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介绍一下皇太极?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他八岁丧母,二十岁带兵打仗,二十四岁他父亲努尔哈赤登极称汗,三十五岁他父亲死了,他继承大位。皇太极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皇太极这个人很了不起,我举一个例子,明朝清朝进行了一场大战,就是松锦大战。皇太极因为有病他坐镇沈阳,当松锦前线的军报到达盛京沈阳的时候,他带病上马,要赶赴前线,这会儿他鼻子流血不止,他在马上一个手托着碗,接着流的血,另一只手挥鞭策马南进。从沈阳到松山大约有五百里地,皇太极是一边接着血一边赶路,昼夜兼程,赶到松山,到了松山马不停蹄就勘察地形了解敌情,进行部署,运筹帷幄,取得了胜利。所以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和谋略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宝库里面一份很珍贵的财产。

有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玉玺,从汉朝一直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的时候,就把玉玺带到大漠,后来丢了,丢了大约有二百年。有一天,一个牧羊的人,看到他那个羊,三天没有吃草,羊蹄子总刨着地,这牧羊人很奇怪,怎么回事?他就挖这块地方,挖出一块玉玺,就是这块玉玺,他把它献给了林丹汗,就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林丹汗死之后把玉玺留给他的苏泰太后和他的儿子额哲,苏泰太后和她的儿子额哲归顺清朝的时候,就把这个玉玺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得了玉玺以后非常之高兴,他说我得到了“千年之瑞”,祥瑞的瑞。皇太极改满洲族名的第二年,就改国号了,由大金改名为大清,为什么叫清?史学界是争论不已。这里面有一个传说故事,就说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难,这匹马是青色的马,因为后面追兵追得很急,努尔哈赤骑着马昼夜逃跑,结果把这个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着大青马就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我的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个清是谐音了,这个是个传说的故事,大家不必当真,但是满洲的这个族名为什么叫满洲?有的说是人名,有的说是地名,有的说是部名,有的说是佛名,始终是一个谜,至于清朝为什么叫“大清”?为什么叫“清”?学界也是有种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之谜。皇太极死了以后,要给他上个谥号,他叫清太宗文皇帝,“文”字,突出他文治,他父亲的谥号开始叫什么呢?叫清太祖武皇帝,文武的武,就是说明皇太极他重视文治,那皇太极重视武功不重视武功?也重视武功。

皇太极继位的当年,就是天聪元年,一六二七年,皇太极派他的二大贝勒阿敏,统率三万军队过了鸭绿江,打下了平壤,朝鲜国王出逃,不久朝鲜国王表示投降,阿敏和朝鲜,当时是后金了,就是后金和朝鲜,定下了“兄弟之盟”。到崇德元年,就是皇太极称帝这个典礼上,隆重的典礼,朝鲜的使臣参加了,朝鲜使臣不跪拜,不行跪拜大礼,后金官员说不行,就按着朝鲜使臣,你必须跪,朝鲜使臣挣扎,我就是不跪,撕扯,把朝鲜使臣衣服都撕破了,朝鲜使臣一气之下就离开了。登极大典啊!演出这么一场闹剧,皇太极就怒了,你朝鲜忠于明朝,不尊崇我清,你当年还发兵,配合明朝打我的首都赫图阿拉,我要亲自征讨朝鲜。所以,崇德元年皇太极亲自统率大军攻打朝鲜,大军所到,朝鲜的军队是节节败退,一直打到朝鲜的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就退到南汉山城,清军也追到南汉山城。第二年,朝鲜军队招架不住了,要投降,就在汉江的东面,一个叫三田渡的地方,我去看过,设坛,杀白马乌牛,焚香盟誓,朝鲜国王表示尊崇清朝的正朔,向清朝进贡,清朝和朝鲜结成不是“兄弟之盟”了,是“君臣之盟”,原来朝鲜是后金和清的敌国,现在变成了“君臣之盟”了,所以皇太极西进,进攻明朝的时候,就免除了东顾之忧。

