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中国工业60年

分类: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建设与发展,
品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本信息·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页码:7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9606995
·条形码:978750960699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09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中国工业60年》内容简介: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个60年前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历经艰难苦斗,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工业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大国。与此同时,世界正经历着“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多数经济大国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而中国却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抵御危机的重要稳定力量,被全世界寄予很高的期望:当世界经济的最大引擎美国经济发生严重危机和衰退时,中国能够成为强大的引擎,拉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那么,中国真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美国经济占世界GDP的1/4以上,而中国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经济的6%左右;我们的实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没有拯救世界的能力。但人们确有理由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做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重要的贡献。这是因为中国工业化的能量推动了中国60年的巨变,正在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推动力量。
编辑推荐《2009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中国工业60年》中国工业辉煌60年,谨以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目录
总论 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1)
提要(1)
一、解放的历程:工业观念挣脱思想禁锢(2)
二、变革的道路:工业改革开放领先全局(6)
三、振兴的成就:工业发展支撑强国之梦(11)
四、结语(15)
Ⅰ.综合篇(17)
第一章 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19)
提要(19)
一、历程与特征(19)
二、成就与经验(27)
三、挑战与展望(32)
第二章 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39)
提要(39)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949~1979年(39)
二、改革开放条件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980~2000年(43)
三、21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新特点:2001年至今(47)
第三章 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53)
提要(53)
一、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53)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59)
三、工业国际竞争力走势展望(62)
第四章 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67)
提要(67)
一、60年工业结构的变迁(67)
二、工业结构演变与产业政策(74)
三、对几个产业结构问题的判断(80)
四、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84)
第五章 工业体制改革(87)
提要(87)
一、改革开放前工业体制的形成与调整(87)
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体制的改革(91)
三、工业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经验(96)
四、新时期工业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98)
第六章 工业投资与融资(101)
提要(101)
一、60年工业投融资的历程和成就(102)
二、近年来工业投融资结构和效率变化及存在的问题(105)
三、当前工业投融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11)
四、提高投融资效率的对策建议(113)
第七章 工业技术引进与创新(117)
提要(117)
一、工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历程的回顾(117)
二、工业技术引进与创新的成就和经验(124)
三、对未来工业技术引进与创新的展望(127)
第八章 工业品市场与供求关系(131)
提要(131)
一、60年工业品供求调节方式的演变——从计划到市场(132)
二、60年工业经济增长基本态势与工业品供求特征的变化(137)
三、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141)
四、实现工业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143)
第九章 工业劳动力与劳动镧度(147)
提要(147)
一、60年间工业劳动力的变化(148)
二、劳动制度的变迁(155)
三、新形势下需要解决的课题(159)
第十章 工业资源(163)
提要(163)
一、60年工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163)
二、60年工业资源开发利用体制的变迁(167)
三、工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9)
四、工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展望及战略规划(172)
第十一章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179)
提要(179)
一、60年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历程(179)
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185)
三、工业发展中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建议(188)
第十二章 对外开放与工业发展(193)
提要(193)
一、对外开放的历程、经验与成就(193)
二、对外开放对工业发展的作用(200)
三、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变化(204)
四、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思路与政策建议(206)
第十三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211)
提要(211)
一、城市化的基本进程(211)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13)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217)
四、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220)
Ⅱ.产业篇(225)
第十四章 能源工业(227)
提要(227)
一、能源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228)
二、能源工业60年的成就与贡献(233)
三、能源工业发展中若干重大方针及其调整(238)
四、当前的形势与未来的发展趋势(242)
第十五章 钢铁工业(247)
提要(247)
一、钢铁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248)
二、钢铁工业60年发展的成就和经验(255)
三、当前钢铁工业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260)
第十六章 有色金属工业(265)
提要(265)
一、有色金属工业6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266)
二、有色金属工业60年发展的主要成就(270)
三、当前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274)
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277)
第十七章 建材工业(281)
提要(281)
一、建材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281)
二、建材工业的现状(285)
三、建材工业的主要问题(287)
四、建材工业发展展望(289)
第十八章 石化工业(295)
提要(295)
一、石化工业60年发展历程(296)
二、石化工业60年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301)
三、石化工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304)
四、石化工业发展趋势展望(307)
第十九章 化学工业(311)
提要(311)
一、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311)
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315)
