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名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为抵抗日本侵略军跳崖的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
1941年日本军队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军区命令一分区一团七连担任掩护军区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使日军以为七连是八路军主力,在战斗中丧失了500多名日伪军。七连最后留下一个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军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军进行激战。在最后弹尽只剩下五个人的情况下,五人集体跳崖自尽。其中三人死亡,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崖旁树枝勾住,宋学义于1978年在山西沁阳去世,葛振林于2005年在湖南衡阳去世。当时五壮士的事迹激励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棋盘陀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原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儿女光荣传统”。并将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编入小学教科书。
马保林、胡福才、胡德林、宋学义、葛振林。
马宝玉(润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1937年12月28日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胡福才(胡小秃),男,1913年出生,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胡德林(安小尚),其生父姓胡,继父姓安,男,1917年出生,容城县李郎村人,出生地容城县郭村,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葛振林,男,1917年生,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005年3月21日23时,“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在湖南衡阳169医院与世长辞,“我早就该去找我的战友们了,他们等了我快70年。”这是葛振林老人在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五位英雄团聚了,
宋学义,男,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从60年前抗击日寇宁死不降,在狼牙山上吓破敌胆、舍身忘死的一跳,到和平年代在平淡、委屈中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再到如今默默奉献在国企改革、科技推广和邮电事业等战线的儿女们,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和他的子女们留给这个时代的不仅仅是一段光辉的业绩、一个清白的家风、一种永恒的感动……
宋学义1918年出生于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21岁走上了革命道路。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宋学义和战友们奋勇抗敌,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用热血身躯演绎了一幕震惊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故事。获救后,宋学义与副班长葛振林被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授予模范青年称号。1943年,宋学义和河北省易县姑娘李桂荣结婚,1947年回到家乡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回乡后,宋学义先后任北孔村农会主席、党支部书记,沁阳县委委员,新乡地区革委会委员,省贫协委员等职务。他带领乡亲们斗地主、分田地、搞土改,挖沟排涝,打井修渠,积极投身于解放家乡、建设家乡的事业中去。1971年,宋学义病逝于郑州一五三医院,葬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宋学义有两男六女,大女儿宋强一直在老家北孔村务农;长子宋大保1981年转业到洛阳一拖厂工作;二儿子宋福保转业后上大学,现任沁阳市科协副主席;二女儿宋小挺在济南军区某医院工作;三女儿宋小娥在沁阳市邮电部门工作;四女儿宋玉梅和五女儿宋玉琴是一对孪生姐妹,一同参军,又一同转业到洛阳一拖厂医院工作;最小的女儿宋保红转业后在洛阳一拖厂工作。
为了采访宋学义的家人,我们驱车赶到洛阳。在市区一套50平方米的单元楼里,我们见到了宋学义的妻子李桂荣。恰逢三女儿宋小娥一家三口从沁阳前来看望母亲,大家便坐在一起聊了起来。这位刚强的革命老妈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仿佛印在脑海里的记忆已不能表达她对老伴的怀念,便让女儿从里屋的箱底取出了一张宋学义的14英寸照片。四女儿宋玉梅说,这是父亲1961年在山西太原工业区作英模报告时留的影。捧着这张人工着色的老照片,我们被照片上那43岁、胸前戴满勋章的壮士眉宇间透出的英气所折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宋妈妈告诉我们,宋学义生前对子女们要求很严,从小教育他们生活低标准,政治高标准。他曾领着孩子们在沁河滩开荒种地,曾拒绝儿子宋大保让他出面把其调到机关工作的要求。宋妈妈又向我们讲起了宋学义教育孩子的一件小事。20世纪60年代,家里有一枝中央赠送的半自动步枪。有一次,生性顽皮的宋大保瞒着父母拿出去打鸟玩。在村边的菜地里,大保看到一只狼跑了进去,就躲在旁边等待,谁知他一枪打中的却是邻居养的一条狗。宋学义将受伤的狗包扎好,再三向邻居赔礼道歉,宋大保因此被父亲在大队部的屋里关了三天三夜。宋大保如今已是洛阳一拖厂配件公司的总经理,由于在家是老大,在众多兄弟姊妹中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最深。他动情地对我们说:“父亲一辈子艰苦朴素,不论受什么苦、什么委屈,他都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他住院期间,我回去看他,硬被他赶回了部队。父亲当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荣誉也应是父亲本人的,我们不能沾他的光。”
现任沁阳市科协副主席的宋福保是宋学义的二儿子,在这次“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被派驻到沁阳市王占乡西渠沟村开展工作。我们见到他时,宋福保正和工作队的其他同志为村里的一个困难户收麦打场。他对我们说:“父亲把杨成武代表聂荣臻元帅向他授予的勋章压在箱底,并嘱咐家人不准对外说他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他向我们讲了宋学义把政府专门为他制作的用来加固腰部的钢卡送给素不相识却患有同样腰疾的石匠。在这次“三个代表”驻村工作中,宋福保利用自己在科协工作的优势,经常为农民播放农科技术录像片,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
在所有儿女中,最让宋妈妈牵肠挂肚的是三女儿宋小娥。今年45岁的宋小娥是沁阳市王占乡邮政所工人,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了。这个身残志坚的姑娘牢记父亲生前的教诲,用几倍于常人的代价发愤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如今,宋小娥不仅工作成绩突出,而且拥有了一段传奇式的爱情故事,被当地人传为佳话。1986年,正在黑龙江服役的解放军某部战士田才元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宋小娥自强不息的事迹后,怀着对英雄的敬仰、对烈士后代的羡慕,毅然向宋小娥发出了一封求爱信。从此,鸿雁传书,两颗炽热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1990年5月1日,田才元抱着比自己大10岁的宋小娥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婚礼。目前,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王占乡邮政所一间1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田才元也于199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乡计生办工作。闲暇之余,夫妻俩共同学写新闻报道,现在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秀才了。
如今,宋学义的第三代子女中又走出了4位共和国军人。其中一位从洛阳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成为驻济南某部副连职干部,还有一位于2000年9月考入广州一所军事学院。
宋学义的故事已经过去了60年,他去世也已经30年,但他的子女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挚爱却永远不变。随着时间的流逝,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光环将会暗淡,但不变的是烈士的精神!
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当时幸存者为葛振林和宋学义.现在好像只有葛振林还活着,其余的全去世了~~ (葛振林的消息前几年还有,不知道现在还活着没,所以我不确定)
参考资料:我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