满族先人女真,它没有嫡长继承的传统,许多游牧民族是幼子继承。努尔哈赤死之前,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他百年之后,这个大位谁来继承?没有解决,他死了之后这个问题来了,当时有希望继承,努尔哈赤遗位的主要是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我在这儿补充一句,皇太极按照贝勒排,是排第四,按照他兄弟排行是排第八,有很多人问?皇太极老四,四贝勒,不是,他是老八,但是按贝勒排位,他排第四。那这四大贝勒在汗位的继承上,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为他父亲的问题,他也获过罪,所以他没有资格,也没有可能来争夺这个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这个人是非常骁勇性格粗暴,也极为鲁莽,他的母亲富察氏,得罪了努尔哈赤,这莽古尔泰把他妈妈给杀了,这种人在他兄弟之间,负面影响太大,像莽古尔泰这样勇敢,做一个将军带兵打仗是可以的,做一个国君是不可以的,所以他也没有希望来继承大位。剩下两个人了,一个代善,一个皇太极,代善是大贝勒,其实他是老二,他的哥哥褚英被努尔哈赤给杀了,所以他成了大贝勒,代善年龄长,军功多,掌握的军队也多,人也比较宽厚。皇太极同代善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皇太极怎么用谋略来取得,他父亲的这个遗位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努尔哈赤有一个小福晋叫德因泽,一天告发,说大妃大福晋阿巴亥,大福晋有两次送饭给大贝勒代善,代善接受了,并且吃了,把这饭又送给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接受了,没吃。二就说大福晋经常派人到大贝勒家,有时候还夜里头出深宫宅院,底下就含义很深了,努尔哈赤就说派人调查,调查属实。努尔哈赤也不肯家丑外扬,就说大福晋私藏东西,就修理了她。有人说,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是受皇太极幕后指示,是不是有这事?我们也就不必深究,但是这件事情,皇太极得到两个结果,第一,把他哥哥搞臭了,第二,把那个大福晋修理了,大福晋是谁呀?就是大妃阿巴亥,多尔衮他妈妈。那么,继承皇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女真——满族它还有个幼子继承的这么一说,那怎么对付多尔衮和多铎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大妃大福晋给杀了!怎么杀呀?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皇太极和几个人贝勒就说,说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这事查无对证。一种说法就是大福晋自缢,一种说法就是拿弓弦给勒死了。她这一死,十五岁的多尔衮和十三岁的多铎,不可能跟他们争夺大位的。幕后经过一番议商,最后决定皇太极继位。后来多铎也说,说当年先父他父亲努尔哈赤,还有遗言有遗诏,说我也在继位的名单里头。后来处罚这个多尔衮的时候,有一条罪状说,多尔衮说:“皇太极那个位置是‘夺立’”。皇太极从叔叔舒尔哈齐死,到他得到这个大汗的汗位,前后精心谋划了十五年。

大家看沈阳那个皇宫,北面是个清宁宫,旁边有四个房子,一后四妃的房子,当年皇太极的。这一后四妃有个特点,都是蒙古人,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做皇帝的,娶异民族,不是本民族,异族的“后”也好“妃”也好,这五个都是异民族的,我想可能是空前绝后,皇太极为什么这样?第一个皇后,因为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娶的,皇后是科尔沁部。第一个妃子是关雎宫宸妃,就是诗经的“关关雎鸠”,关雎宫,宸妃是皇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那永福宫的庄妃呢?老说那个大庄妃,是皇后的侄女,是关雎宫宸妃的妹妹,她们三个人都出自蒙古科尔沁。还有两位,一位是麟趾宫的妃子,这是谁呀?这位妃子是林丹汗的遗孀,叫囊囊福晋。还有一个衍庆宫的那个妃子呢?也是林丹汗的遗孀,叫窦土门福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做一个分析吧,两个尽管是遗孀,已经嫁给林丹汗了,你还娶她做妃子,尽管他统治区不大,也还是美女如云呀!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蒙古察哈尔部联姻,取得他们的支持,那三位一后二妃是取得蒙古比较强的一个部,就是科尔沁部的支持。通过联姻,进行笼络,结成满蒙联盟,共同对付明朝。

