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中国泥石流研究(精)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泥石流研究(精)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天文学 地球科学,地质学,
  品牌: 康志成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030138007

·条形码:978703013800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泥石流研究》是中国泥石流灾害防治和观测研究的基本成果,也是中国近40年来泥石流特征、性质和基本规律的实录。特别是香港特区斜坡灾害中的泥石流问题,在中国泥石流研究中占有特殊和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台风雨引起的灾害,所以它的内容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形成过程、形成模式、运动、动力、物质特征及防治体系,特别是香港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和风险管理对其他地区均有借鉴作用。《中国泥石流研究》可供从事泥石流研究和教学的有关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康志成,男,1937年8月15日出生,陕西汉中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1963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泥石流灾害调查、观测实验、运动力学研究和防治规划设计,是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第一任站长。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级成果三等奖1项,院级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1989年获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3年其论文《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运动流态特征》获钱宁泥沙科学论文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合作编写专著7部。

李焯芬,男,1945年生,祖籍广东中山。香港大学工学学士(1968年),硕士(1970年).力Ⅱ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1972年)。曾服务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局近18年,从事水电核电工程建设及科研工作。1994年回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现为香港大学副校长,岩土工程讲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主要科研范围为滑坡泥石流防治及岩土工程。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

马蔼乃,女,1936年11月生于上海市。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顾问,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外事专业委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副主编,《地理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编委,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专家组组长等职。

1.学历与教学成果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58年派往南京河海大学水文系进修水文专业,专攻河流动力学,1960年正式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担任河流(动力)地貌课程。1964年参加水利部泥沙运动培训班进修,时年完成《河流地貌》教材。1975年始开遥感概论课程,1984年完成编著《遥感概论》(科学出版社),1986年始开动力地貌学课程,1992年始开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课程,1997年完成专著《遥感信息模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河流动力地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1999年出版《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丛书》(武汉出版社,群作8册),2000年出版《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论》(武汉出版社)。已出版专著5部。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生15名,博士后7名,1997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名)。

2.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1960年讲授《河流地貌》,开始进行水文与地貌的跨学科研究(三级学科的交叉),1981年发表了“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流速分析”的代表作。1975年研究遥感信息,开始进行数学、物理、地理的跨学科研究(二级学科的交叉),1997年出版《遥感信息模型》代表作。1990年研究人地系统,开始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一级学科的交叉),1999年出版《可持续发展与长江地区发展战略》丛书代表作。参加国际会议10余次,前后共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第1作者)。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名),1993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名),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199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包括教育奖共获5次奖励。主要研究水土流失,指导完成全国第一次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地面行程5万km,到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该项成果为国家发表数据,并依此数据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国际学术活动与影响

1978年参加中国地质代表团,出访西德与法国,考察遥感地质;1982年赴美访问学者,参加完成联合国援助中国第1个项目建立国家遥感中心的任务;1986年赴美参加国际泥沙学术会议;1988年应邀赴日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会议;1990参加芬兰国际测量大会,应原苏联政府国家测绘局局长邀请,顺访原苏联;1992年赴美参加2次国际会议并顺访夏威夷大学,同年应邀赴日访问千叶大学;1993年应邀赴日参加中日双边国际会议,同年应印度遥感中心邀请,作为中国专家赴印度参加遥感国际会议,做专题报告;1995年赴美参加成立国际一般系统学术会议,顺访加拿大;1996~1997年交之际赴美参加国际系统学术会议;1997年赴美参加遥感地质大会;1998年访问香港中文大学;1999年赴荷兰参加国际航天大会,应欧洲ITC邀请,赴恩斯赫德做专题报告;2000年赴加拿大访问并考察3个月。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1983年曾获美国政府地质调查局的荣誉证书,1994年获英国世界名人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荣誉证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泥石流的基本概念1

