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管理的误区是什么?
一、只重视冬剪,而忽视夏管 枣树冬剪可调整树势,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集中养分,改善翌年的枣果品质。“冬剪长树,夏管结实。”夏管的主要措施:除萌,摘心,拉枝,疏除过密枝及背上旺枝。有些枣农不重视夏管,或夏管不及时,从而导致幼枣大量脱落,严重时影响当年产量。
枣树整形修剪,在枣树栽培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很明显,但在有些枣区,除"开甲"和剪除枯枝外,不再进行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和更新,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枣树的每一个结果母枝,每年都能抽生结果枝,而且形成大量花芽,也可以说有枝就有花。发育枝形成以后,经过1~2年的生长,就可以转化为结果枝,所以,在修剪时,只要把骨干枝配置好,把结果枝培养好,花芽是比较容易形成的,大小年结果的现象,也不像其他果树那样严重。
枣股的年生长量仅1~2毫米,但连续结果能力,却可达10年以上,所以,在枣股衰老之前,不必像其他果树那样,每年都要对结果枝组进行修剪,就是需要进行更新修剪时,也不必逐个进行修剪,只对同一年龄的枝段进行修剪就可以了,所以,修剪枣树比较简便。
枣树的营养枝较少,而且能自然转化为结果枝,生长和结果的关系,比较容易协调。修剪时,着重搞好骨架的培养,结果母枝的分布,枝龄的控制和调整,并按从属关系调节树体长势。
由于枣树的寿命较长,自然分枝较少,幼龄枝条对修剪的反应比较迟钝,不易抽生发育枝,所以,枣树的整形时间,比其果树慢,一般需要经过7~8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整形。
二、只重视地上管理,而忽视地下管理 有些枣农连续多年不给枣树施肥或象征性地施肥、浇水。这样,尽管地上部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但由于地下营养缺乏,也会使树体极度衰弱,所产枣果数量减少,质量变差。
三、只重视施化肥,而忽视施用有机肥 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pH值升高,果实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失去原有的风味。增施有机肥,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为生产无公害果品打好基础。
四、只重视采前管理,而忽视采后管理 枣果在采收前,枣农常对枣树进行管理,但采收后,大多数枣农就放弃了对枣园的管理。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枣果采收后,消耗了大量养分,树体极度衰弱,此时正需要积累养分,为翌年丰产做准备。
五、只注重杀虫,不注重防病 有些枣农认为,给枣树喷药,只要把食心虫防治住就行了,这种想法是不妥的。因为枣树的主要病害如枣锈病、缩果病对枣树危害同样严重,因而在管理时应尽量做到杀虫与防病并重。
枣树管理的误区
一、只重视冬剪,而忽视夏管 枣树冬剪可调整树势,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集中养分,改善翌年的枣果品质。“冬剪长树,夏管结实。”夏管的主要措施:除萌,摘心,拉枝,疏除过密枝及背上旺枝。有些枣农不重视夏管,或夏管不及时,从而导致幼枣大量脱落,严重时影响当年产量。
二、只重视地上管理,而忽视地下管理 有些枣农连续多年不给枣树施肥或象征性地施肥、浇水。这样,尽管地上部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但由于地下营养缺乏,也会使树体极度衰弱,所产枣果数量减少,质量变差。
三、只重视施化肥,而忽视施用有机肥 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pH值升高,果实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失去原有的风味。增施有机肥,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为生产无公害果品打好基础。
四、只重视采前管理,而忽视采后管理 枣果在采收前,枣农常对枣树进行管理,但采收后,大多数枣农就放弃了对枣园的管理。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枣果采收后,消耗了大量养分,树体极度衰弱,此时正需要积累养分,为翌年丰产做准备。
五、只注重杀虫,不注重防病 有些枣农认为,给枣树喷药,只要把食心虫防治住就行了,这种想法是不妥的。因为枣树的主要病害如枣锈病、缩果病对枣树危害同样严重,因而在管理时应尽量做到杀虫与防病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