公元一六四一年,清朝和明朝在辽西,辽河以西进行了一场决战,就叫做松锦大战。这一仗是皇太极军事才能杰出的一次表演,也是他军事艺术的一个杰作,他用了什么谋略呢?第一叫“围城打援”,“围城打援”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军事运用上并不容易,怎么围城呢?他先把锦州城围了,祖大寿明朝将军在锦州城被围了,城里没有吃的呀,杀马而食,吃马肉,以骨为薪,拿着马的骨头做柴火,来煮马肉,没有吃的没有烧的。崇祯帝知道这个消息了,就派洪承畴率着军队前去增援,正好中了皇太极“围城打援”之计,我就让你来增援好打你,中了第一计。洪承畴带了八个总兵,十三万大军,四万匹马,从宁远今天的兴城北进,步步为营,且守且战,皇太极的第二计是什么呢?就是“断敌粮道”,十三万军队,一天吃多少啊?这个粮食主要是从宁远方面兴城方面往那儿运,皇太极把你的粮道切断了,十三万军队三天没有饭吃,这就乱了套了,怎么办呢?那回去找粮食吧,皇太极又设了第三计叫做“高桥设伏”,路过高桥这个地方我设了伏兵,你一找粮食正好遇上伏兵,就把这个军队聚而歼之,那时军队几乎成了乌合之众,自相践踏,尸体遍野,还没有完,洪承畴他率了大约有一万人,我就固守这个松山城,这个松山城是个瓮城,周围是山,底下一个偏低的城,皇太极的第四计就叫“瓮中捉鳖”,就这孤城了,我外边围着你,洪承畴最后没有办法就投降了,还没有完,洪承畴投降了,崇祯不知道,报的说是洪承畴殉国了,崇祯皇帝亲自表彰他、祭奠他、追悼他,后来发现洪承畴不但没死,而且投降了,崇祯帝闹得很尴尬呀!所以皇太极的第五计,就是“劝降敌首”,就是洪承畴。结果整个松锦大战,整个是明朝的洪承畴统率十三万军队全军覆没,大家想想看,在古代十三万军队全军覆没,是个什么概念?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皇太极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当时,中国上空有四颗耀眼的明星:一颗是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一颗是明崇祯帝朱由检(1611~1644年),一颗是农民军领袖李自成 (1606~1645年),再一颗是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1592~1634年)。这四个人,各代表自己民族或集团的利益,参与了那场空前惨烈而又可歌可泣的政治角逐。最后结局是:林丹汗败死青海打草滩,时年43岁;崇祯帝逼迫皇后自杀、砍伤亲生女儿、走上煤山自缢,时年34岁;李自成在紫禁城做了一天皇帝,败死在九宫山,时年40岁。林丹汗、崇祯帝、李自成的基业,最后都归了皇太极和他的子孙们。

皇太极成为最大的赢家绝非偶然,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他都显然比对手要技高一筹。

文治:革弊图新

皇太极在文治的棋盘上,调整关系,革弊图新,有四步高棋:

革除弊政,调剂满汉。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以后,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杀戮诸生,遭到辽东汉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汉人有的向饮水、食盐中投毒,有的把猪毒死出售,有的拦路击杀单独出行的满人,有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此起彼伏。努尔哈赤却没有停止对汉人的奴役和屠杀,继续执行高压政策。结果矛盾进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壮锐减,田园荒芜,“民将饿死”,寇盗横行。

皇太极继位之后,对其父汗的失误之策,适时做出调整:

对汉民:他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强调满洲、蒙古、汉人之间的关系“譬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决定: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民皆大悦,逃者皆止”。

