就卖不出去。这样一来,商家只好按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的水平来定价。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是有不同弹性的。有些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得不买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可买可不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家,正是发现了需求的不同弹性,进行差别定价。这样,就形成了“价格歧视”。
举例来说,电对于企业和居民是完主相同的商品。工厂要开工,电是不同缺少的,就是贵一点也得买。居民家里也要用电,但如果电费太贵,就可以尽量少用一点。于是,电力公司卖给工厂的电就贵一些,而居民支付的电费就比较便宜。工厂用电高定价,反正是两厢情愿;目民用电低定价,使需求不会下降。这样一来,电力公司就可以增加收入了。
航空公司也是常常采用歧视定价的。公务(或商务)乘客办公事赶时间,不得不乘飞机;而私人乘客办私事则并不一定非要乘飞机。所以,同样航班,同等舱位的机票,航空公司往往对公务(或商务)乘客高定价,而对私人乘客低定价。
还有一种歧视价格是根据消费量来确定的。消费得多,价格就低;消费得少,价格就高一些。比方说:你一年在某理发店理12次发,减少其中的一两次也并无大碍;如果你到某理发店理一次发,这一次通常是非理不可的。所以,有些理发店把长期客户吸收为会员,让他们享受优惠的会员价。
同一个旅游点的门票,旅游旺季与旅游淡季的票价是不同的,这是不是“价格歧视”呢?不是。因为“旺季门票”与“淡季门票”不是“完全相同”的商品。它们之间的价差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的。
“价格歧视”是不能随便乱用的。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要有明显确定的差别。其次,定价的对象产品必须是难以转让的。否则,以低价买进产品的消费者就会将产品倒卖出去,商家的定价策略就完全失败了。居民买进的电显然不可能再倒卖给工厂,所以,电力公司才可以对居民和工厂分别收取有歧视差别的额。
以你的情况,应该不是一种价格歧视,如果电信对于电信ADSL的终端用户,而且位居乡镇的用户提高价钱,那么就是一种价格歧视。但你的情况是没有享受到同样的优惠,而不是没有享受到同样的商品服务,价钱也没有和其他地方不同,例如你和同事买同一种同样数量的彩票,他中了一张你没有中,不能说彩票有问题,而是运气不好而已!
那是正常现象,我们的社会是阶级的社会,而歧视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