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学与临床

分类: 图书,医学,
品牌: 邱勇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5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9129357
·条形码:978750912935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学与临床》内容简介: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令脊柱脊髓畸形的诊治获得长足的进步,但脊柱脊髓畸形的多样性及其病因的复杂性令其诊断和治疗仍然较困难。编者在总结自己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国内外最新成果和经验,编撰了这本《脊柱脊髓畸形一影像学与临床》。全书500余页,分为两大部分22个章节,共涉及100余种脊柱疾患。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各类脊柱脊髓病变与畸形,包括脊柱先天性畸形、发育性畸形、各类综合征性疾病导致的脊柱畸形(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疾病或神经肌肉源性疾病),以及罕见疾病合并的脊柱脊髓畸形,疾病年龄跨越婴幼儿、青少年、成人以及老年退变性疾患;第二部分讨论脊柱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畸形。《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学与临床》突破传统教科书以文字描述为主、难于理解的缺点,以大量的影像学资料为主,并对相应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作精炼的描述,辅以相关的病理学资料,内容直观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各级骨科、影像科、神经科医师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与国际上脊柱外科临床研究和病例讨论要求相接轨,《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学与临床》中所有的脊柱X线片(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后前位片,即:X线片的左侧即为患者的左侧,右侧即为患者的右侧。另外,所有脊柱肿瘤病例、脊柱感染病例均有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简介王以朋,1 956年7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 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9-1991年在美国肯德基州立大学医学院Shriners医院,完成Fellowship培训。1991-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骨科和生物力学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完成博士后训练。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工作以来及在美国学习期间,一直致力于脊柱侧凸、后凸的矫形、侧凸分型、选择性融合、胸腰弯/腰弯前路与后路矫形效果比较、上胸弯的识别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在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对脊柱侧凸、后凸的临床诊治;脊柱肿瘤的切除固定:脊柱结核的治疗;脊柱骨折、椎管狭窄、脊柱滑脱的减压、复位、内固定;颈椎病以及腰椎问盘突出症等各种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学风严谨,勤于钻研,先后在国际著名脊柱外科杂志“Spine”及国内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评述1 00余篇。参加编写《骨科手术学》(第3版)《脊柱外科新手术》(第1版、第2版)《骨科效率手册》、《关节疾病怎么办》、《脊柱侧弯外科学》等多部著作。兼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AOSpine中国理事、SDSG中国部成员等。是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J of Orthopedicsurgety and Reseatch等多刊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等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主要参与人,曾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项多项。已培养多名研究生。
邱勇,男,1960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9年赴法国留学,师从Cot rel和Dubousset两位现代脊柱外科学界大师。1997年回国后在南京鼓楼医院创建了脊柱外科,现任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脊柱侧凸研究会会员(SRS)、国际CD脊柱外科学会会员(Groupe InternationaI CD)、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会员(SAS)、法国脊柱侧弯研究会会员(G roupe dEtude ScoIiose de France)、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会任职,以及《European Spine Jou rnal》(欧洲脊柱外科)杂志编委、《spi ne》脊柱(中文)杂志副主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等社会任职。 邱勇教授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SCl收录论文2 7篇:参编专著2 6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9项。结合中国国情对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技术作了符合中国患者的技术改进,尤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获得丰硕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自归国12年来已为全国各地的近4 000余名患各种高难度脊柱疾患的病人进行了矫形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为边远贫困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治疗和不计费用远赴西藏、内蒙、广西等地进行慈善手术。先后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许多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健康报、杨子晚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编辑推荐《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学与临床》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 脊柱和脊髓病变与畸形
第1章 脊柱胚胎学
第2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第一节 Chiari畸形
第二节 脊髓脊膜膨出
第三节 先天性皮毛窦
第四节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第五节 脊髓栓系综合征
第六节 椎管内畸胎瘤
第七节 脊髓纵裂
第八节 肠源性囊肿
第九节 椎管内脂肪瘤
第十节 骶前脊膜膨出
第十一节 蛛网膜囊肿
第十二节 脊神经根周围囊肿
第十三节 Currarino综合征
第3章 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第一节 先天性脊椎形成障碍
第二节 先天性部分脊椎重叠
第三节 先天性脊椎分节不良
第四节 先天性脊柱侧凸
第五节 先天性脊柱后凸
第六节 先天性脊柱前凸
第七节 先天性椎管狭窄
第八节 Klippel-Feil综合征
第九节 骶骨发育不良
第十节 脊柱裂
第十一节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第十二节 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
第十三节 先天性寰枕融合
第四节 先天性寰椎后弓缺如
第五节 先天性多节段神经中央联合不连
第十六节 颅底凹陷症
第十七节 先天性高肩胛症伴脊柱侧凸
第十八节 颅锁骨发育不全伴脊柱侧凸
第4章 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
第5章 脊柱侧凸概述
第一节 脊柱侧凸术语
第二节 躯干脊柱平衡评估
第三节 脊椎旋转评估
第四节 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评估
第五节 生长潜能评估
第六节 脊柱侧凸术后假关节
第七节 脊柱侧凸术后失代偿
第八节 脊柱侧凸后路术后曲轴现象
第6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
第一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自然史
