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人工培育银耳
栽培技术
1. 端木栽培法
(1) 树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树种是银耳栽培最关键的一步,一般以直径4——24厘米为好。针叶树及含有芳香油、经由、树脂酸的书中不宜用来接银耳。选树种应就地取材,选用当地资源丰富的树种,最好选用同一树种或几种树种,防止树种过杂而不宜管理。
(2) 耳树砍伐、干燥、截段。 一般在冬至立春为砍伐期,此时正值休眠,养分含量丰富,含水少,形成层不活动,树皮和木质部结合最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剥落,虫害和杂菌也少。
砍树后,要促进树木迅速干燥。一般5天后即可干燥。
截段木已抽水干燥,但树皮褪绿,不定根枯死,树木已死亡,此时方可锯段,细的端木一米长,粗的段截0.4——0.8米长
(3) 段木的发酵 为使段木更适合银耳孢子的萌发、定植和菌丝的蔓延。截段之后,必须把端木集中的堆积起来,给予一定点温度和湿度(赶上草被),使之发酵。
端木的发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除树木细胞死亡消解外,还包括有益细菌、子囊菌,特别是羽毛状菌丝地定植。没有羽毛状菌丝于先长入木材,对木材的营养成分进行加工,银耳则生长不进木头中。
先用人工培育的菌丝状菌种,包含有银耳菌丝和羽毛状香灰菌丝两者伴生。接种后,在保温保湿的条件下,菌中的羽毛状菌丝“捷足先登”,抢先长进木头,,为银耳菌生长“鸣锣开道”。继之,银耳菌丝才慢慢的长出,所以段木可以不经发酵。
(4) 栽培场地的选择 银耳段木栽培可以选在室外进行,也可以在室内进行。室外配方银耳段木并使之发生的场所谓耳唐。室内栽培银耳的场所称为耳房。耳唐(耳唐)条件的优劣决定银耳在段木中生长的好坏。理想的耳唐时坐北朝南,离水源近,能保温保湿,并有三份阳,七份阴,花花太阳照得进的树林或人工搭设的荫棚,还应具备一定的通风条件。在排放段木前,耳糖内要除草、消毒。
(5) 人工接种 当气温稳定在摄氏15度以上,就可以把人工纯培养好的银耳菌丝接种、培植到段木中,使之萌发、蔓延生长、一般在4月下旬至5云上旬接种较为适宜。过早接种,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接种太迟,则出耳时间推迟,不利增产。
由于使用的菌种类型不同,接种方法不同。
1〉 孢子液接种法 砍花。斜拿段木,使之与地面成60度角,用柴刀垂直的向下砍,砍口深至木质部1——2毫米,花口长4——6厘米,砍口间距离10——15厘米,花口行数,视段木粗细而定。直径在8厘米以下的砍两行,8——12厘米砍三行,12厘米以上的砍4——5行,相邻两行花口应交错成品字形。
孢子液的配制:把培养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酵母状分生孢子,用灭菌水或冷开水洗脱制成孢子液,孢子液应随用随配,不能久置,以防失去或降低发芽力。
接种:将孢子液倒入小烧杯中,用滴管滴注接种,也可装入喷雾器进行喷注,每隔花口滴入孢子液3——5滴,滴时务使孢子液流失,0.5公斤孢子液可接种100根段木,以星期后,重复接种一次。
2〉 木屑菌种接种法 打洞是用特制的打孔器或专用电钻,在段木上按10×3厘米的规格,螺旋形或品字形地打出接种穴。每穴直径1——1.2厘米,深1.2——1.8厘米,每段木打2——5行。
接种:把木屑菌种从瓶中挖出,尽量使成块状(菌种过分细碎则菌丝恢复生长时间就延长,还容易受杂菌污染)。在每穴中放入一块菌种,约装满穴的八成左右,稍压实。为了防止菌中干枯或雨水浸渍,应用预先打好的树皮盖把每一穴盖好,并用小木锤把树皮盖的四周敲紧,也可用溶化的石蜡、松香合剂把接种穴密封。
3>种木(圆棒形 三角形)或枝条菌种接种法 打洞须根据树木类型,用相应的打孔器,按10×3厘米的规格打洞,把种木钉入穴内,并敲打是种木顶端与段木表面平贴。根据银耳多在接种穴长耳的特性,为提高银耳质量,必须适当密植。
(6) 发菌 接种后认真管理是高产,优质的挂念.应及时将接种定种的段木,搬进耳唐内,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大小,分别按井字形叠起来,底层可用砖垫起,离地面15-20厘米,每堆高1-1.6米,盖上塑料薄膜.此时温度控制在摄氏22-28度左右,湿度控制在80-90%左右,促使银耳孢子迅速萌发, 银耳菌丝和羽毛状菌迅速恢复生长,并科长到木材中,每隔10-15天进行翻堆一次,将内外,上下,左右位置不同的段木相互调换一下,使温,湿度均匀,翻堆时应小心轻放,防止碰上树皮或封蜡,除非段木很干.空气湿度低于80%,段木需要喷水调节.否则在30-45天之内不必喷水,过早喷水银耳长得小.
