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附光盘)(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

分类: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法律专业,
品牌: 周叶中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4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040162172
·条形码:9787040162172
·包装版本: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宪法》分为“中国部分”和“外国部分”,广泛吸纳了宪法学界的学术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宪法学是一门研究宪法现象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体系。作者周叶中,2001年至2006年间,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教材10余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项,横向项目4项。2001年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2003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并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6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等。
作者简介笔名周志轩,男,1963年8月出生,湖南省武冈市人,法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比较宪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法学组)、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教学科研方向为中国宪法和比较宪法。2001年至2006年间,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教材10余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项,横向项目4项。2001年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2003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并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6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等。其突出的学术贡献有:
(1)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完善了宪法学理论体系。提出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以宪法基本矛盾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提出并论证了宪法学的基本范畴,创造性地发展了宪法的概念与基本内涵、宪政的概念、宪法关系、宪法价值、宪法权威、宪法实施等诸多宪法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宪法至上是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等理论命题,这些思想反映在其独著或合著的《论宪法的革命》、《中国宪法学体系、范畴与自主性》、《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宪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和《宪法的生命在于融入公民的生活》等代表性论文中。
(2)创立了崭新的宪法学研究和教学体系。首创“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宪法实施”为主线的宪法学研究和教学体系,这些思想体现在其主编的多部全国性宪法学教材中,并为宪法学界和法学教育界所广泛接受。
(3)注重制度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国内较早系统地研究代议制度,在学界引起深远影响,注重地方政权建设、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宪法监督制度、制度反腐等问题,发表《地方政权建设法治化初探》、《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等多篇论文。
(4)系统论证宪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倡导中国宪法新思维和宪法的实践理性。提出并论证“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等命题,提出宪政中国、宪法思维、宪法修养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及理论,出版《宪政中国研究》等专著,并发表《政治文明的宪政之维》、《用宪法思维执政》等代表性论文。
(5)运用宪法思维,为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长期围绕“统一台湾新战略”以及“遏制‘台湾法理独立’”撰写系列研究报告21篇,总计150多万字,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遏制“台湾法理独立”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还围绕“农村税费改革与基层政权建设”、“中国政治改革”、“新时期党的建设”等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编辑推荐《宪法》是一部适宜于高校使用的教材,也可供其他法律工作者使用。
目录
绪论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
四、编 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
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编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第一节 宪法释义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宪法的制定
第一节 宪法制定权
第二节 宪法制定机关
第三节 宪法制定程序
第四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
第五节 法治原则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形式
第二节 宪法结构
第六章 宪法规范
第一节 宪法规范概述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
第三节 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
第七章 宪法关系
第一节 宪法关系概述
第二节 宪法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宪法关系的内容
第四节 宪法关系的客体
第八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节 宪法的价值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
第九章 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
第一节 宪法观念
第二节 宪法文化
第十章 宪法与宪政
第一节 宪政概说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第二编 宪;去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 国家性质
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说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第十二章 国家形式(上)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第十三章 国家形式(下)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说
第二节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
第五节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第十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第十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
第一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
第十六章 选举制度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说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
第四节 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第十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说
第二节 代议机关
第三节 国家元首
第四节 行政机关
第五节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六节 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
第十八章 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三编 宪法实施
第十九章 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
第二节 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
第三节 宪法实施保障
第四节 宪法实施评价
第二十章 宪法解释
第一节 宪法解释概说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机关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
第二十一章 宪法修改
第一节 宪法修改概说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限制
第三节 宪法修改的方式
第四节 宪法修改的程序
第二十二章 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节 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第二节 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违宪责任
第四节 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二十三章 宪法秩序
第一节 宪法秩序概述
第二节 宪法秩序实现的因素分析
法律法规缩略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
后记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