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功是否大与他的过失还是?
雍正在继位时已四十五岁,经历不少,因而使他对人情世故有深切了解。除了「洞悉下情」外,对于政治实施情况与官场百态也是「深知灼见」。这对于一位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是个很不错的人生历练,有助于他的君主统治生涯,也是雍正自豪之处。
但雍正秉性严酷、刚毅果断,办事则雷厉风行,处世难免近于苛刻琐碎,不似其父康熙宽厚仁慈。「对于政敌,残忍无情」,猜忌多疑,也因而得罪很多人。但雍正又深谙拢落人心之道,对于属下臣工,除了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训导、加紧控制外;最常用的是赏赐,也不时「手书福字,赐内外大臣」 以兹鼓励 。「若臣工病痛,往往温谕慰问,或赐赠药物,或遣太医诊治,关切备至。」雍正如此恩威并进的赏赐与驾驭手段,使得臣工往往感激莫名,效忠图报;但臣工若稍有不谨,雍正就给以颜色,自有一套宠信驾驭属下臣工的办法。
雍正在登基后,为了大力整顿康熙晚年所形成的腐化和弊端,便对一切政令要求务实,并「全面实行改革,有力地扭转了康熙末年开始衰退的势态,从而使政局稳定。」然而,想要达到独裁政事、强化皇权,惟有自己「事必躬亲」才能据实告诫臣工。因此,雍正即位后,连发十一道谕旨,分别对各级文武官员逐一训饬、申诫,提出从政要求。
[19] 同时,雍正更结合了其独裁专制的政治权力,建立了清朝史上首创的「储位密建法」与「密折制度」[20],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在雍正在位期间(1712-1735年),清代帝王集权中央的态势达到颠峰,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十三年中,雍正每天御殿听政,批览奏折(或来自各地的秘密报告──朱批密折),「从朝至夕,殚竭心力,尚恐经理未周。」 如此勤于政务,真为历代帝王所罕见。虽然雍正曾说:「自古帝王,未有如我圣祖皇考之勤政者。」康熙的勤政虽是事实,但雍正却比乃父更勤。因此,雍正也曾自负的说:「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暮办事之理。」 雍正的理政不怠,十三年如一日,历代封建帝王者,实难于出其右。所以清史学者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以及「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虽然清世宗雍正这个朝代只有短短的十三载,偏巧又夹在各占六十年的「康干盛世」中,容易令人有白驹过隙的一瞬之感,所幸后世对雍正皇帝并不陌生,近年来史学界已理解到雍正朝的重要性,认为他是「康干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以及「康熙宽大,干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早衰亡。」
历史所称的「康干盛世」,实离不开雍正承先启后的功用。其实雍正在他不长但也不算太短的十三年统治中,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又抱定改革的宗旨。对于清朝前期的发展阶段,实兼有巩固和开拓之功,若权衡雍正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功绩大于过失。
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之下,雍正个人的政治才华以及领导能力等,都不失为一位颇有作为、政绩显赫的君主及政治改革家。他的历史地位,如果与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作一比较,也许可以看的更清楚,若说雍正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雍正应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05/17/aa***********_1406051702822.jpg
功大于过
当然是功大于过了,俺可是他的后代,怎么可能会说他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