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导弹最大射程是多少?
东风-41型洲际导弹,射程14000公里
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十二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四十一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三十一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14,000公里
弹长:17。5米
弹径:2。2米
弹重:20吨
弹头:一枚1,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或6枚200公斤3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100-200米
东风-5(DF-5/CSS-4)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DF-5A)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一枚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一枚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3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钟
东风-41洲际导弹
北约编号:CSS-10
结构:两级+小动能火箭
燃料:一级固体,二级液体
射程:14000公里
质量:80吨
弹头当量:10枚25万吨/12枚20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制导:捷联惯性,弹载计算机,光纤陀螺,天文导航
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平台:加固地井,公路机动,铁路机动
发射方式:热发射
服役时间:1994年
研制单位:航天部一院
生产单位:航天科技集团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
东风-41
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东风-41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41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41 研制工作历时10年。
东风-41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41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41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41能够携带12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14000公里。
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 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由于东风-41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41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31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