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学,穴位按摩,
  品牌: 杨文忠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8440666

·条形码:978753844066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原理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和演示,您可以在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参考《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经络调理,防病治病。通过阅读《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不仅能学习到常见疾病的调理方法,增长医学知识。而且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医理论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并不遥远,如果应用得当,您也可以做个中医健康专家。现代女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年女性,既要面临工作的压力,又要处理好家庭事务,长期的“高压”环境,再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疾病很容易找上来《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针对30岁以上女性易患的41种常见病、慢性病,介绍实用的中医经络治疗方法,通过调理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进而调节脏腑机能,达到有效治疗并且快速康复的目的。

作者简介杨文忠,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曾在《江西中医药》杂志担任健康科普编辑,参与《人体内的健康密码》、《有病早知道》成人版和少儿版、《50种益健康的习惯》、《50种益健康的运动》、《50种健康自测》、《10月孕期全程手册》等图书的编写,《有病早知道》是其代表作。

编辑推荐《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经络通内外,调节脏腑平衡。疾病多是平衡被破坏,经络调理祛病法才是从根本上保护健康的有效手段。600余幅调理手法过程图示,全面提供41种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自己也能当中医121种秘传偏方,花小钱治大病,做自己的康复医师。

目录

EHAPTER 1神经系统疾病

三叉神经痛

紧张性头痛

失眠

神经衰弱

坐骨神经痛

CHAPTER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腹泻

胃下垂

慢性胃炎

胃溃疡

慢性肠炎

慢性肝炎

便秘

EHAPTER 3呼吸系统与耳鼻喉疾病

哮喘

牙痛

慢性鼻炎

慢性咽炎

EHAPTER 4关节疾病

肩周炎

足跟痛

颈椎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

EHAPTEH 5妇科疾病

痛经

月经不调

闭经

慢性盆腔炎

子宫脱垂

乳腺增生

缺乳

更年期综合征

痔疮

雀斑与黄褐斑

EHAPTEH 6外科与其他疾病

痤疮

脱发

视疲劳

贫血

肥胖

高血压

低血压

糖尿病

慢性疲劳综合征

腰肌劳损

附录

……[看更多目录]

序言约2500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诞生了,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中医经络医学的不断传播和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逐步加深,曾经晦涩难懂的经络医学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

经络的应用对女性身体健康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健康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防患于未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了,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身体的修养,而不再是等到疾病找上门来才急着去治疗。所以养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很多慢性病,采用西医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中医疗法也就更加受推崇。

另外,治病不仅要把病治好,更要求治疗对人体不产生不良反应,不破坏身体平衡。而经络调理讲究的就是自然和平衡,没有病的时候,注意保养身体,生病了,要讲究调养,即常说的:七分靠养,三分靠治。虽然中医看起来治疗的时间会更慢一点,但对身体的危害却是最小的,甚至没有不良反应,也有利于健康长寿。

文摘插图:

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

女性常见病经络调理(图解版)

中医认为,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剩其糟粕,最后由大肠排出,即为大便。如胃肠功能正常,则大便畅通,不容易发生便秘。否则则会导致便秘。导致便秘的常见病因如下:

1.燥热内结。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滓液不足,导致肠道燥热,津液失于输布而不能下润,于是发生便秘。

2.气血两虚。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之后、产后及老年体衰之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滓枯,大肠失润,形成便秘。

3.阴寒内结。素体阴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阴寒内生,阴气固结,留于肠胃,沣液不通而成便秘。

4.气滞内结。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使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成便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