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二十几岁,得了小叶增生怎么办
很苦恼,这么年轻,而且我平时也不常吃鸡翅什么的
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80%-90%的女性会发生此病,并且可能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胀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临床可治愈。另据统计约有1%-3%的本病患者可能会转变为乳腺癌,所以,妇女都应重视预防乳腺小叶增生症的发生,特别是35岁以上的患者,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
中医认为,乳腺小叶增生系肝气郁结,痰凝气滞所致,与卵巢功能失调、情绪不快,情志抑郁等因素有关。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郁闷、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根据增生形态可分为四级,一级很少发生恶变,二到四级均有一定的癌变率。没有症状的乳腺小叶增生并不需要治疗,严重的才需要专科医生的治疗。但女性最好经常关注身体的变化,定期作乳房自检和请医生体检,还应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和随意使用性激素类药物。
有资料表明,初产时年龄超过30岁、从未生育、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流产次数多、性功能低下及夫妻关系不和睦等的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见,乳腺小叶增生与性活动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
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从“性”的角度上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适时婚育。要提倡晚婚晚育,但不宜过迟。女性最好28岁结婚,30岁前生育,过晚生育也不利优生。其次,要做好避孕。因为怀孕6周时,胚胎绒毛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刺激乳腺增生。若作人流,增生的乳腺组织不易萎缩,更难恢复原状,这就容易形成小叶增生了。第三,房事有规律。乳房对女性讲,不仅是哺乳器官,同时也是性器官。性生活时,乳房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处于性兴奋期时,乳房静脉充血,乳房增大、丰满;性持续期时,乳晕充血,乳头勃起;性高潮时,这些变化也达顶峰;性高潮后,乳晕充血迅速消退,一刻钟后增大的乳房逐渐恢复原状。乳房的这些反应,对乳腺功能是一种调节。如果长期缺乏性活动,就会缺少这种生理性调节,便容易诱发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生。所以,夫妻之间应进行规则的性生活。最后,要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的药品很多,如小金丸、逍遥丸、乳癖消、乳康片等,副作用都很小,如果服用上述药物效果不好,可考虑服西药:如三苯氧胺、托瑞米芬,其中托瑞米芬的副作用较小。
防治乳腺小叶增生病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饮食方面:注意低脂,高纤维饮食,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高蛋白食物,尤其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
2、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抑郁和发怒,使内分泌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避免乳房多次射线照射;
4、工作中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
5、避免吸烟、喝酒;
6、避免服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
7、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广盛方。
中药方剂(七)
【辨证】气郁痰结。
【治法】疏肝豁痰,软坚散结。
【方名】露蜂房汤。
【组成】露蜂房10克,山茨菇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贝母12克,柴胡10克,橘叶10克,香附12克,夏枯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郭子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