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四----武 夷 山
武夷山素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著称,享有"碧水舟山"之美誉,唐朝时被朝廷册封为天下名山大川。千百年来。无数名儒雅士、政宦显要都曾游历武夷。古代中国的李商隐、范仲淹、朱熹、陆游、辛弃疾、徐霞客等名家都在武夷山留下各自的墨宝。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临水可观山景,登山可望水秀,乘上一叶竹筏游览世间一绝的九曲溪,顺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一览无余,其间更有距今约3800年前高插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船棺,令人叹为观止……
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天人合一为这至高无上的大境界,孔老夫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而武夷山,以她九曲十八湾汇集了最灵秀的山与最圣洁的水,有道是:无山不翠,有水皆清,怎么不乐悠悠!
感受武夷,感受纯真。真山水、纯文化是武夷山最大的特点。真山水真就真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连空气都显得古老而清新。
真山水孕育了东方的纯文化。远在夏商时期.中国东部地区的古闽族、古越族人就在武夷山繁衍生息。在景区的悬崖绝壁上,留下了现今世界发现年代最久远的、距今近4000年的"架壑船棺"、"虹桥板"等文化遗存。西汉时期,闽越王在武夷山建造王城,使武夷山成为江南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已挖掘出士并向游人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城村古汉城遗址,占地48万平方米,是江南一带保存最完整、出上文物最多的汉代古城,也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宋代武夷山更是集一时之盛,儒、释、道三教同山。道家称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一代理学巨儒朱未熹在武夷山结庐讲学,倡道东南,生活长达近半个世纪,把当时的武夷山推到了"执全国学术之牛耳"的文化巅峰。朱子理学在此孕育、成熟、传播,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漂洋过海,远及东亚、东南亚及欧美诸国.成为东亚交明的体现:正如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所云: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此外,武夷山还诞生了中国著名的婉约词代表人物柳永等大批文化名人。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奇秀多姿的自然风光相融,孕育了武夷山古朴浓厚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