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鞑靼族的历史?
中国古代北方有多重含义的民族泛称。①又作达怛、达旦等。其名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一些汉文记载,有9姓与30姓之分,即是说族内有9部与30部的区别。唐代鞑靼人的活动区域正是室韦人的活动区域,且鞑靼与室韦在汉籍中时常互通互用。鞑靼之名本指塔塔儿部,但由于他的强大,许多其他室韦-达怛部落也往往称自己为鞑靼人。唐代是鞑靼人发生巨变的时期。突厥、回纥的统治把鞑靼人同内蒙古西部和外蒙古高原联系起来;突厥的覆亡,使得鞑靼人能向这些地区逐步地推进。回纥的西迁和契丹人(见契丹)的远征外蒙古高原,给鞑靼人提供了大批涌入外蒙古高原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机会。 9世纪前后沿边塞的阴山南北直到青海,都出现了鞑靼人。鞑靼人协助唐朝镇压了黄巢农民起义。《五代史》正式为鞑靼立传。鞑靼与宋朝、辽朝皆有交往;金代,鞑靼族内有6大部落,游牧于呼伦、贝尔两湖以西,时常侵扰金朝的边界,金朝则在边界广设榷场,进行政治上的羁縻与经济上的互市。鞑靼又与西北的蒙古族为仇,蒙古族的咸补海□(俺巴孩□)和成吉思□之父也速该皆死于塔塔儿之手。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丞相夹谷清臣、完颜襄北征塔塔儿,克烈部的汪罕约会成吉思□东西夹击,成为成吉思□得势的起点。后塔塔儿与札答兰氏的札木合等结合,继续与蒙古部作战。金泰和二年(1202)成吉思□彻底征服了塔塔儿部,遂占有整个呼伦贝尔草原。②鞑靼是宋、元人对蒙古各部的泛称。在有的场合下,蒙古人也自称为达达,而它的所有格形式,则是答答带、答答里带、答答儿歹、答答歹等。有的记载,称蒙古人为黑鞑,称汪古人为白鞑,或依照蒙古人的经济类型与文化程度区别为熟鞑靼与生鞑靼。③明代对元顺帝退出大都以后以迄林丹□(即所谓虎墩兔憨)时期所统治的蒙古人,也称为“鞑靼”。《明史鞑靼传》所写的历史,便是这部分蒙古人的历史。
鞑靼
中国古代北方有多重含义的民族泛称。①又作达怛、达旦等。其名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一些汉文记载,有9姓与30姓之分,即是说族内有9部与30部的区别。唐代鞑靼人的活动区域正是室韦人的活动区域,且鞑靼与室韦在汉籍中时常互通互用。鞑靼之名本指塔塔儿部,但由于他的强大,许多其他室韦-达怛部落也往往称自己为鞑靼人。唐代是鞑靼人发生巨变的时期。突厥、回纥的统治把鞑靼人同内蒙古西部和外蒙古高原联系起来;突厥的覆亡,使得鞑靼人能向这些地区逐步地推进。回纥的西迁和契丹人(见契丹)的远征外蒙古高原,给鞑靼人提供了大批涌入外蒙古高原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机会。 9世纪前后沿边塞的阴山南北直到青海,都出现了鞑靼人。鞑靼人协助唐朝镇压了黄巢农民起义。《五代史》正式为鞑靼立传。鞑靼与宋朝、辽朝皆有交往;金代,鞑靼族内有6大部落,游牧于呼伦、贝尔两湖以西,时常侵扰金朝的边界,金朝则在边界广设榷场,进行政治上的羁縻与经济上的互市。鞑靼又与西北的蒙古族为仇,蒙古族的咸补海□(俺巴孩□)和成吉思□之父也速该皆死于塔塔儿之手。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丞相夹谷清臣、完颜襄北征塔塔儿,克烈部的汪罕约会成吉思□东西夹击,成为成吉思□得势的起点。后塔塔儿与札答兰氏的札木合等结合,继续与蒙古部作战。金泰和二年(1202)成吉思□彻底征服了塔塔儿部,遂占有整个呼伦贝尔草原。②鞑靼是宋、元人对蒙古各部的泛称。在有的场合下,蒙古人也自称为达达,而它的所有格形式,则是答答带、答答里带、答答儿歹、答答歹等。有的记载,称蒙古人为黑鞑,称汪古人为白鞑,或依照蒙古人的经济类型与文化程度区别为熟鞑靼与生鞑靼。③明代对元顺帝退出大都以后以迄林丹□(即所谓虎墩兔憨)时期所统治的蒙古人,也称为“鞑靼”。《明史鞑靼传》所写的历史,便是这部分蒙古人的历史。
鞑靼:中国古代北方有多重含义的民族泛称。
①又作达怛、达旦等。其名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一些汉文记载,有9姓与30姓之分,即是说族内有9部与30部的区别。唐代鞑靼人的活动区域正是室韦人的活动区域,且鞑靼与室韦在汉籍中时常互通互用。鞑靼之名本指塔塔儿部,但由于他的强大,许多其他室韦-达怛部落也往往称自己为鞑靼人。唐代是鞑靼人发生巨变的时期。突厥、回纥的统治把鞑靼人同内蒙古西部和外蒙古高原联系起来;突厥的覆亡,使得鞑靼人能向这些地区逐步地推进。回纥的西迁和契丹人(见契丹)的远征外蒙古高原,给鞑靼人提供了大批涌入外蒙古高原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机会。 9世纪前后沿边塞的阴山南北直到青海,都出现了鞑靼人。鞑靼人协助唐朝镇压了黄巢农民起义。《五代史》正式为鞑靼立传。鞑靼与宋朝、辽朝皆有交往;金代,鞑靼族内有6大部落,游牧于呼伦、贝尔两湖以西,时常侵扰金朝的边界,金朝则在边界广设榷场,进行政治上的羁縻与经济上的互市。鞑靼又与西北的蒙古族为仇,蒙古族的咸补海□(俺巴孩□)和成吉思□之父也速该皆死于塔塔儿之手。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丞相夹谷清臣、完颜襄北征塔塔儿,克烈部的汪罕约会成吉思□东西夹击,成为成吉思□得势的起点。后塔塔儿与札答兰氏的札木合等结合,继续与蒙古部作战。金泰和二年(1202)成吉思□彻底征服了塔塔儿部,遂占有整个呼伦贝尔草原。
②鞑靼是宋、元人对蒙古各部的泛称。在有的场合下,蒙古人也自称为达达,而它的所有格形式,则是答答带、答答里带、答答儿歹、答答歹等。有的记载,称蒙古人为黑鞑,称汪古人为白鞑,或依照蒙古人的经济类型与文化程度区别为熟鞑靼与生鞑靼。
③明代对元顺帝退出大都以后以迄林丹□(即所谓虎墩兔憨)时期所统治的蒙古人,也称为“鞑靼”。《明史鞑靼传》所写的历史,便是这部分蒙古人的历史。
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840年,回醐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的大部分向西迁移至不儿罕山(今蒙古大肯特山)一带,发展繁衍为许多部落,各有名号。辽金时期,多以“鞑靼”或“阻卜”泛称蒙古草原各部。
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大蒙古国随即统一了中国北方,此后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不断西征,先后建立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个属国(汗国)。打通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1368年)并统一全国。空前统一而强盛的元朝,确立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和发展了我们多民族的国家。到明代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刺”两大部分。清代在蒙古族地区建立“盟旗制度”,或编旗设置总管制度加以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