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综合征的预后怎样?
肝肾综合征,又称为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是指严重肝脏疾病患者体内代谢产物的损害,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血流量的异常,导致肾脏血流量的减少和滤过率降低所引起,而其肾脏并无解剖和组织学方面的病变。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功能性肾衰竭两方面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常有门脉高压症、脾大、大量腹水、黄疸、氮质血症、少尿、低钠血症等。
据资料统计肝硬化晚期约有70%~80%的病人出现氮质血症。肝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如下:
(1)早期表现为少尿,继之无尿和出现氮质血症。起病可急骤,也可较为隐袭。
(2)大多数病人都有大量腹水和黄疸,黄疸可波动很大,最终出现重度腹水和黄疸。
(3)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嗜睡、少尿甚则无尿、血压降低,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对治疗反应差。
(4)半数以上病人可合并出现肝性脑病。
(5)早期尿检查可正常,中后期可有微量蛋白、红白细胞及少量管型,其特点与肾炎所致尿毒症相反。
(6)仅少数肝肾综合征患者对治疗有效,多数持续加重,直至死亡。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肾脏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多数医者认为非单一因素所致,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1)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如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大量利尿及严重腹泻等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骤降低,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而发病。
(2)内毒素血症:严重肝病时肠道功能紊乱,致肠内革兰氏阴性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内毒素血症可致肾血管收缩,肾内血液分流,皮质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发病。
(3)心房利钠因子作用:有人测定肝肾综合征患者,血中心房利钠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故肝肾综合征患者肾脏对体液容量增加不产生利尿利钠反应。
(4)前列腺素作用:近年有人发现肝肾综合征时,尿内血栓素B2含量增高,故认为这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有关。另有人发现肝硬化患者,其肾脏前列腺素E2合成明显减少,并且在肝肾综合征时,尿中前列环素I2下降,血栓素B2含量增高,提示病人体内血栓素A2合成增加。推测严重肝功能损害时,患者前列腺素代谢失调在肝肾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
(5)肾小球加压素的作用:已证实胰高血糖素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但有人把胰高血糖素输入狗肾动脉,却不能使其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说明胰高血糖素并非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有人通过实验证实,当肝门脉注入胰高血糖素时,可在肝静脉血中查到肾小球加压素,肾小球加压素通过降低入球小动脉的压力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还有人研究证实肾小球加压素参与了正常人体的肾小球滤过率调节过程,在严重肝脏疾病时,该激素产生障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为本病。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怎样?
肝肾综合征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大多数发生于肝硬化末期,一般均有门脉高压、腹水、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黄疸可有可无,可有低血压及肝性脑病,常有肝昏迷;②过去无慢性肾病史,患者原先肾功能完全正常,肾衰可于数月、数周或数日内迅速出现,且肝损害日益加重;③多数有一定诱因,如强烈利尿、大量放腹水、消化道出血及服用某些影响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但亦可无明显诱因者;④尿pH值为酸性,尿检验无异常,或仅有轻微蛋白尿,可见少量透明和颗粒管型和镜下血尿;⑤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少,尿钠常<10mmol/L,尿肌酐/血肌酐常>20,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
肝肾综合征诊断要点有哪些?
肝肾综合征诊断要点有:①查出肯定的原发性肝胆疾病,且病情严重;②在肝脏疾病过程中,出现了肾脏的病态改变,且呈进行性加重;③化验提示肾功能受损;④除外并存的原发性肾实质性疾病及肾功能衰竭状态;⑤随肝脏疾病的好转,肾脏病情相应改善;⑥在肝硬化腹水的基础上发病者常合并有稀释性低钠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治疗要点如何?