三、化学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321)
四、化学工业发展的趋势和展望(325)
第二十章 机械工业(331)
提要(331)
一、机械工业60年发展历程回顾(332)
二、机械工业60年的发展成就(338)
三、机械工业“大而不强”的表象、制约因素及面临的新问题(340)
四、对策建议(344)
第二十一章 汽车工业(349)
提要(349)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汽车工业(349)
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跨越式发展(354)
三、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历史任务(360)
第二十二章 船舶工业(365)
提要(365)
一、船舶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366)
……
第二十三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Ⅲ 地区篇
Ⅳ 企业篇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
附录2 中国工业大事记
2009CHINA’SINDUSTRIALDEVELOPMENTREPORT
后记
专栏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个60年前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历经艰难苦斗,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工业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大国。与此同时,世界正经历着“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多数经济大国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而中国却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抵御危机的重要稳定力量,被全世界寄予很高的期望:当世界经济的最大引擎美国经济发生严重危机和衰退时,中国能够成为强大的引擎,拉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那么,中国真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美国经济占世界GDP的1/4以上,而中国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经济的6%左右;我们的实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没有拯救世界的能力。但人们确有理由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做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重要的贡献。这是因为中国工业化的能量推动了中国60年的巨变,正在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推动力量。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产业经济根源
由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似是金融制度缺陷和金融行为非理性所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实体经济只是被殃及的池鱼。但从理性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此次金融危机之深刻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们中国,都必须从整个经济机体的内在关系中,认识危机的性质,找寻摆脱危机的路径。
当代世界产业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处于高平台期;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扩张期。传统产业(主要是工业)、高技术产业(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各居要地,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但是,危机爆发表明了三大产业均面临着深刻的矛盾:一是传统产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而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在面对成本推进压力时越来越缺乏机制弹性,层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二是高技术产业尽管具有技术优越性,但技术创新的“创造性破坏力”缺乏有效新商业模式的支撑,导致投资人长期信心不足而倾向于风险性短线投资行为。三是金融服务业依仗强烈的自我增殖能力迅速扩张,导致虚拟经济膨胀,系统风险性剧增。
因此,危机爆发显现出世界产业发展的三大机制障碍:第一,创新不足与创新失度并存现象。其基本原因是:创新外溢和创新风险导致产业创新动力不足。同时,因创新者可以转嫁失败风险又导致一些领域创新失度。因此,在世界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虚拟经济却吸纳了大量投资资源,并积累起越来越高的风险。
文摘插图:

第一章 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
提要
国民经济和工业60年发展的辉煌业绩,是中国共产党人抱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一个有着千年封建史、百年殖民耻辱,极端落后农业穷国的基础上,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加速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而苦苦探求的结果,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造历史的过程。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加速工业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和大胆实践,有辉煌的业绩,也有惨痛的挫折,中国经济在波折中不断发展。这既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和加速工业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和工业化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中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工业化过程的主题,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面对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正在冲刺工业化过程,实现强国之梦。
经过60年的变迁,中国由一个当时工业份额不足20%、与先进国家工业水平差距至少100年以上的极其落后的农业穷国,发展成为主要工业产品均居世界前列、正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当今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和全球经济的驱动力量之一,创造了“中国奇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支撑和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和新中国发展的辉煌。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工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推动中国在2020年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后记2009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的主题为“新中国工业60年”。全书的策划、编写和审定由金碚、李平、黄速建和李维民主持。金碚、李维民和史丹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和编务工作。王洛林、王春正、陈清泰、陈佳贵和吕政继续担任本书顾问。
为本书提供各章初稿的作者有:总论:金碚。综合篇:第一章:李平,第二章:李海舰,第三章:张其仔,第四章:李晓华,第五章:吕铁,第六章:李春瑜,第七章:王钦,第八章:江飞涛,第九章:刘湘丽;第十章:昊利学。第十一章:白玫,第十二章:杨丹辉,第十三章:刘勇。产业篇:第十四章:史丹,第十五章:周维富,第十六章:郭朝先,第十七章:张世贤,第十八章:朱彤,第十九章:刘戒骄,第二十章:王燕梅,第二十一章:赵英,第二十二章:董利,第二十三章:陈晓东,第二十四章:葛健,第二十五章:杨世伟,第二十六章:彭绍仲,第二十七章:吕宁,第二十八章:李钢,第二十九章:沈志渔。地区篇:第三十章:周民良,第三十一章:刘楷,第三十二章:石碧华,第三十三章:孙承平,第三十四章:陈耀。企业篇:第三十五章:施晓红,第三十六章:贺俊,第三十七章:杜莹芬,第三十八章:罗仲伟,第三十九章:黄速建,第四十章:余菁,第四十一章:刘光明、肖红军,第四十二章:原磊,第四十三章:刘建丽。
沈力全、王磊提供了“2008年中国工业大事记”资料,刘楷提供了统计资料分析,丁易、李明峰担任全书英文提要的翻译。
全书初稿完成后,由金碚、李维民、史丹、张其仔等进行了初审。一些章节由作者根据初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增补。然后,由金碚、李平、黄速建、史丹、李海舰、沈志渔、陈耀、张其仔、王钦和李维民等组成的编审小组集中进行了复审、修改、增删和定稿。责任编辑卢世琛参加了初审和复审工作。并对全书的编撰工作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2008年中国工业10件大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评选确定。
本书从2008年12月开始策划、设计、确定主题、制定写作计划,2009年4月30日完成初稿,6月底定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科研处、办公室、信息网络室以及经济管理出版社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