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出自哪里?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参考资料:中华词典
成语: 东施效颦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意思: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例子: 若真也葬花,可谓“~”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庄子 天运》之《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
[典源]《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
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
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
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
美。”滇翟璟《通俗编》卷十八:“此寓
言其丑人,未尝著谁某也.《太平寰宇
记》载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黄庭
坚等始凿言东施效颦.”
[今译]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有心疼
病,在村里皱着眉头行路.衬里有个丑
女,见了觉得很美,回去也学西施捧心
皱眉的祥子.村里的富人见了,把大门
紧闭不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
离村而去.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眉很美,
却不明白皱眉而美的缘故.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胡乱勉强模
仿,效果反而更坏;也用作谦词或以
“东施”等借指丑女。
美女西施因心口痛,捧胸皱眉而行。一个丑女(后被人称为东施)看见她走路姿态很美,便学她的样子,结果更加难看,被后人当作笑柄。“东施效颦”典故由此而来,留给后人的启迪很深刻。
学习、借鉴、模仿等都要理性,如果把丑的当美的、错的当对的就麻烦了。类似“东施效颦”的事,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少见。随地乱吐痰,理由是别人也在吐;小区乱停车,是因为别人乱停在先;垃圾乱倾倒,是感到凭一个人不可能改变这一现象;开车违反交通规则,总是认为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这样。总之,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都有开脱与解释理由,相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实,这种现象是社会所不容的,也必然像东施学西施走路一样,被人当作笑柄,遭到谴责与批评。
因此,学习、借鉴、模仿前,先要判断辨别一下事物的正确性,到底该不该学?显然,高尚、文明、合法的应该大力倡导,而低俗、落后、非法的应该坚决抵制,这就是“东施效颦”给我们的启示。
词目 东施效颦
发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