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数国家实行手机实名制
国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手机实行实名制。这些国家这样做的主要考虑和根据是,实行手机实名制是从源头上治理垃圾短信和手机犯罪的有效途径,是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但也有人对实行手机实名制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效果表示怀疑。本报部分驻外记者最近相继发回一组有关国外手机实名制的报道,从管理角度介绍相关国家是否实行手机实名制,实行或不实行手机实名制的理由及利弊。
德国:实行手机实名制有法可依
德国根据《电讯法》和相关安全法规,手机从一开始就实行实名制,主要是出于安全和便于电讯管理的考虑。
在德国有两种途径可获得手机号,一种是通过与手机运营商签定合同,合同至少两年,可以顺延。除非特殊情况,用户不可以随意解除合同。用户在签合同时必须提供身份证明、居住登记证明原件和银行账号。手机使用费用必须由运营商按月通过银行账号自动扣款,不得由个人自行交款。因此使用合同手机的个人必须是实名的。由于相关部门对合同手机的管理很严格,信息一般较准确,加上服务较好、价格相对低廉,是德国手机使用者的首选。
另外一种途径是购买预付费手机卡,如国内的神州行一样。按规定,购买此类手机卡时也必须出示有效的个人身份证明,经销商必须监督购买者进行实名登记。有些预付卡在首次使用时电话会自动转到信息注册中心,中心工作人员要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实。预付卡的购买条款上一般都会注明,如果卡号转让,新的用户也必须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并办理过户手续。一家运营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不按规定过户,一旦新的持卡人用该手机卡从事违法行为,原持卡人将会负法律责任。
根据德国《电讯法》和相关安全法规,在刑侦和国家安全需要时,电讯运营商必须向刑侦或情报机构提供相关数据。运营商提供的数据必须能够确定用户的身份和居留地。这些是运营商获得电讯资源经营权的条件。“9·11”后,德国对《电讯法》等相关法规进行了多次修改,在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它要求运营商对用户的通话记录保存半年。出于这些要求,运营商也不得不对手机号实行实名制。
多数人认为手机实行实名制是必要的。不过,从事个人数据保护工作的人士对实行手机实名制也提出了不少批评,认为登记后的个人信息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或会被滥用。
瑞士:手机实名制可有效打击犯罪行为
目前瑞士实行包括使用充值卡在内的手机实名制。据瑞士电信公司介绍,上述措施旨在有效保护客户利益,更重要的是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
经过全国性的辩论,2003年秋瑞士联邦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措施,即对手机充值卡实行实名制。该措施的具体规定有:凡在2002年11月1日之后持有手机充值卡的客户必须亲自到电信部门进行注册,不可代办。持卡人需提供姓名、住址、出生日期以及有效身份证件。补办上述注册手续期限至2004年10月31日,超期不办理手续的用户将被限停或终止电信服务。
持有各类“二手卡”的客户可以将手中的卡转卖,但当“二手卡”牵连到刑事犯罪时,转卖者必须承担刑事追踪、调查、甚至监禁等风险。政府因此建议,“二手卡”转卖应特别谨慎。此外,瑞士每年会接待大量游客,按照法律规定游客临时购买电话充值卡必须持有护照、身份证或其他旅行身份证明等有效证件。另外,按民法规定,符合法律规定年龄的少年儿童也有权实名购买充值卡。
在瑞士,记者几乎收不到任何垃圾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