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要义:思维材料和技巧

分类: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高中,综合,
品牌: 罗晓晖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61765180
·条形码:978756176518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高中生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高中作文要义(思维材料和技巧)》严格遵循两项原则:第一,不要害人;第二,要有实效。“不要害人”的意思是:我既要满足你对考场高分的渴望,也要培养你真正的写作素质,因为单有高分是不够的,写作能力终生有用。“要有实效”的意思是:练习必须简明有效,能让你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益;所有练习都给出答案,这些答案作为参考借鉴的对象,能助你对训练效果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
作者简介罗晓晖,成都七中高级教师,语文备课组长。年逾不惑,心若赤子;常作无谓之思,时有惊人之论。雅好读书,故力倡学科功底而鄙视教学法;偶弄笔墨,既不能文章传世乃自编教辅书,有《高中写作新教程》、《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高中古典诗歌教程》、《现代文阅读全突破》等著述。
媒体推荐罗老师教导我们:从哲学著作中学思考,从历史文献中学材料,从文学作品中学技巧,这才是作文真正的“源头活水”。太精辟了!我终生铭记。
——清华大学方立中
罗老师为人严谨,讲课放荡……我觉得罗老什么都教得好,尤其是作文。在罗老的调教下,我的作文得到了长足进步,嗯,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
——康奈尔大学辛也清
罗老师作文教学的特点是,不需要什么智商,不需要什么积累,也不需要什么方法,只要跟着老罗的步伐走,定能迈过高考作文的天堑!
——西安交大殷鸣
罗老师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有套路的。套路简单,但很管用。你不用想,罗老帮你想;你需要做,跟着罗老做……结果就是:你成功了。
——牛津大学尚而立
罗老师说他很懒,不喜欢批改作文,所以喜欢教我们写作文片段。其实我的作文水平,就是通过片段训练提高的。我们都写得很轻松,最后,我发现自己竟是写考场作文的天才了!
——北京大学林郁
罗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把不会写作文的教得会写作文,把不喜欢语文的教得喜欢语文,把没有思想的人教得有思想,把愚钝教成敏锐,把呆板教成灵活,把无聊教成充实,把懦夫教成勇士,把老实人教得狂放……后头的欢迎罗老的读者去补充。
——电子科技大学卿晨
编辑推荐著名特级教师刘朝纲:《高中作文要义(思维材料和技巧)》通过素质的提升来求得应试的突破,这是作文教学的革命,既能对准高考,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等校学子鼎力推荐。
目录
序作文应强调“写”的技术
第一章思维的盛宴
1.1立意和构思
立意:角度决定深度
快速构思立意:词语表方法
构思要取巧
1.2思考的向度与深度
正与反:两种向度
辩证与一分为三
严谨的思考力
1.3从悬揣到定案
审题立意中的悬揣
分析材料时的悬揣
1.4形象思维与情感姿态
抽象+形象:被包装的哲理
负值情感:孤独、忧郁、悲伤之类
1.5论证的方法
论证的四种方式(以2006四川卷为例)
应急方案:高考作文的通用理论框架
比较论证的好处
比较方法在论证中的自由运用
实例点评:什么是好的论述?
第二章材料的舞蹈
2.1历史文化人物
经典材料及其使用
如何准备和使用经典材料
历史文化人物:在段落,在篇章
历史材料的拓展:神话,典故
以有限应对无穷:一个变通运用范例
避免不适当地运用历史文化人物
事实论据的古今结合
2.2意象作为材料
形象的,就是美妙的
古典的意象,诗意的源泉
让自然直接开口
名家文章和优秀作文示范
2.3经典的思想材料
经典的思想材料及其通用性
提升语句的思想含量
第三章技巧的狂欢
对称第一
韵律第二
对比第三
思致第四
比喻第五
意象第六
词法第七
人诗第八
达辞第九
奇技第十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跋有素质就不怕应试
……[看更多目录]
序言作文为什么这样难?你为什么总是为写作文头痛不已?你希望写考场作文也像做数学题一样有公式可套吗?
