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科普读物,地球科学,
品牌: 于志刚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1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2775110/9787502775117
·条形码:978750277511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海洋技术》内容简介: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以它的广博和富饶影响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人类。在对海洋不断探索、研究和认知的同时,海洋的资源和资源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随之而来的海洋权益之争也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人类对海洋的青睐和倚重更加凸显。沿海各国纷纷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一个以权益为核心,资源和环境为载体的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深入、广泛地展开。
编辑推荐《海洋技术》是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推荐用书。
目录
海洋物理
海洋技术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
海洋遥感技术与海洋导航技术
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变化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温度
海水与全球气温的相对稳定
海水盐度与测量方法
海洋中的盐度分布
精确测定海水密度
海水结冰
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电导率
八海比登天还难
海洋声学
海水中的声速
海洋中声速的垂直分布
测量海水中的声速
声音在海水中的衰减
海洋声道
浅水声道
深水声道
声波无法到达的死角——“影区
海底的声学特性
海洋里的噪声
水声技术
用声波进行水下观测
声呐及其用途
声呐的发明
声呐技术的迅速发展
奇妙的“下午效应
混响现象
海豚有部灵巧的“声呐
常用的回声探测设备
双频探测仪与两种不同的海水深度
用多波束测探仪“描绘”海底地形
侧扫声呐——海底地貌仪
声学多普勒海流计
水声电话
海洋声学层析技术
声呐的构成
探照灯式声呐
声呐的发射间隔
“双耳效应”与测量精度
声呐频率变换
连续发射调频波的声呐
声呐测量目标的航速和航向
敌我认别声呐
声呐系统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声呐谱线分析
让声呐“看”得更远
让声呐“看”得更快
计算机在声呐系统中的应用
岸用声呐站
声呐发现海底石油
水声动态定位法与钻井平台稳定
声呐帮助钻杆重新插八海底井口
测冰声呐
鲸鱼集体自杀
声呐对尾流的探测
潜艇声呐
主动式声呐的“克星”——吸音技术
水下声学定位系统
鱼探仪的发明
接力探鱼法
海洋观测
海洋调查船
英国海洋科学考察船“挑战者”号
德国海洋科学考察船“流星”号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科学调查船
我国的综合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
我国的多功能远洋综合科学考察船
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
我国的航天测量船——“远望”号系列
无人自动海洋观测站——海洋浮标
“海上不倒翁”——锚泊浮标
“随波逐流”的浮标——漂流浮标
潜伏在水下的浮标——潜标
全球性的海洋浮标观测计划
直接潜水技术——高压潜水
轻潜水
直接潜水技术——常压潜水
水下作业的基地——潜水器
有人操控的潜水器——载人潜水器
第一个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潜水器——“的里雅斯特”号
法国深潜器——“阿基米德”号
水下实验室
遥控水下机器人
智能(自主式)水下机器人
我国开发的代表性港水器
测量海水温度的温度计
测量海水盐度的盐度计
测量海水深度的测深仪
测量海流的海流计
观测潮位的验潮仪
海水都是蓝色的吗
太阳光穿透海水的“障碍
照在海面的太阳光哪里去了
测量海水透明度的透明度盘
海水的实际深度比目测到的要深
水下电视
海洋的“蓝绿窗口
海洋的激光雷达
卫星海洋的遥感技术
传感器工作平台
海洋遥感传感器
水色遥感器
……
海洋工程
……[看更多目录]
序言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以它的广博和富饶影响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人类。在对海洋不断探索、研究和认知的同时,海洋的资源和资源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随之而来的海洋权益之争也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人类对海洋的青睐和倚重更加凸显。沿海各国纷纷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一个以权益为核心,资源和环境为载体的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深入、广泛地展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推动着中国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和繁荣。
目前,国家海洋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海洋经济成就喜人,海洋科技成果纷呈,海洋生态建设进展明显,海洋执法与维权有序开展,中国已经进入了海洋事业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沿海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国情对海洋的特殊需求,我们的差距仍很明显,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海洋事业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改变对海洋知之不多,认识肤浅和局限的现状,扭转长期形成的“重陆轻海,陆主海从”的传统观念,切实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海洋意识”。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高屋建瓴,为我们指明了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方向和重点。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