对汉官:汉官原从属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员病故,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皇太极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皇太极重用汉官,范文程是一个例子。“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参与军政大计。每逢议事,总问:“范章京知道吗?”遇有奏事不当之处,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大家说:“范章京也这么说。”太宗就认可。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宫里进食,看着满桌佳肴美味,想起老父亲,停箸不食。太宗明白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这桌酒席快马送到范文程家里。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清朝汉人任相之始。

对汉儒:“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才能智慧,谁就能战胜对手。大明有人才却不能用,大顺没有鸿儒俊彦,牛金星不过是个举人,而决定大清能否在这场龙虎斗中取胜的关键也在于能否大量地占有人才。努尔哈赤对明朝生员屠杀过多,对所谓通明者“尽行处死”,其中“隐匿得免者”约有300人,都沦为八旗包衣下的奴仆。皇太极下令对这些为奴的生员进行考试,各家主人,不得阻挠。这是后金科举考《清太宗圣训》试的开端,结果得中者共200人。他们从原来为奴的身份,尽被“拔出”,获得自由,得到奖赏。后又举行汉人生员考试,取中228人,从中录取举人,加以重用。这项举措,反响强烈,“仁声远播”。

族名满洲,建号大清。皇太极做了两件大事,影响千古,史册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聪汗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天聪,另一个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现十二帝十三朝的现象。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呢?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不必深究。皇太极改国号、称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

“南面独坐”,完善体制。随着后金的发展,皇太极改革并完善政权机构。一是,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又挟制大贝勒代善,废除大汗同三大贝勒并坐制,改为皇太极“南面独坐”,强化君主极权;二是,巩固和完善八旗制度,逐步设立八旗汉军,以管理汉军及其眷属的军、政、民等事宜,并扩编八旗蒙古,加强对蒙古的统辖;三是,创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改称理藩院),以专门处理民族事务;四是,仿效明制,设立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所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架构,基本完善了政府组织的体制和架构。

造红衣炮,创建重(zhòng)军。天聪汗皇太极在经过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和北京之战三次重大失败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战败的重要原因是自己没有最新式武器——红衣大炮。此炮为西洋人制造,称作“红夷大炮”;满洲忌讳“夷”字而谐音为“衣”,称作红衣大炮。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后金仿制的第一批红衣大炮在沈阳造成,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从此,满洲终于有了自己制造的红衣大炮。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军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就是以火炮等火器 装皇太极的腰刀

备的重型新兵种——炮兵。从此,清军有的强大骑兵明军没有,明军有的红衣大炮清军也开始拥有。

这样,皇太极纠正了他的父亲晚年所犯下的错误,使得后金军政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皇太极死后被谥为“文皇帝”,这个“文”字恰恰说明他一生文治功业的特征。

武功:四向开拓

皇太极在武功的棋盘上,四面出击,开拓疆域,也有四步高棋:

向东出兵,两征朝鲜。

向北用兵,征抚索伦。

向西用兵,三征蒙古。

向南用兵,五入中原。

谋略:谋位施计

皇太极为什么能取得上述的文治武功?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谋略。谋略是关乎政治家、军事家心智高下、事业成败、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大事。下面讲四个例子。

精心谋划,继承汗位。满族先人女真像许多游牧民族一样,汗位继承没有实行嫡长制。 努尔哈赤身后的大位由谁来继承?当时没有一个制度。努尔哈赤生前为着巩固权位,先幽死胞弟舒尔哈齐,又杀死长子褚英。努尔哈赤晚年在汗位继承问题上非常烦恼,他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所以,他死之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惨烈。当时在诸贝勒中,以四大贝勒的权势最大,地位最高;此外,还有多尔衮、多铎。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座次和年齿均列第四,为什么却能登上后金国汗的宝座?因为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长期而巧妙地运用了谋略。

当时的形势是: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过失获罪,莽古尔泰竟亲手杀死母亲。这种人,名声差,可做统兵大将,但不能做一国之君,更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

