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颗金星探测器升空
--
世界第一
如果此次发射升空的“伊卡洛斯”号“太空帆船”试验成功,将是人类第一次无需燃料进行太空飞行。
此前,美国与欧洲试验“太空帆船”均宣告失败。
世界第三
如果此次发射升空的“晓”号金星探测器试验成功,日本将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发射金星探测器的国家。
此前,美国和前苏联均多次发射过金星探测器。
当地时间5月21日6时 58分(北京时间5时58分),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晓”号搭载H2A火箭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与“晓”号一同升空的,还有世界首个“太空帆船”“伊卡洛斯”号,及其他四颗小卫星。
发射27分钟后,卫星和火箭分离
发射约27分钟后, “晓”号按计划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搭“顺风车”的其他5颗小型卫星也在7时50分(北京时间6时50分)前依次分离。
“晓”号将飞行约5.2亿公里,在12月上旬到达环绕金星的长椭圆形轨道。它将利用多种波长观测仪器,在轨道上对金星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探询金星的大气构成、矿产资源分布、云层、气温和风能等信息,重点是弄清这颗地球的姐妹星是如何成为一个灼热星球的。
“晓”号探测器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联合研制,包括发射费用在内,整个研制开发共花费约252亿日元(约合2.8亿美元)。
据悉,探测金星对研究地球的未来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地球和金星无论大小还是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相近,故而被称为“姐妹行星”。
然而两者的地表气象却大相径庭,金星具有独特的气象,大气中几乎全部是二氧化碳,地表温度约460度,上空的硫酸云随着时速400公里的风飘动。而“晓”号将从金星轨道上观测这些现象。
太阳帆同时升空,半年内加速到100米每秒
与“晓”号一同升空的,还有世界首个“太空帆船”———小型太阳能电力帆实证机“伊卡洛斯”号。它可以不使用任何燃料,仅凭阳光便获得无尽动力。“伊卡洛斯”号高0.8米、直径1.6米,呈圆筒状,重约300公斤。它的帆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长、宽各约14米,厚约7.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0左右。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帆将折叠起来,收藏在圆筒形机体外侧。
科研人员称,光的粒子照到帆上后,会被反射回来,“伊卡洛斯”号利用的就是这种反作用压力。据估计,接收太阳光能后,帆将受到约0.2克的压力。虽然这仅相当于1日元硬币1/5的重量,但在没有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宇宙空间,这种力度将在没有任何损耗的情况下被积累起来,形成的动力可用于加速和轨道控制。根据计算,半年内“伊卡洛斯”号就能够加速到每秒100米。
给予极大希望 展示日本太空雄心
如果能够顺利于半年后抵达金星,“伊卡洛斯”号将完成此次试验,随后它将飞过金星,继续飞向太阳附近。项目研究小组负责人森治表示:“若‘伊卡洛斯’号因飞得过于靠近太阳而坠落,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如果该试验能够成功,日本科学家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太阳帆的面积,并把该技术应用到木星探测项目上。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通过接受光压来实现宇宙飞行,这是一个十分尖端的技术,也展现了日本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雄心。
“太空帆船”无需燃料也可以加速、控制轨道和改变行进方向,这是人类在100年前就提出的构想,但因缺乏轻薄、坚固且能大面积延展的材料而未能实现。美国行星协会曾于 2001年制造了一艘太阳帆试验飞船,但火箭发射失败,该协会计划于2010年底发射新的太空帆船“光帆1号”;欧洲航天局也在进行太阳帆研究。如果“伊卡洛斯”号试验成功,将在人类航天史上开创先例。(新华社、中国日报)
中国专家:暂无探测金星计划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天文学家李竞表示,据了解,中国目前并没有探测金星以及其他行星的计划,目前主要航天计划是积极地参与俄罗斯火星500计划。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20所研究员王存恩则称,日本一直在行星探测器的研究中不断努力,其探测器的特点是小而精。
王存恩说,据了解,金星探测器“晓”号拥有精密的电子机械与光学设备,首次实现了机、光、电一体化。一体化的意义在于实现更加精密的拍摄和探测,提高了观测仪器的可靠性。
美国专家:太阳帆年底试飞
本报记者昨日致电美国太阳帆飞船计划“光帆”的负责机构———美国行星学会,该学会媒体咨询部负责人苏珊·勒佐斯表示,“光帆”计划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关注日本的“伊卡洛斯”发射情况,得知目前卫星与火箭已经成功分离后,苏珊对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表示祝贺。不过她也表示,目前说“伊卡洛斯”试验成功为时尚早。
苏珊还告诉记者,目前美国太阳帆飞船“光帆”也正在一系列的准备和测试中,预计在今年底就会进行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