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由来?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而且它的含义又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释中国》一文中指出:“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云:‘余其宅兹中或’,这里的“中或”即中国,此器是西周初年的文物,…“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代,是司以肯定的”
古时“中国”二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至于广义,又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因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此,“中国”又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到了清代,实现了全国空前的统一,“中国”的含义也大大扩展,实际上包括了我国的全部领土和所有民族。不过,此时,清朝的国号是“清”,“中国”仍未作多国名。
辛亥革命堆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国名。
----
参考资料:http://www.168stockclub.com/showthread.php?Reply=4&ThreadID=26086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是中国。但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