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向天命汗告讦(jié)大福晋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送给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大福晋经常派人去大贝勒家,还在深夜外出宫院。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他不愿家丑外扬,便借故惩处大福晋。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无力争夺汗位。有人说小福晋德因泽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藉大福晋同大贝勒代善难以说清道明的“隐私”,施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又使大福晋遭到惩处。大福晋在这次事件中受了点“伤”,但没有“死”,不久又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

大福晋就是多尔衮、多铎的生母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阿巴亥12岁嫁给努尔哈赤,共同生活25年。她当时37岁,正值盛年,丰姿饶艳。阿巴亥生有三个儿子:当时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多尔衮、多铎兄弟也有资格同皇太极争夺皇位。要削弱多尔衮、多铎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处死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和几个贝勒说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在皇太极等四大贝勒的威逼下,她自缢而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没有力量同皇太极争夺大位。据《清史稿•索尼传》记载,多铎曾说:“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由此看来,努尔哈赤生前或有遗诏,可是至今没有见到。多尔衮死后议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说:“太宗文皇帝之继位,原系夺立。”所以,皇太极到底是继位还是夺位?至今学界仍有不同的意见。

代善失势、多尔衮失母,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新汗的推举议商,在庙堂之外进行。大贝勒代善的儿子贝勒岳讬、萨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说:“这是我的夙愿!你们所说,天人允协,谁不赞同。”这样,父子三人议定。第二天,诸王、贝勒、贝子聚于朝。代善将他们的意见告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及诸贝勒。没有发生争议就取得共识。皇太极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谋划,终于登上大位。皇太极初登新汗宝座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分值。尔后,皇太极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胁服大贝勒代善,终于“南面独坐”,稳固了权力。

一后四妃,笼络蒙古。皇太极在盛京立五宫——“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分属于蒙古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皇太极娶异民族的“一后四妃”,主要是出于笼络蒙古的政治考虑。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成婚那年,皇太极23岁,博尔济吉特氏15岁。皇太极继位后,博尔济吉特氏成为后金第一夫人,称中宫——清宁宫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登上皇帝宝座后,妻以夫贵,博尔济吉特氏就成为中宫皇后。

皇太极宠爱的还有四位皇妃:

第一位是关雎宫(东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中宫皇后的侄女,也是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同皇太极结婚。

第二位是麟趾宫(西宫)贵妃那木钟,为蒙古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第三位是衍庆宫(次东宫)淑妃巴特马•璪,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林丹汗死后,她携部众降金,不久被皇太极纳娶。第四位是永福宫(次西宫)庄妃,俗称大庄妃,名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又是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侄女,关雎宫宸妃的妹妹。庄妃14岁嫁给皇太极,这年皇太极 34岁。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皇太极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当时,中国上空有四颗耀眼的明星:一颗是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一颗是明崇祯帝朱由检(1611~1644年),一颗是农民军领袖李自成(1606~1645年),再一颗是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1592~1634年)。这四个人,各代表自己民族或集团的利益,参与了那场空前惨烈而又可歌可泣的政治角逐。最后结局是:林丹汗败死青海打草滩,时年43岁;崇祯帝逼迫皇后自杀、砍伤亲生女儿、走上煤山自缢,时年34岁;李自成在紫禁城做了一天皇帝,败死在九宫山,时年40岁。林丹汗、崇祯帝、李自成的基业,最后都归了皇太极和他的子孙们。

皇太极成为最大的赢家绝非偶然,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他都显然比对手要技高一筹。

文治:革弊图新

皇太极在文治的棋盘上,调整关系,革弊图新,有四步高棋:

革除弊政,调剂满汉。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以后,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杀戮诸生,遭到辽东汉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汉人有的向饮水、食盐中投毒,有的把猪毒死出售,有的拦路击杀单独出行的满人,有组织的武装暴动也此起彼伏。努尔哈赤却没有停止对汉人的奴役和屠杀,继续执行高压政策。结果矛盾进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壮锐减,田园荒芜,“民将饿死”,寇盗横行。

皇太极继位之后,对其父汗的失误之策,适时做出调整:

