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
品牌: 程国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5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1010612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从出版文化的角度考察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作为商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作者深入探讨了坊刻小说兴盛原因、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稿源、编辑与广告发行、插图、小说体制、小说选本、小说流派、小说评点、小说读者阶层等诸多方面,详细阐述了明代书坊与小说之间的密切联系。肯定了明代书坊与书坊主在小说创作与传播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对其不足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作者简介程国赋博士。现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4年)、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于2008年1月结题时获评“优秀”等级。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明代坊刻小说兴盛之原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与城镇的繁荣
第二节 世风的嬗递与消费文化的崛兴
第三节 水陆交通发达与对内对外贸易的繁荣
第四节 经、史地位受到冲击与明朝文化的普及倾向
第五节 宋元以来的刻书传统
第六节 刻书原料的充足以及刊刻成本的降低
第二章 明代坊刻小说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第一节 前期:明初至正德时期
第二节 中期:嘉靖、万历时期
第三节 后期:泰昌、天启至崇祯时期
第三章 明代坊刻小说的稿源
第一节 明代坊刻小说的稿源渠道
第二节 明代书坊主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明代坊刻小说的稿源特点
第四章 明代坊刻小说的编辑与广告发行
第一节 明代坊刻小说的编辑工作
第二节 明代坊刻小说的广告发行
第五章 明代坊刻小说插图研究
第一节 明代坊刻小说插图的渊源
第二节 明代坊刻小说插图的刊刻形态
第三节 明代坊刻小说插图的功用
第四节 明代坊刻小说插图的地域特征
第六章 明代书坊与小说体制
第一节 明代书坊与演义体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明代书坊与小说回目
第七章 明代书坊与小说选本
第一节 明代坊刻小说选本的界定及分类
第二节 明代书坊与小说选本的兴盛
第三节 明代坊刻小说选本审美倾向的变迁
第四节 中篇文言小说选本分析
第八章 明代书坊与小说流派
第一节 明代书坊与历史小说流派
第二节 明代书坊与神魔小说流派
第三节 明代书坊与世情小说流派(含情色小说)
第四节 明代书坊与公案小说流派
第五节 明代书坊与时事小说流派
第六节 明代书坊与话本小说流派
第九章 明代书坊与小说评点
第一节 坊刻小说评点本篇目统计
第二节 坊刻小说评点兴盛原因分析
第三节 明代书坊主的小说评点实践及其演变特征
第四节 明代书坊与文人评点小说
第十章 明代小说读者阶层与小说刊刻
第一节 坊刻小说读者阶层的构成
第二节 明代不同时期小说读者主体构成的变化
第三节 读者阶层与坊刻小说的通俗化趋势
第四节 读者阶层的阅读行为与小说刊刻形态
第五节 读者心理与小说刊刻
结语
附录一 明代坊刻小说目录
附录二 明代家刻小说目录
附录三 明代刊刻小说的部分书坊及书坊主考述
附录四 明代小说作家吴还初生平与籍贯新考
附录五 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著作、论文索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突出稿源的特殊性。峥霄馆主人《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凡例》称:“是书得自金陵游客……金陵固异士薮也。读是书者,幸毋作寻常笔墨观。”编刊者提醒读者,此书源于“异士薮”的金陵,所以不要当成一般的小说看待。夏履先所刊《禅真逸史》的《凡例》说得更为彻底:“(此书)洵为先朝名笔……此书旧本出自内府,多方重购始得。”既然是“出自内府”,又是“先朝名笔”,那么稿件的质量和水平自无疑问,非一般坊刻小说可比。
第二,强调取材真实可信,不同于“捕风捉影”的“野史诸书”。崇祯人瑞堂刊《隋炀帝艳史》的《凡例》云:“稗编小说,盖欲演正史之文,而家喻户晓之。近之野史诸书,乃捕风捉影,以眩市井耳目。孰知杜撰无稽,反乱人观听。今《艳史》一书,虽云小说,然引用故实,悉遵正史,并不巧借一事,妄设一语,以滋世人之惑。故有源有委,可徵可据,不独脍炙一时,允足传信千古。”崇祯时尚友堂刊《拍案惊奇》,其《凡例》云:“事类多近人情日用,不甚及鬼怪虚诞……亦有一二涉于神鬼幽冥,要是切近可信,与一味驾空说谎、必无是事者不同。”从读者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真实的事情、“有源有委,可徵可据,不独脍炙一时,允足传信千古”的事件、“事类多近人情日用,不甚及鬼怪虚诞”、贴近读者日常生活、情感的描写能够很好地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同,书坊主们意识到这个因素,所以通过凡例等形式,强调取材真实可信,从而迎合读者心理。
后记开展明代书坊与小说关系的研究,源于五年前我在读书时所触发的一个念头。有一次,我翻阅由明代凌漾初创作、苏州安少云尚友堂崇祯年间刊刻的“二拍”,其中有两篇署名为“即空观主人”的序言引起我的注意。《拍案惊奇序》声称,冯梦龙的“三言”面世以后,“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于是便有了《拍案惊奇》的编创及刊刻,并获得成功;《二刻拍案惊奇小引》称:“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这是两篇大家都很熟悉的序言,我以前也读过,但这次让我不由得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书商(也就是上述序言中提到的“肆中人”、“贾人”)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传播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古典小说在进人印刷出版时代以后出现何种变化?带着诸如此类的疑问,我开始阅读一些出版印刷方面的书籍以及古典小说的序跋等材料。通过阅读,以前模糊的想法逐步变得清晰,于是最终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设想和写作思路。考虑到明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辉煌时期,也是古代小说尤其是古代通俗小说刊刻的鼎盛期,所以我打算以明代作为立足点,探讨书坊及书坊主与小说之间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