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与使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项目优秀成果,高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双证课程”培养方案规划教材)

分类: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
品牌: 刘艳莉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521011X/9787115210111
·条形码:978711521011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项目优秀成果,高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双证课程”培养方案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汽车构造与使用》系统地阐述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与维护。内容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车身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与维护,汽车整车的基本性能及各种条件下的正确使用。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跟踪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汽车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及实用性。
《汽车构造与使用》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维修技术培训或自学用书。
编辑推荐《汽车构造与使用》按照汽车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系统地阐述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内容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车身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汽车整车的基本性能及各种条件下的正确使甩。《汽车构造与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金,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紧密跟踪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汽车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及实用性。
内容紧跟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汽车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及实用性。
目录
第1章汽车基础知识1
1.1汽车的组成1
1.2汽车的定义与分类3
1.3汽车的编号规则7
1.4汽车VIN8
1.5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0
1.6汽车行驶原理11
习题 12
第2章汽车发动机构造、使用与维护13
2.1发动机构造的基本知识13
2.1.1 发动机的分类14
2.1.2 发动机结构基本术语15
2.1.3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6
2.1.4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9
2.1.5 内燃机名称与型号编制规则20
2.2曲柄连杆机构21
2.2.1 机体组22
2.2.2 活塞连杆组31
2.2.3 曲轴飞轮组40
2.3配气机构46
2.3.1 充气效率46
2.3.2 配气机构的种类47
2.3.3 气门间隙51
2.3.4 配气相位52
2.3.5 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53
2.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63
2.4.1 概述63
2.4.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65
2.5柴油机燃料供给系85
2.5.1 概述85
2.5.2 柴油机燃料系主要部件90
2.6润滑系107
2.6.1 概述107
2.6.2 润滑系主要部件109
2.6.3 曲轴箱通风115
2.7冷却系117
2.7.1 概述117
2.7.2 水冷系119
2.7.3 风冷系125
2.8点火系127
2.8.1 概述127
2.8.2 传统点火系127
2.8.3 微机控制点火系133
2.9启动系135
2.9.1 发动机的启动135
2.9.2 起动机136
2.10发动机的操作与维护139
2.10.1 发动机的操作139
2.10.2 发动机的维护140
习题 143
第3章汽车底盘构造、使用与维护144
3.1传动系144
3.1.1 概述144
3.1.2 离合器145
3.1.3 手动变速器153
3.1.4 自动变速器166
3.1.5 万向传动装置176
3.1.6 驱动桥181
3.2行驶系186
3.2.1 概述186
3.2.2 车架187
3.2.3 车桥189
3.2.4 车轮与轮胎192
3.2.5 悬架197
3.3转向系205
3.3.1 概述205
3.3.2 转向器208
3.3.3 转向操纵机构209
3.3.4 转向传动机构210
3.3.5 动力转向系211
3.4制动系215
3.4.1 概述215
3.4.2 制动器218
3.4.3 液压式制动传动装置222
3.4.4 气压式制动传动装置226
3.4.5 驻车制动系227
3.4.6 制动防抱死系统228
3.5底盘主要部件的使用与维护235
3.5.1 传动系使用与维护235
3.5.2 行驶系使用与维护244
3.5.3 转向系使用与维护248
3.5.4 制动系使用与维护251
习题 256
第4章汽车车身结构与使用259
4.1车身结构概述259
4.1.1 车身的作用与组成259
4.1.2 车身的形式260
4.2车身的结构部件263
4.2.1 车身壳体结构263
4.2.2 车门267
4.2.3 车窗269
4.2.4 门锁269
4.2.5 玻璃升降器270
4.2.6 座椅270
4.2.7 仪表板与副仪表板271
4.2.8 保险杠272
4.2.9 安全带273
4.2.10 安全气囊274
4.2.11 后视镜275
4.2.12 遮阳板275
4.3车身部件的使用276
4.3.1 车身的使用276
4.3.2 后视镜的使用278
4.3.3 座椅的使用278
4.3.4 车门拉手的使用279
4.3.5 遮阳板的使用279
4.3.6 烟灰盒的使用279
4.3.7 发动机机罩的使用280
习题 280
第5章汽车电气系统结构 使用与维护281
5.1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知识281
5.1.1 汽车电气系统的基础元件281
5.1.2 汽车电气系统的供电设备284
5.1.3 汽车电路的特点287
5.2照明系统使用与维护288
5.3信号系统使用与维护290
5.4仪表与报警装置使用291
5.5汽车暖风空调装置使用与维护293
5.6风窗刮水器与风窗洗涤器使用与维护296
5.7中控门锁、电动座椅使用与维护298
习题 301
第6章汽车整车性能与使用302
6.1汽车整车性能302
6.2汽车整车使用305
6.2.1 汽车在一般条件下合理使用305
6.2.2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合理使用306
6.3汽车整车维护与保养309
习题 311
参考文献312
……[看更多目录]
序言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主旋律。推行“双证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一个重要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但是,由于基于双证书的专业解决方案、课程资源匮乏,双证书课程不能融入教学计划,或者现有的教学计划还不能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因此,“双证书”制度的推行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为配合各高职院校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工作,推进示范校建设,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申报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推进策略与“双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立项编号225753)。此课题拟将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专业课程设置嵌入一个对应的证书,拟为一般高职院校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双证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题研究的对象包括数控加工操作、数控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多个专业。
该课题由教育部的权威专家牵头,邀请了中国职教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有关行业的专家,以及全国50多所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领先的学校,一起进行课题研究,目前已召开多次研讨会,将课题涉及的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人才定位一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一职业标准解读与工作过程分析一专业核心技能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课程开发方案”的过程开发。即首先对各专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分类,按照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而分析得出专业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再将这些核心技能进行分解,进而推出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双证课程,最后开发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课题组对专业课程对应的教材也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拟开发的教材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文摘插图:

第6章汽车整车性能与使用
6.1汽车整车性能
汽车整车性能是指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并能安全行驶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汽车动力性、汽车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汽车通过性以及汽车排放性能等。
1.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保持直线行驶时,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
汽车动力性常用的评价指标为: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上坡性能。
(1)最高车速
最高车速是指汽车行驶于平直良好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一般轿车最高车速为l30~200km/h,客车最高车速为90~130km/h,货车的最高车速为80~11Okm/h。
(2)加速能力
加速能力是指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加速过程中加速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越大和加速距离越短的汽车,加速能力就越好。汽车的加速能力分为超车加速能力和原地起步加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