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底线

分类: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中长篇小说,
品牌: 甘草儿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页码: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2235448/9787802235441
·条形码:978780223544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媳妇底线》内容简介:社女记者萌萌和阳光大男孩金亮相恋一年,终于走进婚姻的城堡。从小知书达礼的萌萌同意和公婆同住,却由此埋下无边的祸患。她忍气吞声却依然逃不脱婆媳纠缠的怪圈,努力想当一个孝顺媳妇却屡屡被人老成精的公婆挑战做人的底线。同一屋檐下的新旧两代人要经过多少风浪才能幸福安宁,倾心相爱的两个年轻人面对婚后的柴米油盐如何找回最初的激情?夫妻隐事,家长里短。一对“奔奔族”小菜鸟面对职场、房贷、家庭的重重压力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如何在生活的道路处展翅高飞!
作者简介甘草儿,原名李谱春,30岁。多年来一直在都市报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喜欢写字,喜欢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
编辑推荐《媳妇底线》:以王海鸰式的敏锐笔触深度剖析都市婚姻生活中的物质与爱情,以六六一样的冷静目光全面解读没有赢家的婆媳战争。一个白领丽人的结婚七年,一代都市新女性的婚姻编年史,《婆婆吃了媳妇全家》作者纪达倾情作序并隆重推荐。
目录
序
第一章 荫萌结婚了
第二章 婆婆哭了
第三章 疯狂看房班车
第四章 节衣缩食来供房
第五章 售楼小姐的话你也信
第六章 房子带来自信
第七章 千万别流产了
第八章 老愤青儿
第九章 南穷北富
第十章 家庭大战
第十一章 五叔买别墅
第十二章 公婆搬走了
第十三章 麻辣鸡丝和离婚协议
第十四章 还要买房子
第十五章 表姐发了
第十六章 磨人的日子
第十七章 房产市场疯了
第十八章 职场炮灰
第十九章 股市又火了
第二十章 全民股神破灭
第二十一章 熙熙攘攘皆为利
第二十二章 故人有约
第二十三章 萌萌侦察记
第二十四章 老金要创业
第二十五章 老丈人进京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黎明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中,有着最重要的、不可分的一环,那就是婆媳关系。在我看来,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桎梏。再加上一些不争气的女人的推波助澜,比如作《女诫》的班昭。想当好一个中国家庭的媳妇可实在是不容易。古代的女子出嫁都早,二八的大好年华就为人妇、为人母,每天辛勤操劳落不到一句好不说,还得时时谨守一些要命的规矩。那么,当这些被榨干了青春磨灭了希望的女人们到了升级的那天,她们把自己受了一辈子的气撒在儿媳的身上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却没人逃得脱。
这种状况也许还会延续,西方社会婆媳之间那种平等、友好、独立的相处模式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就完全占据主流,毕竟6亿多中国妇女不是谁都受过高等教育。更可悲的是,当其中一部分穿着时尚,观念前卫,有着自己稳定的工作和事业的都市女性走入婚姻的城堡时,她们会悲哀地发现,自己幢憬的梦幻般的婚后生活犹如一个个肥皂泡。五彩斑斓但却脆弱无比,很快就会破碎在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中。于是,就有了《婆婆吃了媳妇全家》里老实巴交的翡翡,有了《新结婚时代》中心力交瘁的顾小西,有了《双面胶》(小说版)里被丈夫活活打死的丽鹃,有了“凤凰男”、“孔雀女”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文摘萌萌和金亮在幸福的当口儿都忘了一句老话:不是一块肉儿,终究他贴不到一块儿去!
当金亮爸推开儿子在北京为他准备的新家家门时,几十年的眷念与委屈涌上心间,眼泪都流出来了。金亮终于了了父亲想回北京的愿望,他很自豪,心中总算释然了。
萌萌曾听金亮断断续续地介绍过他们家,当时听得萌萌是一惊一乍的。据说,金家本来的姓氏是爱新觉罗,还是满洲正黄旗,祖上是皇亲国戚。金亮的奶奶,年轻时就拿各种玉器和金子做成的小动物、小人儿当玩意儿玩,故宫也是他奶奶小时常进出的地儿。沈阳有一条街曾经是金亮祖上的,到金亮爸爸小时候,家道已经衰落了,但地安门还有处大宅子是他们家的。文革时,他们家改姓金,谁也不敢再提什么爱新觉罗姓氏了,房子也没了,一家人没少挨整。金亮他爸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理想是考航天大学,以后要一飞冲天。但报志愿时,因为出身问题,好大学都不准他考,只准考个矿业大学,毕业后也不准留在北京。结果不仅没一飞冲天,反而一猛子扎到了地底下——跑到侯堡村儿里去挖煤了!
老辈人儿对以前的事儿都讳莫如深,金亮知道的也就那么点儿,不过这也足够萌萌咋呼了。她曾经揪着金亮的耳朵说:“合着我要嫁的,还是个小贝勒呢,那我就是福晋呀。小贝勒怎么着,现在不也让我揪着耳朵欺负吗?现在不也得天不亮就出门给人打工去吗?你倒找个侧福晋去试试?”
金亮他爸自打从北京来到山西侯堡村矿区以后,整个人生就在这片土地抛洒汗水,并娶了金亮母亲。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是村里一小卫生所的大夫。金亮他爸虽然出身不好,但因为工作努力,当上了侯堡村矿区的一个小处长,在这个小村里,一个矿上的处长也算了不得的人物了。家里日子也曾经很艰苦,还住过土窑洞,用水还要跑出老远去挑,一盆水洗了菜还要留着洗手洗脚。改革开放后,国家形势一片大好,90年代中期,矿上在侯堡村儿建了一片小楼房,被当地人称为“干部楼”,专门分给矿区的老职工和干部,也分了金亮他爸一套,因为是处级,分给老头儿的房子有100平方米。在当地,住上楼房,有上下水,面积还挺大,按说老头儿也应该满意了,可惜,他每每回忆起自己儿时在北京的生活以及紫禁城边上的大宅子,总觉得心中一口闷气没吐出来。什么时候能再回到北京?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
金亮知道他爸的心思,所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来北京工作。工作的头两年,金亮住过地下室,也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两年后,金亮终于进了北京一家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成了一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