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一战中敌对双方都有哪些王牌飞行员?
如果说空战最初未给将军们留下深刻印象,它却很快抓住了公众的想象。空中力量在那时还不能成为胜利的决定因素,但它却有军方预见不到的士气价值。德国最高统帅部首先认识航空英雄能使平民群众很高兴。航空功绩被突出地加以报道,报纸上的宣传运动鼓励民间与王牌驾驶员通信。
奥斯瓦尔德伯尔克和马克斯伊梅尔曼都是首先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人,随后是比较不知名的爱德华冯施莱希,绰号“黑武士”,因为在一位亲密战友战死后,他把他的阿尔巴特罗斯双翼飞机漆成黑色。他在大战中幸存下来,获得了三十五次空战胜利,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德国空军的一位将军。在空战中,伯尔克打死四十个人,伊梅尔曼打死十五个人。
协约国也产生它们的空战英雄。法国宣扬,勒内丰克的记录是七十五架敌机;乔治居内梅,五十四架;夏尔农热塞,四十五架;还有许多较小王牌驾驶员。但英国和加拿大的英雄不大著名,因为典型的英国人的缄默,对他们的名字不予张扬。只是在后来,英国公众和全世界才知道他们伟大的空中战士的名字:爱德华曼诺克,七十三次胜利;加拿大人威廉毕晓普,七十二次;雷蒙德科利肖,六十次;还有一批别的战士。
当战争拖长到1916年时,双方厌战的人民都被新生英雄的功勋激起了热情。1916年,报纸登载拉斐德飞行分队美国人的混战的篇幅,要比登载凡尔登和索姆关键性战斗——如果失利,形势将变成于协约国不利——的篇幅多。在美国成为交战国后,前汽车比赛者埃迪里肯巴克上尉(二十六次胜利)的许多传奇,一再被人添油加酱地传说。
对美国工业力量的信心,使法国人和英国人振作起来,他们热切地注视着天空,指望天空会被来自西方的飞机巨伞所遮暗。可是,当美国宣战时,它的空中力量合计只有一百零九架飞机,大致由海军和陆军的信号兵平分。每架飞机都是为训练目的而设计的,没有一架经受得起即使是短暂的战斗。
航空的骑士风度,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始终。开头,飞行员对他们的盟友和敌人,都同样以骑士身份来对待。驾驶员的不成文法,可以马克斯伊梅尔曼举例来说明,那时他击伤的一个英国飞行员被强迫着陆。在附近着陆后,伊梅尔曼把他的敌手从残骸中救了出来,并照料他的伤势。这个英国人里德中尉被带往伊梅尔曼的指挥部,他在那里所受的待遇,与其说是俘虏,不如说是客人。两天中间,里德和他的俘获者一起吃饭,喝最好的法国酒。举行了庆祝活动后,这个英国人被软禁在为被俘飞行员准备的俘虏营的舒适营房里。当伊梅尔曼于1916年被击毙时,德国为之举哀。
并不是所有驾驶员都具有伊梅尔曼的豪侠品质。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是德国最大的空中英雄,据他的日记透露,他有两个爱好——杀人和杀动物。由于他的阿尔巴特罗斯双翼飞机漆上深红色,他被称为“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常请假到德国森林去猎野猪和牡鹿。他还击毁了八十架协约国飞机,打死了八十七人,这是这次大战中任何飞行员最高的纪录,每次胜利之后,他订购一只银杯,上面刻有击落飞机的日期和型式。
这个二十六岁的红色男爵,于1918年4月被击落,英国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他的棺材由六名上尉(里希特霍芬的军阶)和一队驾驶员护送,一个荣誉鸣枪队向他致告别敬礼。他的满盖花卉的坟墓的照片和讣告,由一名英国驾驶员投扔在德国防线后方。
把红色男爵击落,据称归功于两个协约国人。皇家空军归功于加拿大人罗伊布朗,但据澳大利亚官方历史,里希特霍芬是由第五澳大利亚师第五十三炮兵连的地面炮火把他击落的。
据协约国第四等王牌驾驶员雷蒙德科利肖——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皇家加拿大空军的空军副元帅——回忆,没有比法国和比利时泥泞战场上空战斗的驾驶员的表演更能吸引观众注意了。
科利肖把空中敌手描绘为“跳华尔兹舞的舞伴”,闪避相互发射的子弹,他回忆道,“当双方的驾驶员战士表演给从下面堑壕里向他们欢呼的步兵观众看时,舞台就在云端。当一架飞机钉住另一架飞机的尾部,华尔兹舞开始了。两架飞机飞行的圈子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有一架飞机能向另一架飞机开炮,舞蹈才告结束。敌机驾驶员坚守住飞机不放,即使翼隔靠拢,也拒不离开,就象山羊被蛇呆住那样,直到他被击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设计出来的最著名的机动动作,是所谓伊梅尔曼转。驾驶员在跃升中看来好象要翻筋斗,但在顶点时却来一个半滚,然后改平飞,向与预料相反的方向疾驰。在人名辞典、百科全书和有些军事历史著作中,这一机动动作被归功于伊梅尔曼。但许多幸存的战斗机驾驶员声称,伊梅尔曼从未完成过这个机动动作。
在这样说的人中有科利肖。他写道:
“皇家飞行队的驾驶员总知道,伊梅尔曼并没有发明这个归功于他的机动动作,而是著名的皇家飞行队第六十中队的特技表演者阿姆斯特朗于1916年设计出来的。伊梅尔曼转开头并不包含迅速跃升回转,到了环飞顶点时继之以半滚。开头,它用满方向舵迅速跃升,当飞机在回转的顶点失速时,它向地面降落,以恢复飞行速度,在这样做的时候飞机来了个向后转。
“在1918年发展的所谓伊梅尔曼转,又被认为是皇家飞行队的阿姆斯特朗设计出来的。1918年的说法包含在环飞的顶点来一个半滚。目的是迅速改变航向。索普威思卡梅尔式飞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允许在遭到攻击时采取这种机动动作,旨在对一个敌手转守为攻,这个敌手……那时会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1918年的驾驶员,特别是卡梅尔中队的美国人,把1916年所谓伊梅尔曼转的动作和作用,同1918年在环飞顶点作半滚混淆起来,所以他们称1918年的机动动作为‘伊梅尔曼转。’”
科利肖继续写道:
“1916年的福克式艾因德克尔(伊梅尔曼的飞机)在结构上太脆弱,经不起在环飞顶点作半滚的机动动作。可是,更为肯定的是,福克式单翼飞机所装的发动机,其马力不足以担当这个动作。
“从趣味上来讲,人们可以说,在环飞的顶点作半滚,并不是一个从事实战的战斗机驾驶员为了要打乱敌人的枪炮瞄准所高兴做的事情。遭到攻击的驾驶员得到的最初警讯,往往是敌弹的响声和冲击。受攻击的驾驶员会立即采取猛烈的闪避动作——往往造成顷刻的失去控制,但这可以有效地抵消敌驾驶员的瞄准。当攻击来自背后时,从容地把机头向下,以得到作一次环飞和半滚所必需的速度,这显然是愚蠢的。敌驾驶员只要压低他的机头,并轻而易举地跟踪他的目标,直到它转向上飞开始环飞为止。在遭到射击时,需要的是瞬即采取迅速的闪避动作。”
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作者:杰克雷恩 [英国]||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05/28/aa***********_short_14060517000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