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车最便宜的哪款?
(一)奔驰博物馆
奔驰博物馆位于德国西南重镇、巴符州首府斯图加特(STUTTGART)。“斯图加特”的地名源自于德语“马场”(Stute Garter)二字,古时这里曾是王公贵族的养马场。可是这昔日的马场,今天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人均产值最高的大城市之一,誉满全球的“奔驰”汽车就是从这里驶向世界。
奔驰博物馆与奔驰总厂相连,免费向游人开放,平均每年接待42万多人次。据说,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参观者来自中国。奔驰博物馆建于1923年,展示着奔驰110多年来的辉煌与荣耀,是奔驰汽车从发明到发展的一本历史教科书。我们在服务台领取了像电话一样的语音导游器,它储存有多国语言,包括中文。只要按动键钮,就可以听到奔驰历史及各种产品的介绍,十分方便。
听着导游器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奔驰的来历。“奔驰汽车公司”,来源于“卡尔本茨汽车公司”和“戈特利布戴姆勒汽车公司”,由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分别创办。本茨和戴姆勒都是世界早期汽车的发明者。1885年,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被誉为“汽车之父”。1886年,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两尊青铜塑像,一尊是本茨,一尊是戴姆勒。1926年,两家公司合并,名称定为“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其汽车产品也叫做“戴姆勒本茨”。中国人为了解释的方便删去了“戴姆勒”,只剩“本茨”,并且根据“本茨”的发音,译成“奔驰”。
整个博物馆分3层,楼层之间没有台阶,是平缓、螺旋式地向上延伸的斜坡通道,有点像赛车的跑道,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各展台。第一层展示了震撼世界的技术发明——1886年生产的世界第一批汽车:奔驰专利机动车和戴姆勒机动轿车。我们还看到奔驰公司与戴姆勒公司1926年合并之前各自生产的珍贵原型车辆。产于1901年的35马力的梅赛德斯,被誉为第一辆现代化汽车。该车是以“奔驰”汽车公司第一任总经销商埃米尔耶利内克的女儿梅塞德斯的名字命名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重量小、轴距宽、重心低、转向杆斜置,四缸发动机配有可控汽门,蜂窝式散热器也堪称是一次技术革命。所有上述特征,至今仍为汽车制造业所保留。“赛车跑道”把我们带到二层。这里陈列着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豪华房车及跑车。该时期车辆的特点是气势大、功率强、豪华而舒适。典型的例子是皇家轿车和500K双座敞篷增压发动机跑车。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还有:世界上最先批量生产的柴油轿车260D,以及战前销量最大的梅赛德斯——奔驰170V。三层陈列着1950年到70年代的各式汽车。在它们迷人的外观下面,蕴藏着面向未来的先进技术。300SL“翼型门轿车”使用独创的汽油直喷技术,230SL成为第一款配备安全车身的跑车。这里不仅有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的公务轿车,还有教皇乘坐的梅赛德斯——奔驰600,以及创下各种记录的优秀车辆。
参观完三层楼面展示的80多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各式汽车后,我们不禁为德国高度发达的汽车工业而赞叹。当我们再次来到博物馆入口处的世界第一辆汽车前,更是感触至深、思绪万千。这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现在来看,只是一辆普通的三轮车而已,十分简陋,没有门窗,没有车灯,车轮还是用木头做的。它使用的燃料,不是汽油、柴油,而是一种药剂。可就是这辆车,竟然是今天全世界所有汽车的鼻祖!从这辆三轮车开始,经过本茨和戴姆勒以及全世界一代代汽车人的不断改进、创新、提高,汽车才逐渐成型,成为现代运输工具。奔驰博物馆,正是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史最形象的缩影,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科技革命的巨大力量,感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在博物馆的商店中,精美的车模又引得众人纷纷解囊。我们仔细查看、相互提醒,以免买到“Made in China”回去贻笑大方。令人兴奋的是,“Made in China”现在并不仅仅大量用于奔驰车模,奔驰汽车已经落户北京,“北京奔驰”将于今年7月下线,真正的奔驰也将打上“China”或“Beijing”的标志。这不仅意味着北京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品牌形象将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预示着北京汽车将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对“奔驰”产生了独特的钟爱情结,以致在参观奥迪汽车博物馆的时候,并没有这般激动和感慨。
(二)奥迪汽车总部
