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哲学(罗蒂自选集)

分类: 图书,文化,文化专题研究,综合,
品牌: 理查德·罗蒂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35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2745457/9787532745456
·条形码:978753274545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罗蒂自选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实用主义哲学》由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所发表的论文集结而成,内容涵盖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源起和发展历程、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实用主义与神学以及实用主义与存在哲学和真理理论的关系等的详尽考察。
作者简介理查德·罗蒂(Riehard Rorty,1931-2007),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罗蒂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罗蒂的主要著作
在国内出版的有:《哲学和自然之镜》及《后哲学文化》等。
理查德·罗蒂生前亲自选取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经过分类整理而成本套自选集,其中大多数论文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推荐《实用主义哲学》不但全面展现了罗蒂自身的哲学立场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观与美国经典实用主义哲学之间的思想关联,彰显了实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传统之生生不息,同时也贯穿了作者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一贯关切。
目录
1 实用主义
1.1 经典实用主义
1.2 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实用主义
1.3 作为反表象主义的实用主义
1.4 实用主义和人类的自身形象
2 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
3 克服传统:海德格尔和杜威
3.1 海德格尔与传统
3.2 从海德格尔到杜威
3.3 杜威与海德格尔
3.4 小结
4 杜威的形而上学
4.1 杜威思想的种种当代诠释
4.2 杜威的经验哲学
4.3 小结
5 团结,还是客观性?
5.1 团结或者客观性
5.2 普特南与相对主义
5.3 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
6 热爱真理值得吗?
6.1 实用主义与智慧的发展历程
6.2 真理值得热爱吗?
7 普遍性和真理
7.1 真理是否和民主政治相关?
7.2 哈贝马斯论交往理性
7.3 真理与辩护
7.4 “普遍有效性”和“超越语境性”
7.5 没有会聚的文本独立性
7.6 实用主义者必定是相对主义者吗?
7.7 理性被诸普遍主义预设统一了吗?
7.8 交往,还是教育?
7.9 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理论吗?
8 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语言的具体化
8.1 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8.2 维特根斯坦与戴维森
8.3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8.4 小结
9 反教权主义和无神论
9.1 导言
9.2 瓦蒂莫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9.3 瓦蒂莫与我的分歧
10 普特南、实用主义和巴门尼德
10.1 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
10.2 普特南和超越之物
10.3 知觉
10.4 语言学唯心主义
11 作为硬件的大脑,作为软件的文化
11.1 乔姆斯基与戴维森
11.2 福多一布兰顿
11.3 确定的存在者
11.4 德孔布论心灵的定位
11.5 作为硬件的大脑,作为软件的文化
11.6 语义学整体论、历史主义和语言学唯心主义
11.7 小结
12 杜威:在黑格尔和达尔文之间
12.1 杜威哲学中的经验主义与唯心主义
12.2 黑格尔、达尔文与实用主义
12.3 杜威:在黑格尔与达尔文之间
附录1 访谈:说服是件好事情
附录2 访谈:最好可能是更好的敌人
……[看更多目录]
序言毫无疑问,罗蒂是今日美国最重要的、其观点也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卡维尔甚至称罗蒂为自詹姆斯’和杜威以来最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加拿大著名哲学家泰勒虽然不同意罗蒂的看法,但也指出,罗蒂总是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出人意料的视角来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这可能是人们对他的哲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则可能如卡维尔所指出的:罗蒂从学院哲学走向了世界哲学(基于康德对这两种哲学的区分)。我们知道,当罗蒂离开了作为学院哲学之象征的普林斯顿哲学系而出任弗吉尼亚大学凯南人文讲座教授以后,他主要是在文学系和法学
文摘2
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
(哥伦比亚版本)
实用主义的核心,是拒绝接受符合论的真理观,以及“真的信念是对实在的精确表象”这种看法。而浪漫主义的核心,则是“想象力优先于理性”这一论题——断言理性只能追随想象力开拓的道路前进。这两种运动都是对如下这种看法的反对:有某种非人类的事物在那里存在,而人类则需要与它相接触。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追踪如下两者之间的一些关联:一是詹姆斯和杜威对海德格尔所谓的“西方存在一神学传统”的拒斥,一是雪莱断言诗“既是知识的核心,又是知识的边缘(circumference)”。
我拟从对真正的实在者①的形而上学的、存在一神学的探索开始。常识在一事物表面的颜色和其真实的颜色之间、在天体表面的运动和它们真实的运动之间、在乳脂替代品和真正的奶油之间、在真假劳力士表之间作出区分。但只有那些研习过哲学的人才会追问,是否真劳力士表真的是实在的。[除了研习哲学的人之外]没有人认真对待柏拉图在以大写字母“R”[开头]的实在(Reality)②和以大写字母“A”[开头]的表面现象(Appearance)之间作出的区分。这一区分是形而上学的宪章。
巴门尼德通过构想出以大写字母“R”[开头]的实在的观念,发起了西方哲学传统。他将树、星辰、人类和诸神全裹进一个被称作“一”的全面之物中了。然后,他从这一全面之物那里往后退,宣称它是惟一值得知晓的事物,但永不能为有死的人所知晓。柏拉图因对某种甚至比宙斯都更庄严、更不可接近的事物的这一暗示而着迷,但他更乐观。柏拉图提出,为数很少的一部分有天赋的有死者可以通过效仿苏格拉底,赢获通达他所谓的“真正的实在者”的道路。自从柏拉图以来,就一直有人担心我们是否能赢获通达实在的道路,或者是否我们认识机能的有限性使得这样的道路不可能了。尽管如此,没人担心我们是否在认知上可以通达树、星辰、奶油或者手表。我们知道如何把关于这些事物的一种合理的信念与一种[关于它们的]不合理的信念区分开来。如果“实在”一词仅仅被用来指所有这类事物的集合,那就不会产生任何关于通达它的道路的问题了。[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词永远也不会被大写。但是,当它被赋予了巴门尼德和柏拉图所赋予的那种意义之后,没人能说清楚什么能被视作对一种关于由此术语所指的事物的信念的辩护。我们知道如何更正我们对物理对象的颜色、行星的运动以及手表的起源的信念,但我们不知道如何更正我们对于事物的最终本性的形而上学信念。形而上学不是一门学科,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