(7) 排唐 40天左右,一旦开始喷水, 银耳就开始从接种穴上长出来,为了促进菌丝在段木中迅速蔓延,也可使菌丝从生长阶段逐渐进入发育阶段.排堂时,将段木一根根平铺在泥地上,每个耳木相距6-8厘米.也可排成“井”字形.在饮食的场所也可用”人”字架,在此期内,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段木湿度,每10天左右翻动一次,是吸潮均匀.经过1个月左右排堂(场),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棚上架。按“人”字形一次斜放在横木两边,立棒角45度为好,每根耳木之间相距6-10厘米,便于采收管理。
(8) 管理 主要注意温度,湿度和病虫害的防治。
1. 湿度 最适宜的温度是摄氏25-28度,如耳场温度超过摄氏30度要人工降温 。
2. 湿度 必须做到适时喷水,端木一定要保持潮湿,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好,干湿交替更理想,采耳前后1-2天内不要喷水。
3. 病虫防治 出耳期间,由于段木处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最易发生病虫害,除加强管理,及时防治,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段木,要采取消毒,清洗或太阳曝晒等处理,防止蔓延扩大。
4. 采收与加工 从而雅发生到采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在排堂后10-15天左右,就有部分银耳可采收。银耳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完全展开,白色透明,手触有柔软感,有乳白色的粘液(大部分是孢子)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淋水,让银耳稍风干收缩,在晴天的早上10时或下午4时,用指甲,不锈钢刀,竹片把成熟银耳切下,留下耳基使其再生。不用铁刀,以免生成单宁酸铁而影响品质,采收后,不要马上喷水,应让耳基切口愈合3-7天。再喷水使之发生。
采下的新鲜银耳要及时用水洗净,用干布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摊开晒干,如当天不能晒干,一定要烘干,温度控制在摄氏50-60度。采耳一般可采到秋末,以后气温降低,就不再出耳,细小的耳木当年产耳后,就不用保留,醋的耳木或当年产耳不多的耳木,可堆叠过冬,与年5月重新排序,加以管理,仍可收采1-2批银耳。
2. 木屑栽培法
银耳不但可用段木栽培,而且还可用各种农产品的下脚料——木屑,刨花,甘蔗糖渣,甜菜糖渣,棉籽壳,花生壳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营养成分,进行瓶栽或袋栽。由于条件稳定,营养丰富,银耳朵大,产量高。但需要一定设备和较多的知识,质量不如段木栽培的,有待不断改进。就目前发展情况看,银耳的瓶,袋栽培不仅是农村乡镇一种极有前途的副业,不解也可反涨成现代化的工厂式生产。
1) 培养基的配置 原料出汗芳香油树种外,其他的落叶树及各种果树的锯末,木屑都可应用。其他常规原料有:麸皮,白糖(红糖),石膏(硫酸钙),过磷酸钙,黄豆粉等。
配方一:木屑38.5公斤,麸皮9公斤,白糖0.5公斤,石膏0.8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黄豆粉0.8公斤,水70公斤。
配方二:锯末4公斤,玉米分公斤,水适量,用水拌匀装瓶(袋),灭菌在18磅压力下,保温——1.5小时。
2) 接种 选用适合瓶栽或袋栽的银耳原种是整个木屑栽培最重要的一关。为达到早熟,高产,必须选用生理成熟的菌丝和纯净的羽毛状菌丝配合而成的原料,即选银耳菌丝菌龄比较大,很容易胶质化,很快就开片的菌种,此菌种有如下特征可鉴别:扩大培养后白毛团很快出现,团小,届时,很白,吃料不深,但很快吐淡黄色液滴,并迅速胶质化,羽毛状菌丝吃料达1/2—2/3瓶时,耳基开始膨大,甚至开片。
3) 培养 开始室温摄氏25—28度,让羽毛状菌丝一下子长入培养基,3—5天后将温度降至摄氏23—25度,让银耳菌丝长入培养基,培养共需12—15天。
4) 发生 10—15天后,把瓶子(袋子)移入发生室,把瓶口打开让其通风换气,先查接种穴中是否已出现白毛团或吐黄水,黄水太多可倒掉。并降温到摄氏18—23度,温度保持85——95%,从白毛团出现到原基形成约15—20天,此期不能疏忽。此期菌丝代谢极旺盛,温度升高快,应防止温度升高把白毛团烧死。通风换气不能过急过大,否则白毛团萎缩,造成白毛团下沉出耳延迟。幼耳 出现后,要把大,重,小分开管理,采用地面泼水,室内挂湿纱布,提高空气湿度的办法防止银耳干枯,管理得当,30—40天,就可采收。
5) 采收 同段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