在位于德国因格施达特的奥迪公司总部,我们参观了奥迪汽车博物馆。
在这个玻璃建筑内,极富艺术感染力的180度环幕影片展示了奥迪公司的过去和未来。1899年,一个名叫奥古斯特霍希的铁匠,凭着他的天才和执着,在莱茵河畔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奥古斯特霍希公司,史称奥迪元年。1910年,奥古斯特霍希另起炉灶,正当他与追随者们为新公司的名字冥思苦想之际,一位员工的儿子脱口而出“奥迪”(拉丁文译做“听”,与霍希的德文意思相同)一词,响亮而干脆。奥迪品牌诞生了。
在奥迪汽车博物馆,我们发现,在奥迪汽车的发展史上,奥迪汽车具有尊贵、豪华的血统。奥迪公司的创始人霍希先生一直将品牌定位在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的形象上。到二十世纪30年代,霍希公司在豪华车市场占据44%以上份额,而当时的奔驰为23%。如果不是二战使该公司毁于一旦,全球豪华轿车市场的格局恐怕不会是目前这样。
奥迪车标于1933年诞生,由4个圆环组成,代表着奥迪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奥迪、小奇迹、霍希和漫游者四家精锐的德国公司成立汽车联盟公司。此后,汽车联盟生产的汽车无论是在欧洲赛车比赛中,还是新技术开发方面都风靡一时。1965年,在汽车联盟财务报表全线飘红之际,大众集团出资收购了汽车联盟。1969年,奥迪公司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成“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并推出了著名的口号“突破科技,启迪未来”。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考虑到商标和企业理念要融为一体,因此更名为奥迪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奥迪与“四环联盟”紧密相联。
在奥迪汽车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了奥迪汽车在汽车领域的领先技术。如世界上第一辆方向盘和操作系统左置的轿车是在奥迪公司诞生,奥迪奠定了自动定速技术的前身、推出了前所未有的5缸发动机等。我们感到奥迪能发展到今天,确实是积百年的设计和制造底蕴。而当我们参观奥迪A3生产线时,更感觉到制造技术与设计能力的良好契合。
参观奥迪A3生产线,是我们考察活动的重要内容。引领员反复强调禁止拍照和摄像,于是在正式参观之前,照相机和摄像机便被锁进保管箱里。带着无线耳机,跟随使用无线麦克进行讲解的引领员,我们走进了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
奥迪A3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望不到边的厂房里,有1000多个机械手进行焊接、冲压生产,只有车门及车内一些配件是工人手工半机械操作,先进的技术和电子化控制使同一生产线上可以同时生产不同型号的汽车,每辆汽车都有自己的数据魔盒,机械手可以自动识别车的型号并进行生产。
奥迪A3生产线对质量的控制十分严密。从一开始的冲压程序到最后整车的组装完成,由电脑自动控制的各种检测设备,对各个制作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整车的质量水平。在引领员的指引下,我们看到某些机械手的头部装配有摄像头,由发光二极管将发出的缝隙光斜向照射工件,并从别的方向观测其反射光以计算缺陷的宽度和深度,一旦发现问题,喷墨设备就会在有缺陷的位置打上标记以便及时更正。此外,工人如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可以按动身边一个红色按钮,这样整个生产线就会立刻停下来。
奥迪A3生产线采用了多项特殊技术。装配线多采用激光技术,挡风玻璃由机械手进行自动喷胶,用激光探测头检查粘合剂涂抹的均匀程度,并在玻璃距车身5毫米处进行测距校准。配件订货系统采用激光扫描技术,如果负责某一工序的工人发现某种配件即将用尽,只要用激光扫描仪扫一下该配件的标识码,该信息就会自动记录到采购记录的数据库中,及时补充配件。
奥迪A3生产线比较讲究人性化。在生产车间,我们见到车间里不仅有紧张忙碌的机械手,还有咖啡屋、小货亭,工人随时可以去小憩。车间里噪音较大,为了保证作业工人的健康,工人被定期送到医疗机构进行体检。据引领员介绍,生产车间的噪音程度不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伤害。为了工人在占地数平方公里的车间里行动方便,车间里配备了许多自行车。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了4公里,感受了奥迪汽车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档次,我们不禁想到“北京现代”的生产线。北京现代的生产规模和制造水平与奥迪相比,尽管在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工艺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感到:尽管中国汽车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与奥迪、奔驰等“百年老店”相比,其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只要中国汽车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自主科技创新,中国汽车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