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少女成长必读书:小公主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儿童文学,小说,外国,
品牌: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31925378
·条形码:978753192537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阳光少女成长必读书:小公主》中小莎拉聪明美丽、家境富有,在私立学校处处受人羡慕。不想父亲突然破产死亡,她变成了身无分文的孤儿。势利的校长使她失学并沦为校仆,受尽了冷落和轻视。然而她坚毅自强,艰难中仍保持了高贵的心灵和对他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后逆境取胜、赢得了幸福和人们的爱。
作者简介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地纳西州,1873年与伯内特博士结婚,生有二子。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故事,贴补家用。她的第一本畅销书是28岁时出版的《劳瑞家的闺女》,取材于幼年她在英国煤矿的生活。 可是让她闻名于世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
编辑推荐《阳光少女成长必读书:小公主》作者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地纳西州,1873年与伯内特博士结婚,生有二子。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故事,贴补家用。她的第一本畅销书是28岁时出版的《劳瑞家的闺女》,取材于幼年她在英国煤矿的生活。 可是让她闻名于世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萨拉
第二章 法语课
第三章 厄门加德
第四章 洛蒂
第五章 贝琪
第六章 钻石矿
第七章 突降的厄运
第八章 在阁楼里
第九章 麦尔基塞德
第十章 印度绅士
第十一章 拉姆·达斯
第十二章 墙的另一面
第十三章 一个平民
第十四章 魔法
第十五章 来访者
第十六章 就是这个孩子
第十七章 我不想
第十八章 安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女孩是用什么做成的?
有一首歌这样唱:用蜜糖、阳光、柔软甜美的吻,还有三叶草、梦想和粉绿色的蕾丝花边……但我,作为一个成年女子,微笑中不免带着些苍凉——不,在时光暗黑的河流中,我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
成长如此疼痛而且没有创造力,一代一代,女孩子们总是面对同样的悲伤与痛:关于亲情,那些我们至爱也至爱我们的人,好像总是不能沟通;关于友情,甜如小饼干,也薄脆如小饼干,边享受边看它难堪地掉屑;关于爱情……啊,青春岁月,那还是一个不能说出口的字眼儿,知道它的存在,如同一个即将到来的圣诞礼物,要多美好有多美好,快等不及了。
我是这样长大的,我的母亲、我的姐妹们也是。波莉安娜、海伦·凯勒、绿山墙山庄的红头发安妮……她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还有你。
红头发安妮曾经是我多么深爱的女孩,她是孤女,不得不去和一对独身兄妹做伴,算是亦女亦佣吧。可是她的心,正如她的红发那样燃烧,她不气馁不哭泣,她怀着天真浪漫及固执,闯下各种荒谬的祸。我们看着她,哭笑不得,但最后还是决定笑了——谁能在这样的青春面前不欢笑?
还有波莉安娜,她也是孤女,被冷漠的姨妈收养,她的房间没有柔软的地毯,粗砺的地面如同命运本身。可是她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那就是“从不快乐的事里找到快乐的理由”的能力。而她乐此不疲的,是一个“把生活中痛苦的事都转化成快乐的事”的“快乐游戏”。她改变了姨妈,改变了小镇上的人,她的微笑间有春天,她一举手一投足正如仙女的点石成金。
亲爱的读者,你可发现,无论是红头发的安妮、波莉安娜、小公主萨拉、海伦·凯勒……她们都是被命运重创的人。她们的生命,中有欠缺,无论海伦·凯勒如何呼吁:“神啊,请给我三天光明。”都不能改变不能弥补。我们所有的,她们没有。可是,她们有的,或许我们也没有——那就是坚强和勇气,在任何时候都一如既往地优雅,一如既往地欢颜。
文摘萨拉在十一岁生日的前几个星期,收到了一封父亲寄来的信,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好像没有了往常那种兴高采烈的孩子气。克鲁上尉身体不好,钻石矿显然是让他太过操劳了。
“你应该清楚,小萨拉,”克鲁上尉这样写道,“你爸爸原本是个不善于做生意的人,那些数字和文件已经弄得我焦头烂额。事情已经到了令我束手无策的地步,何况新的麻烦还不断出现。或许,如果我能有办法放下一些焦虑的心事,我就不会上半夜瞪着眼睛失眠,下半夜又噩梦连连。我的小主妇要是跟在身边的话,我相信她一定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一定能的,是不是,小主妇?”
把萨拉称作“小主妇”,是克鲁上尉惯常所开的许多玩笑里的一个,这是由于萨拉说话时的神情总是像小大人儿那样过于郑重其事。
萨拉的这个生日被他安排得分外精心细致。生日礼物数量繁多而精美,其中有一个新的玩具娃娃是在巴黎订购的,它居然也有整套的时装,配备得十全十美,让人称羡不已。他在信中问萨拉对那个玩具娃娃是否满意,萨拉的回答却出人意料。
“你的女儿已经长到接近成熟的年龄了,”萨拉写道,“你瞧,我对玩具娃娃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就让它成为我‘最后的玩具娃娃’吧。你看这意义该有多么重大。假如我能为它写出一首诗来,那必将十分优美,可惜我不会写诗。我也为此尝试写过一些,可那些文字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好笑,一点诗意都没有,更无法与瓦茨、柯尔律治或是莎士比亚那样的大诗人相比。埃米莉的地位谁也没办法取代,但我还是很珍视这个‘最后的玩具娃娃’,我敢肯定全校的女孩子都会喜欢上她的。那些女学生没有不喜欢玩具娃娃的,可仍有人装模作样,比如有些大孩子就是如此,她们有的都快十五岁了,总是装作自己已经长成大人的样子。”
克鲁上尉接到这封信时,正在印度的那所平房里,他头疼欲裂,文件和信函堆满了面前的桌子,令他心情无比焦虑。可他把信读了之后,还是笑了,这才发现自己有好几个星期都没有笑过了。
“噢,”他说,“她真是比以前更有趣了,但愿上帝保佑这桩生意尽快获得令人满意的转机,那样我就能抽出一些时间去亲眼看看她了。如果可能的话,让我们父女立刻见面,我愿付出任何代价!让她的小胳膊搂搂我的脖子那该多好!”
萨拉的生日将有一个盛大的庆祝活动。教室要布置,还要举办宴会,在隆重的仪式中打开装着礼品的盒子,还会摆上丰盛的茶点,最后这项活动的地点竟然安排在明奇小姐那神圣的房间里。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