治疗肝肾综合征,应着眼于改善肝功能及避免和治疗诱发因素,具体治法如下:
(1)加强肝病治疗,避免肾衰发生:慎用利尿剂,切忌大量放腹水,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此类药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诱发本病。慎用肾毒性药物,积极治疗消化道出血。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数学者认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为本病的启动原因,故仍主张试用扩容治疗,包括输入等渗盐水、血浆、白蛋白等;因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增高,导致肾血管收缩,故有人应用多巴胺及血管紧张素拮抗剂肌丙抗增压素治疗,但疗效尚不肯定。
(3 )腹水回输:可补充白蛋白,增加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血循环量,对治疗顽固性腹水有一定疗效。
(4)肝移植:对难以逆转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此可能为唯一有效疗法,有待今后努力探讨。
肝肾综合征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根据肝肾综合征本虚标实的病机,中医辨证治疗应以调肝、健脾、益肾、祛邪为法,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先,或虚实并治。常分以下5型论治:
(1)肝郁气滞,水湿内阻:证见尿少尿闭,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腹有振水音,下肢或周身水肿,头痛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苔腻,脉实有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白芍、川芎、制香附、苍白术、厚朴、茯苓、泽泻、砂仁、车前子。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见面色晦滞或惨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腹胀如鼓,或伴肢体水肿,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舌苔白而润,脉沉细或濡细。治宜健脾温肾,化气行水。方选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附子、党参、白术、干姜、肉桂、泽泻、茯苓、车前子、大腹皮。若呕吐甚者,加半夏、吴萸以温胃止呕。
(3)肝肾阴虚,湿热互结:证见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短少赤涩,大便稀薄而热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滋养肝肾,清热祛湿。方选一贯煎合茵陈蒿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泽泻、猪苓、茯苓、茵陈、生大黄、栀子、滑石。若舌绛、少津,加玄参、石斛以清热生津;齿鼻衄血,加仙鹤草、鲜茅根以凉血止血。
(4)浊毒壅滞,胃气上逆:证见纳呆腹满,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溏,小便短涩,舌苔黄腻而垢浊或白厚腻,脉虚数。治宜扶正降浊,和胃止呕。方选黄连温胆汤合温脾汤加减:人参、附子、生大黄、黄连、姜半夏、生姜、茯苓、竹茹。若浊毒壅滞,便溏,苔白厚腻,呕吐清水,上方生大黄改为制大黄,去黄连,加肉桂、吴萸以增温中止呕之功。
(5)邪陷心肝,血热风动:证见头痛目眩,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唇舌手指震颤,甚则四肢抽搐痉挛,牙宣鼻衄,舌质红,苔薄,脉弦细而数。治宜凉血清热,熄风止痉。方选犀角地黄汤合羚羊钩藤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钩藤、菊花、赤白芍、竹茹、茯神、甘草、羚羊角、地龙。若见大量吐血便血,须配合输血、输液及其他止血方法抢救;气随血脱汗出肢冷,脉微细欲绝者,急用独参汤以扶元救脱;病至肝肾阴竭,肝风内动,见口臭神昏、抽搐者,合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以镇痉熄风,平肝开窍。
肝肾综合征的预后怎样?
肝肾综合征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因对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清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人统计,氮质血症发生后,平均寿命短于6周。肝肾综合征多合并失代偿性肝硬化和严重肝病,故常有肝功能衰竭。死亡原因多数并非尿毒症,而是肾外因素,如肝昏迷、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等。少数存活者先有肝功改善,而后肾功能才逐步恢复。
影响预后因素:经治疗后肝病能迅速改善,或能找出诱发肾衰的原因并能及时去除或纠正者,预后较好。鲎血细胞溶解试验阴性者(内毒素血症阴性)死亡率显著低于阳性者。
出现少尿、氮质血症、深度昏迷、低血压、血清钠<125mmol/L或尿钠排出量<5mmol/L,合并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血钾等并发症者预后差。
怎样预防肝肾综合征?
常言说:“是病三分治,七分养。”日常生活中做好调护,对于病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本病患者应做到以下3点:①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绪的变化能直接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尤以肝脾肾的功能改变和全身气机的失调为主。如暴怒伤肝,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等。因此,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保证气血流畅,便可防止病情迁延反复甚至恶化。②做到饮食有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禁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饮食宜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切忌饮茶过量成癖或酗酒,以免兴奋过度,导致失眠、中毒,加重病情。中医认为,酒能助湿生热,大量饮酒,湿热内生,影响预后,甚至使病情恶化。③注意生活起居。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房劳伤肾”,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过于劳累,节制或禁止性生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添减衣服,预防感冒,就可却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