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灭满州者叶赫”,最终谁灭了满洲
“灭满州者叶赫”源于“灭大清者叶赫那拉”.
清廷历史上曾流传着“灭大清者叶赫那拉”之说,并有历代皇上不得招叶赫那拉氏之女为妃的规定。
想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最早定都辽阳,而把沈阳作为行宫。后来,迁都盛京后,老罕王新修了宫殿。祟德年间,皇太极又在东面新修了大政殿和十王亭,接着又翻新了旧行宫,修建了凤凰楼。一天,大家在挖旧行宫房基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块二尺长一尺宽的石板,去掉浮土,顿时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刻着八个令人怵目的大字:“灭大清者叶赫那拉”。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里牵连着一段老罕王杀岳父,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结仇的往事。那是明朝末年,老罕王是东北女真族三大部落首领之一,是建州左卫都督,,人称龙虎将军。叶赫部落首领是罕王的岳父,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由于部落之间争夺土地,三个部落的矛盾越来越大。老罕王没有岳父兵精粮多,但他总想吞并叶赫那拉部落统一女真。一年冬天,老罕王让大儿子带领三千兵丁,长途跋涉来到了黑龙江叶赫部落那里。老罕王让人送来信函,说黑龙江那里有个部落要谋反,请岳父大人派兵前去镇压,自己的兵马已经到了。罕王岳父一看,罕王的兵马真的来了,便让自己的儿子率领全部人马帮助罕王前去平叛。老罕王借岳父之手除掉了强敌,接着又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他。转眼间春节就到了,老罕王决定前去给岳父拜年,手下的谋土坚决反对,并称叶赫部一向不安好心,此次前去只怕凶多吉少。罕王执意要去,并且一不带兵,二不带将,只是腰带短刀,带二十名亲兵,抢着些贵重的礼物前来,以便借机除掉他。罕王岳父听说努尔哈赤前来拜年,心里十分紧张。
为了一时的共同利益而结成的政治联姻实际上隐含着激烈的冲突。双方经过多次利益之争,已经彼此形同路人。当听说大姑爷努尔哈赤并没有带着精兵强将,且带着大批礼物,老岳父这才放下心来,将女婿迎了进来。磕头问安后,努尔哈赤便坐到了丰盛的宴席上。酒过三巡,老罕王见岳父不曾提防,便按照事先的部署摔杯为号,众亲兵一拥而上,顿时就把老岳父捆了起来。说也奇怪,老罕王手起刀落,老岳父“扑”的一声人头落地,可是身子却挺立不倒。老罕王吓坏了,以为有神灵显现,就跪倒在岳父尸体前说道:“岳父大人若是有灵就请倒下,我一定给你好好安葬。今后一定会有叶赫族为你报仇。”话音刚落,尸 体扑通一声就倒下了.
从此以后,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就结下了很深的仇怨。叶赫部被吞并后,老罕王怕叶赫族结怨闹事,就把叶赫族从黑龙江一带迁到盛京编为镶黄旗。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是又在房基底下发现“灭大清者叶赫那拉”的碑石。皇太极越发觉得叶赫家族阴魂不散,于是就规定,清廷历代皇帝不得再以叶赫家族之女为妃,更不可封为皇后。这个规定一直流传了多年。
不幸的是,咸丰年间,叶赫那拉家族之女玉兰却被无意中招进皇宫,并且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四十余年,卖国求荣,终于将大清的江山彻底葬送了。这个传说虽然与史实略有出入,但清廷里不得招叶赫家族之女为妃之事却一直在宫中流传着。
参考资料:http://www.cqzg.cn/html/200603/400600.html
“灭满州者叶赫”说的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慈禧太后实际执掌政权的半个世纪是清朝(也就是满州)走向最终灭亡的时期。
慈禧太后不是政治天才,她思想守旧、目光短浅,没有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式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她所实行的政策不合理,所以导致太平天国起义的内忧和外国侵略者入侵的外患,客观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因此才有“灭满州者叶赫”的说法。
很多人以为是慈禧太后,其实则不然.慈禧太后死于1908年,清朝亡于1911年.实际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宠信太监小德张,授予袁世凯大权,与宣统的生父载沣处处掣肘,后在袁世凯的威逼带着宣统退位。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