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分类: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测绘学,
作者: 许娅娅,雒应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3页数: 32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40767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测量学》第三版仍保持第二版的教材体系。加强了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着重讲述了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的知识,详细介绍了公路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的知识。在教材内容上,相应章节增加了公路控制测量等级选定及技术要求。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将全站仪另列一章;道路测量中增加了用GPS RTK技术测设公路中线;隧道测量中增加了路线引测进洞数据的计算、隧道开挖断面测量、辅助坑道施工测量等。在测量新技术方面,介绍了红外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等内容,以增强学生掌握和运用测量新技术的能力;简单介绍了“3S”技术及其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五章阐述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测量仪器(包括常规和新型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第六章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七章介绍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第八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测图的方法;第九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及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第十章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横断面测量;第十三章介绍桥梁测量;第十四章介绍隧道测量;第十五章简介“3S”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可作为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公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测量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测量学的任务与应用
第二节 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 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第三节 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
第四节 DS3级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五节 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
第六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七节 电子水准仪
第八节 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一节 角度测量原理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
第三节 水平角测量
第四节 竖直角测量
第五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 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第七节 电子经纬仪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第一节 钢尺量距
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三节 电磁波测距仪测距
第四节 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
第五节 直线定向
第六节 方位角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全站仪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站仪的使用
第三节 全站仪的检定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衡量精度的指标
第三节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节 权及加权平均值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
第三节 导线测量
第四节 三角测量
第五节 交会定点
第六节 坐标换带计算
第七节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
第八节 三角高程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一节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传统测绘方法
第三节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 阅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第三节 地形图的工程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在路线工程上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道路中线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第三节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第四节 圆曲线测设
第五节 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测设
第六节 虚交点的测设
第七节 复曲线的测设
第八节 回头曲线的测设
第九节 道路中线逐桩坐标的计算
第十节 用全站仪测设道路中线
第十一节 用GPS RTK技术测设公路中线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平测量
第三节 中平测量
第四节 横断面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三章 桥梁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桥位控制测量
第三节 桥轴线纵断面测量
第四节 河流比降测量
第五节 桥台、桥墩施工测量
第六节 涵洞施工测量
第七节 其他构造物施工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四章 隧道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第三节 路线引测进洞数据的计算
第四节 竖井联系测量
第五节 隧道洞内导线与洞内中线测量
第六节 隧道洞内水准测量
第七节 隧道开挖断面测量
第八节 辅助坑道施工测量
第九节 隧道贯通误差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五章 “3S”技术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GPS坐标系统
第四节 GPS定位原理
第五节 GPS测量的实施
第六节 实时GPS的应用
第七节 GIS与RS技术简介
第八节 “3S”集成技术与应用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五章全站仪测量
第一节 概述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全站仪分为分体式和整体式两类。分体式全站仪的照准头和电子经纬仪不是一个整体,进行作业时将照准头安装在电子经纬仪上,作业结束后卸下来分开装箱。整体式全站仪是分体式全站仪的进一步发展,照准头与电子经纬仪的望远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一、全站仪的结构原理
全站仪的结构原理如图5—1所示。图中上半部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测距、测水平角、竖直角和水平补偿。键盘指令是测量过程的控制系统,测量人员通过按键便可调用内部指令,指挥仪器的测量工作过程并进行数据处理。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人总线与数字计算机联系起来。
微处理机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它如同计算机的中央处理机(CPU),主要由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等)、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的检核和数据的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的完成。输入输出单元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数据存储器是测量的数据库。为便于测量人员设计软件系统,处理某种目的测量成果,在全站仪的数字计算机中还提供有程序存储器。
二、全站仪的构造
现代的全站仪上装置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和读数设备。一台全站仪除能自动测距、测角外,还能快速完成一个测站所需完成的工作,包括平距、高差、高程、坐标以及放样等方面数据的计算。全站仪的基本功能是在仪器照准目标后,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能自动完成测距、水平方向和天顶距读数、观测数据的显示、存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