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也有“慈善”行为 具备“牺牲自我”精神
腾讯科技讯(嘟嘟/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细菌群体中也存在“慈善”行为。少数耐药性强的细菌会释放出叫做吲哚(indole)的物质,可以让细菌群体用来抵抗抗生素的攻击,但耐药性强的细菌在释放吲哚后,其自身抵抗力会下降.这是在细菌群体中首次发现的“牺牲自我”精神,这一发现为医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波士顿大学研究者,合成生物学的奠基者柯林斯(Collins)博士称,这是一次意外发现。以前普遍认为,在抗生素的攻击下,耐药性强的细菌会存活下来,而比较敏感的细菌会被消灭掉。但实际情况是耐药性弱的细菌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不断繁衍。
波士顿大学研究团队的发现和以前假定的某一群体的耐药性是其个体的耐药性的集中体现完全不同,这一发现为人类更好的了解细菌群体的复杂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准确理解细菌群体的复杂多样性对医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称,在研究某一细菌群体的耐药性时,不要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一个脆弱的菌株在其耐药性强的同类帮助下,也可以存活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