对汉民:他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强调满洲、蒙古、汉人之间的关系“譬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决定: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民皆大悦,逃者皆止”。

对汉官:汉官原从属满洲大臣,自己的马不能骑,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员病故,妻子要给贝勒家为奴。皇太极优礼汉官,以此作为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分配马匹,进行赏赐,委任官职。皇太极重用汉官,范文程是一个例子。“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参与军政大计。每逢议事,总问:“范章京知道吗?”遇有奏事不当之处,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大家说:“范章京也这么说。”太宗就认可。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宫里进食,看着满桌佳肴美味,想起老父亲,停箸不食。太宗明白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这桌酒席快马送到范文程家里。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这是清朝汉人任相之始。

对汉儒:“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才能智慧,谁就能战胜对手。大明有人才却不能用,大顺没有鸿儒俊彦,牛金星不过是个举人,而决定大清能否在这场龙虎斗中取胜的关键也在于能否大量地占有人才。努尔哈赤对明朝生员屠杀过多,对所谓通明者“尽行处死”,其中“隐匿得免者”约有300人,都沦为八旗包衣下的奴仆。皇太极下令对这些为奴的生员进行考试,各家主人,不得阻挠。这是后金科举考《清太宗圣训》试的开端,结果得中者共200人。他们从原来为奴的身份,尽被“拔出”,获得自由,得到奖赏。后又举行汉人生员考试,取中228人,从中录取举人,加以重用。这项举措,反响强烈,“仁声远播”。

族名满洲,建号大清。皇太极做了两件大事,影响千古,史册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聪汗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天聪,另一个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现十二帝十三朝的现象。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呢?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不必深究。皇太极改国号、称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

“南面独坐”,完善体制。随着后金的发展,皇太极改革并完善政权机构。一是,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又挟制大贝勒代善,废除大汗同三大贝勒并坐制,改为皇太极“南面独坐”,强化君主极权;二是,巩固和完善八旗制度,逐步设立八旗汉军,以管理汉军及其眷属的军、政、民等事宜,并扩编八旗蒙古,加强对蒙古的统辖;三是,创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改称理藩院),以专门处理民族事务;四是,仿效明制,设立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所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架构,基本完善了政府组织的体制和架构。

造红衣炮,创建重(zhòng)军。天聪汗皇太极在经过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和北京之战三次重大失败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战败的重要原因是自己没有最新式武器——红衣大炮。此炮为西洋人制造,称作“红夷大炮”;满洲忌讳“夷”字而谐音为“衣”,称作红衣大炮。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后金仿制的第一批红衣大炮在沈阳造成,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从此,满洲终于有了自己制造的红衣大炮。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军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装备的重型新兵种——炮兵。从此,清军有的强大骑兵明军没有,明军有的红衣大炮清军也开始拥有。

这样,皇太极纠正了他的父亲晚年所犯下的错误,使得后金军政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皇太极死后被谥为“文皇帝”,这个“文”字恰恰说明他一生文治功业的特征。

武功:四向开拓

皇太极在武功的棋盘上,四面出击,开拓疆域,也有四步高棋:

向东出兵,两征朝鲜。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等率军东征朝鲜。阿敏统率大军,过鸭绿江,占领平壤。三月,双方在江华岛杀白马、黑牛,焚香、盟誓,定

下“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大典时,朝鲜使臣拒不跪拜,双方撕扯,仍不屈服。皇太极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效忠明朝、对清不从的表现。十二月,皇太极以此为借口,第二次对朝鲜用兵。皇太极亲自统率清军渡鸭绿江,前锋直指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zōng)逃到南汉山城。皇太极也率军到南汉山城驻营。第二年正月,李倧请降,奉清国正朔,向清帝朝贡。于是,皇太极在汉江东岸三田渡设坛,举行受降仪式,确立了清同朝鲜的“君臣之盟”。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一是改变了朝鲜依违于明朝和清朝之间的立场,二是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东顾之忧。

