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专科专病针刀治疗与康复丛书)

分类: 图书,健身与保健,养生,中医养生,
品牌: 张天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6744263
·条形码:97875067442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专科专病针刀治疗与康复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首先简要介绍了颈部的临床应用解剖、骨与软组织的力学系统、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及常用刀法手法,扼要介绍了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构架、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重点介绍颈椎病的针刀治疗方法和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同时列举病例对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进行分析,全面介绍了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及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保健操。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直接指导针刀临床治疗,可供针刀临床医师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吴绪平,男,生于1953年12月,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针刀医学教研室主任。先后指导海内外硕士研究生45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2002年12月赴韩国讲学,2003年3月赴中国香港讲学。
30多年来,一直在湖北中医学院从事针灸与针刀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讲《经络腧穴学》及《针刀医学》。研究方向:针刀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中医针灸专著28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刀治疗学》和《针刀医学护理学》,与张天民副主任医师共同主编《针刀临床治疗学》、《分部疾病针刀治疗丛书》(9本)。2008年主编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2009年2月与张天民副主任医师共同编著大型系列视听教材《针刀医学》(20集)。
张天民,男,1963年生,大学本科毕业,针刀硕士。大学毕业后到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附属医院)工作,历任骨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骨科主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副教授。从事西医骨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5年,在脊柱侧弯矫形、关节置换、断肢(指)再植等方面颇有建树。2003年成为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的亲传弟子。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弓弦力学系统,补充和完善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设计了弧形针刀、防滑针刀及针刀体表定位仪(已获得国家专利)。在“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科研项目中,以第四完成人的身份荣获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在“针刀疗法的,l盏床研究”科研项目中,以第四完成人的身份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课题组成员。
与吴绪平教授共同编著《中国针刀医学大型系列视听教材》(20集),在吴绪平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中担任第一副主编。与吴绪平教授共同主编《针刀临床治疗学》。与吴绪平教授共同任《分部疾病针刀治疗丛书》(9本)总主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发表西医骨科及针刀医学论文20余篇。
王凡,男,1956年6月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编委、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在针灸治疗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对中风失语、头皮针治疗中风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采用针刀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等有较好疗效。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2项,局级科研成果2项,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主编及参与编撰医学书籍16部。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次。
编辑推荐《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首套以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及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为基础,从生物力学角度详解专科专病针刀诊疗的专著。
目录
第一章 颈部的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节 颈部体表标志与体表投影
第二节 颈椎骨骼
第三节 颈椎的连结
第四节 皮肤与筋膜
第五节 颈部肌肉
第六节 颈部神经
第七节 颈部血管
第二章 骨与软组织的力学系统——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第三章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
第一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第四章 常用刀法手法
第一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原则
第二节 针刀手术操作
第五章 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构架
第六章 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
第一节 西医分型
第二节 针刀医学分型
第三节 诊断
第七章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第一节 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针刀治疗
第二节 椎枕肌损伤型颈椎病针刀治疗
第三节 钩椎关节移位型颈椎病针刀治疗
第四节 寰枢关节移位型颈椎病针刀治疗
第五节 颈腰综合征的针刀治疗
第八章 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
第一节 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治疗
第二节 颈椎病针刀术后护理
第九章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第十章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第十一章 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保健操
……[看更多目录]
序言颈椎病何其多矣,中医学、西医学以及藏、蒙、瑶等名族医学所提出的各种疗法更是林林总总、精彩纷呈,然而还没有一部基于骨与软组织力学理论,全面分析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并依据弓弦力学系统的解剖结构,设计针刀治疗及康复本病的专著。
本书系之一,共分十一章。第一章 介绍颈部的临床应用解剖;第二章 介绍骨与软组织的力学系统;第三章 介绍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机制、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的病理构架理论;第四章 介绍常用刀法手法和针刀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原则;第五至七章介绍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构架、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各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术式设计及具体操作步骤;第八章 介绍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第九章 介绍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第十章 介绍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第十一章 介绍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保健操。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骨与软组织的力学系统为主线,详细阐述了颈椎病的力学病因、发病机制,论述了颈椎病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颈部的骨与软组织的力学系统平衡失调对颈椎病进行了重新分型。针对广大基层针刀医生解剖知识不足的特点,设计了T形针刀整体松解术式,解决了临床针刀医生普遍存在的定点难、定位不准的问题。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在于重视针刀术后的整体康复治疗对针刀疗效的影响,设计了多种针刀术后康复方法供大家在临床上使用。
文摘插图:

颈部介于头与胸和上肢之间。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胸部和上肢为界。颈部前面正中为呼吸道和消化管的颈部;两侧为纵行排列的大血管和神经等;颈根部为胸膜顶、肺尖及连接上肢的血管和神经干。颈部各结构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形成筋膜鞘和筋膜间隙。颈部淋巴结较多,主要沿浅静脉和深部血管、神经排列;颈部肌肉可使头、颈灵活运动,并参与呼吸、吞咽和发音等。
颈部一般分为固有颈部和项部。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和脊柱颈部前方的部分为固有颈部,即通常所指的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两侧斜方肌与脊柱颈部之间的部分为项部。
第一节 颈部体表标志与体表投影一、体表标志(图1-1)(1)舌骨位于颏隆凸的下后方,适对C3、C4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对C4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