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思维(彼岸人文译丛)

分类: 图书,哲学,世界哲学,
品牌: 汉娜·阿伦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4373980
·条形码:9787534373985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彼岸人文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作者简介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精神生活》《康德哲学讲座》等。
编辑推荐汉娜·阿伦特,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黑暗时代的人们》《康德哲学讲座》等。本书被公认为汉娜·阿伦特最伟大的著作,也是她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前的遗世之作。这本书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标志着一种转向,它以“思维”、“意志”和“判断”三卷的篇幅,对在阿伦特看来具有基石作用的精神活动作了深入的探索。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显现
1.世界的现象性质
2.(真正的)存在和(纯粹的)显现:两个世界的理论
3.形而上学的等级体系的颠倒:外表的价值
4.身体和灵魂;灵魂和精神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外显——在我看来(dokei moi)——是一个显现的世界得以被认识和感
知的方式,也许是唯一可能的方式。显现,通常意味着呈现给他人,这种呈
现根据旁观者的站立点和观察点而变化,换句话说,每一个显现的物体,由
于其显现的方式,披上了一层伪装,这种伪装可能——但不一定——掩盖它
或使之变形。显现意味着每一种显现虽然有其同一性,但能被众多的旁观者
感知。
看来,自我表现的冲动——通过表现对不可阻挡的表现印象作出反应—
—对人和动物来说是相同的。正如演员的上场演出需要依靠舞台、其他演员
和观众一样,任何生物也依靠一个持续地作为环境为它自己的显现而显现的
世界,依靠共同参与演出的其他生物和承认或认可其存在的观众。从演出对
之显现和最终在其视野里消失的观众的观点来看,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其成
长和衰老,都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实体在一种向上运动中
表现自己,直到其所有属性充分地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之后,是一个停滞
时期——也可以说,鼎盛时期或显现本质的时期——然后是一种向下的解体
运动,并以完全的消失告终。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观点来观察、检查和理
解这个过程,但我们看待生物的标准是不变的: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科学研究
中,决定性的东西是充分显现其本质的相对短暂的时间跨度。如果现实不具
有一种现象的性质,那么由显现的充分和完善程度的唯一标准所指导的选择
可能是完全任意的。
对于世界以我所认为的方式对之显现的所有生物来说,显现的重要性与
我们将要讨论的主题——我们据以同其他动物物种区分开来的精神活动——
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虽然在这些活动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它们都具有
当世界显现时逃避世界和返回自身的倾向。如果我们是纯粹的旁观者,像上
帝那样的生物,这不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因为虽然我们受某些其他方面,例
如,自然环境的支配,但我们来到世界上是为了照管世界、欣赏世界和享受
世界的乐趣。然而,我们属于世界。而不是仅仅存在于世界;我们也是在来
到和离去、出现和消失之间的现象;当我们从某处来到的时候,我们已经具
备充分的能力,能处理显现给我们的东西和参与在世界上的演出。当我们进
行心理活动,闭上我们身体的眼睛——按照柏拉图的比喻——以便打开心灵
的眼睛的时候,这些能力不会离去。两个世界的理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