我的回答是:作文其实并不难,因此你不必头痛。写作文虽不能够像做数学题一样套用公式,但是,我们完全能够遵循一套简单的程序,迅速提高写作技能,高质量地完成一篇考场作文。
我以为考场作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找准作文题的焦点。由此解决偏题或离题的问题(并延伸到立意等层面)。
第二,变通使用经典材料。由此解决作文“有话可说”的问题。
第三,运用技巧强化表达。由此解决作文“把话说好”的问题。
以上三点,都是完全可以从技术层面上,通过若干训练加以有效解决的。
我在《高中写作新教程》、《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两本书中都强调过,考场作文并非文学创作。考场作文实际上是没有多少自由度的,它要求你严格按照试题的规定去写。戴着脚镣跳舞,想跳得优美,容易吗?我想,这就是很多学生对考场作文倍感痛苦的原因了。
其实,文学创作、考场作文,都是有技巧的操作空间的。只不过,创作的自由度较高,操作空间较大;考场作文受题目的限制,操作空间较小——如此而已。写文章的技术,对于两者都是重要的。创作往往伴随着写作的欲望或冲动,而考场作文,即使没有任何写作的冲动,你都得写——所以在考场上,作文的技术就更显重要了。
文摘第一章 思维的盛宴
1.1立意和构思
立意:角度决定深度
立意是一篇文章中关于主题的创意,即对文章的旨趣、问题角度,以及表达的品位和风格的设计和定位。
文章优秀的核心标准,就是立意必须是“深刻的”、“新颖的”。
一个题目之下,有很多种可能的立意角度。立意角度不同,文章的深度也有差异。而立意角度独特,这是新颖的关键。独特是新颖之母。
(一)旨趣和角度
一篇文章试图表现什么中心意思,它的价值取向或神韵是什么,这就是文章的旨趣。
旨趣不同,高下立判。
如果你是自由创作,旨趣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如果是考场作文,那得看作文题目如何。考场作文是根据题目来写的,题目往往划定主题的范围,但这并不妨碍你的文章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旨趣。
由于对作文题目的思考角度不同,考场作文的旨趣也就有差异。每个题目可能含藏着若干不同的方面、侧面,而任何话题都不是孤立的,所以你完全可能有一个独特的、新颖的角度。
下面的例子分析可以证明:同一题目下面,可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可有不同的旨趣。选择怎样的角度切人,对于立意是否深刻、是否新颖十分关键。
例题
2008高考上海作文题:他们
分析
“他们”,显然是一个群体,你可以以任何群体代人。可能的思考方向如:
1.我们周围的某一群人
这个思考方向比较接近现实生活。你可以充分显示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这个角度还可有很多小的角度,而文章旨趣差别很大,关键在于你选择的“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例如,你选择的“他们”是汶川地震中抢险救灾的英雄们,旨趣在于唱一曲英雄主义赞歌;你选择的“他们”是你所在城市某个酒吧中的一群歌手,借此表现这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你选择的“他们”是城市里一群外来的民工,旨趣在于揭示这群人辛劳的生活与被忽视甚至被蔑视的处境。
2.“我”之外的所有人
这个思考角度比较具有哲理性。人是个体的存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隔离的。在“我”之外,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外在于“我”的“他们”。这是人类的生存境况。可是,生命是需要温暖的,人必须反抗孤独与隔离。所以,我们要努力关怀他人,关心生命,关注世界,让所有的“他们”,最终成为“我们”。我们不应用第三人称的态度看世界,我们要习惯于使用第一人称。
3.人类之外的“他们”
一般地说,我们称人类之外的生命,用“它们”而不用“他们”。这是人类自以为是的表现。在生命伦理的高度上,我们必须尊重其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