第二节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Lenke分型系统
第三节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分型系统
第7章 青少年腰椎崩裂和(或)滑脱伴脊柱侧凸
第8章 休门氏病
第9章 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
第三节 脊髓脊膜膨出伴脊柱侧凸
第四节 大脑性瘫痪伴脊柱侧凸
第五节 Friedreich共济失调伴脊柱侧凸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伴脊柱侧凸
第七节 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
第八节 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
第九节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
第十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伴脊柱侧凸
第10章 成人脊柱畸形
第一节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
第二节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第三节 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
第四节 成人腰椎平背综合征
第11章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
第一节 I型神经纤维瘤病
第二节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
第12章 结缔组织疾病合并脊柱侧凸
第一节 马方综合征与类马方综合征
第二节 Ehlers—Danlos综合征
第三节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
第四节 脊柱纤维结构发育不良
第五节 成骨不全
第13章 黏多糖贮积症合并脊柱侧凸
第14章 骨软骨发育不良合并脊柱侧凸
第15章 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合并脊柱侧凸
第16章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畸形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或腰椎后凸畸形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后凸畸形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伴寰枢椎半脱位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伴病理性骨折
第五节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伴椎间盘炎
第17章 其他原因导致的脊柱畸形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寰枢椎半脱位
第二节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发后凸畸形
第三节 外伤性脊髓空洞症和脊髓囊肿
第四节 脊柱结核伴发后凸畸形
第五节 医源性脊柱后凸畸形
第六节 瘢痕挛缩性脊柱侧凸
第七节 褐黄病伴发脊柱侧凸
第八节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脊柱侧凸
第九节 儿童脊柱骨折后伴发脊柱侧凸
第十节 儿童腰椎间盘炎伴发脊柱侧凸
第二部分 脊柱和脊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畸形
第18章 脊柱肿瘤概述
第19章 骨结构肿瘤
第一节 血管瘤
第二节 骨样骨瘤
第三节 成骨细胞瘤
第四节 动脉瘤样骨囊肿
第五节 骨巨细胞瘤
第六节 骨软骨瘤
第七节 软骨肉瘤
第八节 骨肉瘤
……
第20章 神经组织肿瘤
第21章 神经附属组织肿瘤
第22章 转移性肿瘤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近年来脊柱外科尤其脊柱畸形外科矫治水平不断提高,脊柱外科相关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长足进步.脊柱畸形和肿瘤这两类疾病尤其注重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同时随着CT和MRI的更新换代,脊柱外科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一本将脊柱畸形和肿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紧密结合著作必定会对脊柱外科医师、影像诊断医师、神经内外科医师、肿瘤科医师、放疗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本书着重突出影像学的评估和诊断,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记忆,对疾病的描述更加直观、形象,此书对每种疾病均配上图片和说明来描述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因而此书500余页,有一半篇幅是图片构成;在此基础上,纲要式地列出对临床应用有直接指导价值的病因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自然史与预后、治疗方法,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疾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本书从脊柱外科和影像学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解读各种脊柱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更重要的是书中还同时提出各种评估方法和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实际意义,这样的一次尝试目的就是想让这本书成为临床医生和影像诊断医生的一本工具书;临床医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影像学图谱;影像诊断医生可以把它当作临床指导手册。
作为一本注重影像学直观表现的临床指导专著,编者在筹划之初就认识到影像学资料的广泛、全面、系统和图片高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脊柱畸形自然史的长期追踪和矫治的远期随访对临床经验积累的巨大帮助。为此编者用数十年的时间精心收集整理了一个脊柱外科多媒体临床资料库,目前已包含6 000余例各类脊柱疾患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本书图片素材均来自这一数据库。所以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珍贵和少见的影像学资料,如特发性脊柱侧凸5 0年的自然史追踪和世界文献报道不超百例的Gorham病伴脊柱侧凸。水滴石穿,集腋成裘,希望编者的点滴积累能对读者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为了保证本书的公正、客观和科学,本书还邀请了在脊柱外科领域拥有极高造诣的邱贵兴院士作为主审,他高屋建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审阅和修改保证了本书较高的学术水准,在此笔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和配图过程中.南京鼓楼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的同仁倾注了大量宝贵的精力、时间和智慧,尤其是马薇薇医师,没有她日积月累、不畏繁琐对每例手术病例细致地收集整理.本书无法成文。殷刚、陈文俊、李卫国医师及邵翔博士也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支持万分感谢!
此书是笔者和全体编委数十年的心血和经验总结,修改十余次,历时三载方与读者见面,一方面是由于编者工作的耽怠,另一方面也是想把此书做到尽量精致完美。由于才疏学浅,此书如还存在瑕疵和错误,敬请指正!
文摘插图:

颅腔由颅骨和颅底骨围成,除下面正中与脊椎管相通外,是一个密闭的腔,其中容纳人体高级神经中枢——脑。人的椎管是由一节节脊椎骨的骨环连接而成,从上至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腔,其中容纳人体低级神经中枢——脊髓。人类脊柱在胚胎期发育较快,全部结构在数周内完成,脊柱形成后即有其形态和稳定性。全部发育过程分为四期:第一期称脊索期,于胚胎的第15天形成,其残留部分终生存在,成为髓核;第二期称膜性期,第21天开始到3个月结束;第三期为软骨期,从5~6周到出生前;第四期为骨性期,从2个月到出生后完成一部分。胚胎发育到第14~21天时有板状细胞层将羊膜腔和卵黄囊分开,从此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部下陷成为神经沟,继之发育成为神经管。脊索源于问叶细胞,位于神经管的深层,上自枕后,下达尾椎,沿正中线围绕脊索形成42对体节。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脊椎。人体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发育的分子和大分子的异常会导致脊柱和脊髓的结构异常。“Malfor-mation”一词虽在中文中常译为“畸形”,但英文原意指的是胚胎时期某一解剖结构分化和发育的异常,导致这一结构缺失或发育不全,脊椎半椎体畸形就属于这类畸形。一旦畸形发生,会影响随后胎儿和婴幼儿时期脊柱发育。这类畸形的严重程度和这一组织结构胚胎发育的完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