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介绍一下虎丘?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公园里有许多名胜古迹。云岩寺塔(也称虎丘塔)为国家级文物,断梁殿为省级文物,梁的中间为两根梁断开接起来的,可以看到断缝。

云岩寺塔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已在一千多年前就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千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7公里,海拔34.3米,面积282.3亩。“虎丘”一名来历已近2500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

虎丘山经历代名人在山上营造,规模宏大、日趋完美、亭台楼阁、园榭轩馆,耸金叠翠,虎丘山寺宇均沿山而筑,名冠吴中,甲于江南。虎丘山虽小,而幽美的景色却能与锦绣名山大川相媲美。游览虎丘,古人有“九宜”之说。即春、夏、秋、冬、风、雨、雪、晴、四时皆宜游览。虎丘山历有前山十八景,后山十八只之称。头山门、海涌桥、断梁殿是虎丘山的入门三景。登临虎丘山沿途可见“憨憨泉”,吴王阖闾得“干将”、莫邪”剑后试剑所致的“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二仙亭”、“点头石”等,每个景点都富含着美丽的传说。巍巍耸立天际的虎丘塔更有中国“比萨斜塔”的盛名。

虎丘山有着“前山美、后山幽”的说法,后山脚下清清河水环绕,河中水菱浮面、河旁古木参天,大量的古树名木,樟、杉、柏、松、银杏、玉兰长势茂盛。掩映在丛林中有分翠亭、玉兰山房;揽月榭等景点。“平坐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就是人们对虎丘山最美好的赞叹。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罕见的艺术珍品。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云岩寺塔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墓地即在虎丘。而后秦始皇曾登丘览胜;西楚霸王项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

虎丘,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 《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塔是云岩寺的塔,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据地方志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层,砖身木檐。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今天,这座耸立于虎丘的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

虎丘剑池

苏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剑池,据说还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但《元和郡县志》却记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后来演变而为剑池。总之,剑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吴王墓是否在剑池下面。说法颇多,莫衷一是。

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剑池。当时曾刷洗苔藓,核实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载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剑池水干,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后来又戽干池水,出清污泥,又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池南有土坝一个,与石壁三面相连,面积约四只八仙桌大小,低于平时水面三尺,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由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个洞穴和向北延伸约一丈多长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单独出入,举手可摸到顶,从上到下方正笔直。不难推断,也是人工开凿而成。尽头处为一喇叭口,前有一米多隙地,可容四人并立,而无回旋余地。前面有用麻砾石人工琢成的长方石板四块,一块平铺土中作底座,三块横砌叠放着,好似一大碑石。每块石板的面积约二尺半高,三尺多宽。第一块已脱位,斜倚在第二块上。第二块石板门的石质不同于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由于长期受池水侵蚀,显露出横斜稀疏的石筋。根据形制分析,这是一种洞室墓的墓门。剑池是竖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据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这样夸大的描写,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作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肯定很大,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从虎丘后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种种迹象分析,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呈王墓而设计开凿的。墓门后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种秘密。但是吴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尚是千古之谜。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称作“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宋代苏州州学教授朱长文则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并说:“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清乾隆帝弘历也表示赞同:“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次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东晋时,司徒王 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双双舍宅为虎丘山寺,仍分两处,称东寺、西寺,刘宋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脍炙人口的古迹。六朝时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之句,可为佐证。这是虎丘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塔,废毁已久。

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中国复归一统的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于仁寿年间(601年-604年)下诏各州郡建造舍利塔,并由“有司造样送往当州”,也就是附发了塔的样式,以便统一规制。于是,虎丘历史上便有了第二座塔,位于山顶东晋王琴台故址,不过,据古建筑专家刘敦桢考证,它只是一座方形的木塔,早已无有,决非保存至今的以砖结构为主的八角形塔。这一结论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到了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颜真卿诗有“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之句。那时虎丘离城虽近,但无大路和河流可通,游人需从田间阡陌穿行,如遇雨天还要涉水方能抵达,交通极为不便。宝历元年(825年),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吏。这位热爱苏州风物、对虎丘情有独钟的大诗人有感于此,便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沿河修筑塘路直达山前,又栽种桃李数千株,加以美化,并绕山开渠引水,形成环山溪。事后,诗人写有一首五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从此水陆称便,游人络绎不绝。为纪念白居易功绩,后人称塘路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为山塘河,皆长七里,号称“七里山塘”。此后一千一白多年间,山塘成为连结阊门与虎丘的唯一纽带,是从苏州城去虎丘的必经之路;既是阊门商市的延伸,又是虎丘风景名胜的前奏,历史上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明清两代虎丘的多部山志无不将山塘包括在内,一并加以记述。

然而,当初白居易开河筑堤不到二十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于会昌五年(845年)诏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远离长安的苏州也未能幸免于难,建寺已五百余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但过了不久,佛教又得到恢复。重建的虎丘山寺合二寺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山下则另建东山庙和西山庙,以纪念舍宅为寺的王 、王珉兄弟。五代时期,中原分争,江南一隅比较太平。当时苏州是吴越国钱氏政权统治下,仅次于都城杭州的重镇,国主钱 第四子钱元 、钱文奉父子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圆林。据记载钱元 “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已欣动颜色。比至,必规画修缮。”虎丘的寺院和胜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维修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代修塔施工中,发现文物的文字纪年和塔的形制判断,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五代最后一年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亦即吴越国王钱弘 在位的第十三年,至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建筑。建成后十七年,吴越国“纳土归宋”,苏州正式归入宋王朝的版图。