向北用兵,征抚索伦。皇太极向北用兵,兵锋直指黑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域。皇太极的策略是:“慑之以兵,怀之以德。”达斡尔头人巴尔达齐居住在精奇里江(今结雅河)多科屯。皇太极将宗室女儿嫁给巴尔达齐,他成了皇太极的额驸(驸马,侄女婿)。不久,索伦部的许多首领相继到沈阳朝贡,表示归顺。崇德年间,皇太极两次发兵索伦,征讨博穆博果尔。双方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呼玛尔(今呼玛)等地遭遇,经过激战,清军获胜,但损失很大。博穆博果尔率余部北逃。皇太极采用“声南击北”的计谋,预先埋伏蒙古骑兵截其逃路,将率众逃到齐洛台(今俄罗斯赤塔)的博穆博果尔擒获。皇太极征抚并用,以抚为主,终于使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广阔地域归属于清朝。

向西用兵,三征蒙古。明清之际,我国蒙古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内蒙古、漠北蒙古即外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鲁特蒙古。漠南蒙古位于明朝和后金之间,并同明朝定有共同抵御后金的盟约。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他势力强大,自称是全蒙古的大汗。明廷每年给林丹汗大量“岁赏”,使其同后金对抗。努尔哈赤时漠南蒙古东边诸部多归服后金,但察哈尔部成为漠南蒙古诸部对抗努尔哈赤父子的坚强堡垒。皇太极即位后,西向三次用兵,其主要目标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利用漠南蒙古诸部的矛盾,同反对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结盟,首次亲统大军进攻林丹汗。到敖木伦,获得胜利,俘获11000余人,后乘胜追到兴安岭。四年后,皇太极再次率军远征林丹汗,长途奔袭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闻讯,惊慌失措,星夜逃遁。皇太极回军,途中获得明塞外民众数万、牲畜10余万。此后,察哈尔部众叛亲离,分崩瓦解。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滩,出痘病死。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民千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据说这颗印玺,从汉朝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时还带在身边。他死之后,玉玺失落。200年后,一个牧羊人见一只羊三天不吃草,而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宝玺。后来宝玺到了林丹汗手中。皇太极得到“一统万年之瑞”,如同自己的统治地位得到上天的认可,自然大喜过望。他亲自拜天,并告祭太祖福陵。昔日为敌20余年的察哈尔举部投降,广阔的漠南蒙古归于清朝。

向南用兵,五入中原。皇太极向明朝用兵,先后取得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的胜利,并五次向关内用兵。第一次是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亲自带领大军,绕道蒙古地区,攻破大安口,围攻北京城;第二次是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亲统大军,蹂躏宣府、大同一带;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命多罗郡王阿济格等率军入关,到延庆,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师。接着,阿济格统军下房山,破顺义,陷平谷,占密云,围绕明都,蹂躏京畿。此役,清军阿济格奏报:凡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他们凯旋时,“艳服乘骑,奏乐凯归”,还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个大字,以戏藐大明皇朝;第四次是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入关,兵锋直到济南。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多尔衮转战2000余里,攻克济南府城暨3州、55县,获人、畜46万;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派阿巴泰率军入关,横扫山东一带,俘获人口36万、牲畜32万余头。皇太极五次大规模入塞,攻打北京,掳掠中州,陷落济南,皇太极之胆识、之气魄、之谋略确是雄奇的。但他多次派兵入塞,屠城、杀戮、焚毁、抢掠,却是兵略中之最下者。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姓爱新觉罗,名皇太极(亦作皇太子、黄台吉),军事家、政治家。满族,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生平

尊称後金天聪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皇太极在世时期,保护汉族人、减轻农民负担,并迁都沈阳。1636年皇太极控制漠南蒙古後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建立者和开国皇帝。他还诱使多疑的明思宗凌迟处死袁崇焕,为後来清朝灭明统一天下立下基础。

皇太极病逝於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晚十时,年52岁。葬於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後妃

孝端文皇後,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後。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後,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喇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子女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後,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後,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後,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後,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後,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後,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