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父母(中国第一代独生父母调查)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恋爱、家庭、婚姻,
品牌: 陈建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2620468
·条形码:9787532620463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人的记忆不是万能的,有些事在脑海里留下了痕迹,有些事却成了过眼云烟。但是,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两件大事,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一件是改变了千百万中国人命运的中国改革开放;另一件就是中国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件事改变了千百万中国人的传统家庭结构。
时间是条河,从此岸到彼岸,记忆的小船在岁月中摆渡了20多年。让我们回到1979年。上海从这一年正式申领独生子女证,这是中国最早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城市。
20多年过去,昔日的独生子女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如一片生命的绿野袒露在我们面前。
这一代人的年龄大都在27、28岁上下,有的已经结婚,生儿育女,有的虽然尚未成家,但也到了婚育年龄。他们的现状如何?有没有性格上的所谓 “缺失”,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真的“独立”了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国内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独生父母》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和饶有情趣的叙事手法,从一个侧面回答了盘桓在人们心头的疑问。这是颇令人感到欣慰的。
据我所知,专以“独生父母”为描述对象,并且将笔触深入到这一新生代群体生活中的书,目前是并不多见的。
本书作者,一位是长期研究独生子女和独生父母现象的学者,一位是我们作家协会的会员。这样的组合显然是更加有助于反映独特的主题写作的。当然,这样的组合更体现了出版界的一种创意。
有关独生父母的概念,无须我多说,这本书已经用大量的人物形象作了生动的诠释。但是,引起我格外关注的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家庭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渐渐被独生父母架构的新家庭模式所取代。未来10年,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由第一代独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新家庭模式将超过l千万个。可以想像得出,我们现在正在迎接着第一代独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
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升格”为第一代独生父母,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新的国情。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生活像一只磨盘,将粗糙研磨成细致,将散漫研磨成条理。中国第一代独生父母,在生活的研磨下渐渐发育成熟。阅读他们,我以为我们是在阅读一个完整的时代,阅读当代中国承上启下的人口链。在人类自古及今的繁衍史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页,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火花。
出版社希望我为《独生父母》写几句话,我很高兴,欣然命笔,写下上面这些,权且作为序言吧。
《独生父母》为我们廓开了新的阅读视野。我相信,读者和我一样,是会喜欢上这本书的。
作者简介陈建强,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上海社科院青少所副所长、少年儿童研究室主任、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室主任等职。主要作品有;《独生子女生活意识与社会适应研究》、《独生予女养育独生子女研究》、《21世纪初家庭教育发展趋势预测研究》、《陈建强少先队教育文集(名师卷)》等。
媒体推荐书评
据我所知,专以“独生父母”为描述对象,并且将笔触深入到这一新生
代群体生活中的书,目前是并不多见的。《独生父母》为我门廓开了新的阅
读视野。我相信,读者和我一样,是会喜欢上这本书的。
——著名社会学家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
第一代独生子女成长为第一代独生父母,标志着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
了变化。《独生父母》关注的不仅是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更昭示着中国家
庭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未来。
——著名心理学家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子芳
独生父母家庭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赡养老人。若干年后,一肩
是双方的年迈父母,一肩是年幼孩子,一肩是年幼孩子”家庭的这种压力滞
后现象必将对独生父母们的生活构成严峻考验。
——《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人父母,他们的育儿观与育儿方式对
社会的影响目益显现。
——《文汇报》
20多年前首批领证的独生子女已步人婚育年龄,开始新一轮生命周期。
未来10年里,“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新家庭将数以万计,老一辈们担
心,当初的“小太阳”如今能胜任父母的角色吗?
——《解放日报》
编辑推荐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家庭结构。20多年过去,昔日的“独生子女”如今的年龄大都在27、28岁上下,有的已经结婚、生儿育女;有的虽然尚未成家,但也到了婚育年龄。他们的现状如何?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本书将笔触深入到“独生父母”这一新生代群体生活,描绘了中国第一代独生父母这一特殊群体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揭示了这一群体对未来家庭及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目录
序
独生父母现象
相亲,就像赶庙会一样
中国第13亿个公民
觉醒的中国人口意识
中国独生父母现象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缕阳光从窗帘缝钻了进来。北京妇产医院袒露在明亮的阳光下。我的
视线落在一间预产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妇产医院特有的好闻的气息,让我
感受着人世间的温暖,联想生命的接力和延续。
所有的预产妇,都静静地躺着。她们怀着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紧张,体
验着腹中的躁动,等待新生命的诞生。
这样的镜头,在中国这家著名的妇产医院,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天天都
在重复。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第13亿个公民将要在这一天诞生在这家医
院。
蓝慧也在静静地期待着一个神圣的、特定的时刻到来。这是创造生命的
第一次体验啊,虽然有点儿紧张,但一想到自己就要做母亲了,蓝慧的心里
好激动。她今年已经3l岁了,按理早就应该做母亲了,也许是因为工作太忙
,也许是响应国家晚婚晚育政策,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她在“也许”中
将生孩子的事耽搁了下来。直到今天,当阳光洒在预产房,当周围的预产妇
们一脸灿烂地议论起了生孩子的事,蓝慧觉得,自己很快就要从这里走向产
房,去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了。
然而,蓝慧没有想到,自己腹中的胎儿,竟然会幸运地成为共和国的第
13亿个公民,成为中国人口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孩子。
2005年1月6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时针指向0点0分时,一声嘹
亮的啼哭,划破了静谧的夜空,蓝慧产下了一个男婴。虽然还没有离开产床
,虽然还带有产后的阵阵隐痛,但是,看着尚未洗去浑身血污的新生儿,蓝
慧幸福地笑了。
蓝慧,共和国的一位年轻母亲,她履行了一次神圣的生命之约。此时此
刻,中国的人口再生产史,在深情地凝视着她和她的孩子。
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截至这一年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
数为129 988万。据此推算,2004年的中国大陆,平均每天净增人口2.08万
。测算结果是,2005年1月6日子夜,蓝慧生下的孩子,是中国的第13亿个人
。
太阳,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旅行。新的一天开始了。几小时后,中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来到北京妇产医院看望蓝慧和她的
孩子,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也来了,他们要亲自为共和国第13亿个公
民颁发荣誉证书。
历史记下了特定的一个时刻:2005年1月6日子夜。因着中国第13亿个公
民的诞生,这一天成了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一声嘹亮的啼哭,写进了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