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景元年(1034年)诏以宋真宗赵恒御书三百卷副本藏于寺中,为此四年(1037年)特建御书阁。皇初(约1044年),又改禅寺为十方住持。此后常为禅僧挂锡之所。南宋绍兴初(约1131年),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绍隆法师名重宇内,声闻海外,“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号为‘五山十刹’者,虎丘遂居其一。”绍隆于绍兴六年(1136年)圆寂坐化于虎丘。虎丘旧有隆祖塔院,在东山庙畔,昔时日本使者来华至苏,必定要朝拜隆祖塔,可见影响之大。宋代在山上创建的还有应梦幻观音殿(石观音殿)、转轮大藏殿、水陆堂、陈公楼(双井桥)、千顷云阁、和靖书院等。

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到至正四年(1344年)年间,云岩寺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塔的维修也第一次见于记载,现存的二山门(断梁殿)即当时所建。同时修缮和改建的还有大佛殿、千佛阁、三大士殿、平远堂、小吴轩、花雨亭等建筑,并铸造巨钟一口,疏浚环山溪六千余尺。元末群雄并起,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占领平江(苏州)割据称王。为保卫城池,选中水陆要冲的虎丘驻军布防,在疏浚环山溪的同时,沿溪修筑了一座环山城,将登临之人岁无虚日的名胜之区变成了介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害。一时“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吕志学句)但虎丘土城在军事上并未发挥作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征讨张士诚,围攻孤城平江(苏州)达十个月之久。相传徐达的攻城指挥部就设在虎丘,而常遇春亦屯兵于虎丘,与张士诚军激战于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

明代是虎丘历史上的多事之秋,曾三次发生火灾,毁而复建。第一次,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僧舍不戒于火,寺焚,延及浮图”。至永乐初(约403年)修塔,建大佛殿、文殊阁,十七年(1419年)至十九年建妙庄严阁、千佛阁、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天王殿、旃 林选佛场等。第二次,宣德八年(1433年)“火复作于僧舍,浮图又及于灾,而加甚于昔焉。”距第一次灾后修复竣工仅十二年。巡抚侍郎周忱、知府况钟闻知云岩寺住持南邱立志复兴,率先以俸禄捐助,苏州官民纷纷施以财物。自正统二年(1437年)至景泰四年(1453年)约十五年间,先修复宝塔、重建大佛殿,而后构建敕赐藏经阁庋藏敕赐《藏经》、三大士殿、伽蓝殿、香积堂、海泉亭等。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在知府胡瓒宗等倡议和赞助下,又陆续修建了万佛阁(妙庄严阁)、西方殿、伽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千佛阁、悟石轩、和靖祠、五贤祠、申公祠,仰苏楼等,并再次修塔。但时隔不久,崇祯二年(1629年)第三次失火,大雄宝殿、万佛阁、方丈楼观,一夕而毁。十一年(1638年)至十三年(1640年),巡抚张国维捐俸重建大雄宝殿、千佛阁,并修塔。据刘敦祯教授考证,塔的第七层即当时改建。

清代,虎丘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虎丘最兴盛之时,为康熙至乾隆期间。康熙帝玄烨和乾隆帝弘历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临虎丘,并曾驻跸山上,有几次从浙江回京途经苏州还要重游虎丘。祖孙二人先后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数十处,吟诗不下二十余首。现今头山门所悬“虎阜禅寺”竖匾,就是玄烨的手笔。为此虎丘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先后建起了万岁楼、御碑亭、文昌阁,以及宏伟的行宫“含晖山馆”,接着又重修了大雄宝殿、千佛阁。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1754年)建千手观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1773年)修塔。当时山前山后轩榭亭台逶逦参差,多达五千零八十余间,共有胜景二百多处;白堤春泛、莲池清馥、可中玩月、海峰雪霁、风壑云泉、平林远野、石涧养鹤、书台松影、西溪环翠、小吴晚眺,号称“虎丘十景”。虎丘衰落之时,为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的兵火摧残。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修成自天京(南京)挥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迅速逼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带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山塘七里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俞平伯诗)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红楼梦第一回)的苏州阊门,繁华商市及虎丘、寒山寺等胜迹,旦夕之间化为废墟。1863年虎丘又成为太平军苏城保卫战的西北前哨阵地,曾在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战后的虎丘,殿阁楼台仅存断壁颓垣,唯有破败的云岩寺塔、二山门。二仙亭和石幢兀立于荒烟蔓草中;危塔暮鸦,西风残照,人迹罕至,荒凉不堪。同治十年(1871年)起山寺殿宇才略有恢复,但因陋就简,规模已大不如前。光绪十年(1884年),状元洪钧、词人郑文焯等集资于憨憨泉坡地依山势创建拥翠山庄。辛亥革命后,1918年吴中名士金松岑、费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阁于拥翠山庄北,并于阁旁植红绿梅数百株,成为品茗赏梅胜地。此后十余年,又陆续修建了头山门、石观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阁、可中亭诸胜。但八年抗战期间,胜迹失修,树木被砍,又出现了荒凉景象。

参考资料:http://www.sz-tw.com.cn/sztx/lvyou/lyzx/016.htm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