1.1泥石流的命名1

1.2泥石流的概念1

1.2.1前苏联1

1.2.2日本沙防学会1

1.2.3英国地质学会工程组 2

1.2.4美国地质调查局2

1.2.5阿尔卑斯山地周边国家(法、瑞、意、德、奥地利等国)2

1.2.6中国研究者的看法(按年代排序)2

1.3泥石流定义评述3

1.3.1泥石流研究特点3

1.3.2泥石流研究问题4

第2章 中国泥石流灾害5

2.1泥石流的灾害特点5

2.1.1常发性灾害5

2.1.2突发性灾害5

2.1.3群发性灾害5

2.1.4同发性灾害6

2.1.5转发性灾害6

2.2泥石流的危害6

2.2.1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照片21,22)7

2.2.2泥石流对交通的危害7

2.2.3泥石流对矿山的危害8

2.2.4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照片2.11)8

2.2.5泥石流对江河的危害(照片2.12,2.13,2.14)8

2.2.6泥石流对环境的影响9

2.3泥石流灾害评估9

2.3.1泥石流灾情估计9

2.3.2泥石流灾害环境评估10

第3章 泥石流的分类16

3.1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泥石流分类16

3.1.1按沟谷地貌特征的分类16

3.1.2按水源条件的分类16

3.1.3按土源条件的分类16

3.1.4按发展历史的分类18

3.1.5按发育阶段的分类18

3.1.6按发生频率的分类18

3.1.7按规模大小的分类19

3.1.8按力源条件的分类19

3.1.9按运动流态的分类19

3.1.10按运动流型的分类20

3.2泥石流分类的初步研究20

3.2.1按运动和岩土类型的分类20

3.2.2按泥石流性质的分类21

第4章中国泥石流的分布23

4.1泥石流的分布规律23

4.1.1地形阶梯两个过渡地带23

4.1.2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高原及边缘山区23

4.1.3强烈切割的河谷地带23

4.2泥石流的分布特点24

4.2.1沿深切割地貌屏障迎风坡密集分布24

4.2.2沿强烈地震带成群分布24

4.2.3沿深大断裂带集中分布24

4.2.4沿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带分布24

4.3中国泥石流分布图表说明24

4.3.1泥石流分布特征表24

4.3.2泥石流分布图25

4.4中国几个主要泥石流分布区25

4.4.1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25

4.4.2云南大盈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27

4.4.3甘肃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30

4.4.4四川安宁河谷泥石流分布区32

4.4.5渭河谷地泥石流分布区32

4.4.6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分布区34

4.4.7香港特区山泥倾泻分布区34

第5章 泥石流的形成38

5.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38

5.1.1地质条件38

5.1.2地形条件40

5.1.3降水条件41

5.2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42

5.2.1地理环境因子42

5.2.2地理人类社会因子43

5.3泥石流形成因子的分析43

5.3.1泥石流发生的缓变和急变因子43

5.3.2泥石流发生的激发条件44

5.3.3用泥石流因子来综合评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45

5.3.4用泥石流形成条件评估泥石流产生的可能性46

5.3.5利用降雨因子对泥石流发生进行预测的研究47

5.4泥石流形成的规模研究50

5.4.1泥石流流量50

5.4.2蒋家沟泥石流流量研究53

5.4.3泥石流总量研究55

5.5泥石流形成模式56

5.5.1两种启动模式概述56

5.5.2水动力模式的起动研究58

5.5.3土力模式各阶段运动力学分析59

本章小结62

第6章 泥石流的地质、地貌及地理环境特征63

6.1沟谷和坡面泥石流的形态特征63

6.1.1沟谷泥石流形态63

6.1.2坡面泥石流形态64

6.2地质历史时期的泥石流活动66

6.2.1古泥石流的活动67

6.2.2古泥石流的堆积特征68

6.2.3古泥石流活动期的划分70

6.3泥石流动力地质作用71

6.3.1泥石流快速的塑造作用71

6.3.2泥石流的磨蚀和刻蚀作用72

6.3.3泥石流的冲撞作用74

6.4泥石流沟谷的演变74

6.4.1泥石流沟谷的多年变化74

6.4.2泥石流沟谷的年际变化75

6.4.3一次泥石流过程中的沟谷冲淤变化77

6.5泥石流沉积作用78

6.5.1泥石流堆积扇78

6.5.2泥石流堆积作用对河流的影响84

6.5.3泥石流的沉积形态和结构85

6.6泥石流堆积物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90

6.6.1泥石流堆积物的物理特征90

6.6.2泥石流堆积物的力学特征93

6.7泥石流的地理环境变迁96

6.7.1泥石流灾害环境的形成条件97

6.7.2泥石流灾害环境的产生和发展98

6.7.3泥石流灾害环境的状况99

6.7.4泥石流灾害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00

6.7.5泥石流灾害环境治理效果评估100

本章小结101

第7章 泥石流的物性特征103

7.1泥石流的物性概述103

7.2泥石流的浓度特征103

7.2.1天然输送浓度103

7.2.2沉积稳定浓度105

7.2.3以沉积稳定浓度值为主要指标的泥石流分类110

7.2.4泥石流形成的浓度变化110

7.2.5泥石流结构系数的理论意义112

7.3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特征114

7.3.1各类泥石流的物质组成直方图114

7.3.2各类泥石流的物质组成的概率累积频率曲线118

7.3.3泥石流固体物质粗细分界粒径的确定119

本章小结122

第8章 泥石流的流变特征124

8.1泥石流浆体的黏滞系数124

8.1.1影响浆体黏滞系数的因素124

8.1.2关于黏滞系数的计算方法126

8.2泥石流浆体的屈服应力130

8.2.1影响浆体屈服应力的主要因素130

8.2.2宾汉体极限剪应力的统一表达式131

8.3泥石流原体实验与计算比较133

8.4泥石流的静力特征134

8.4.1泥石流体的浮托力134

8.4.2泥石流的静压力137

本章小结138

第9章 泥石流的运动特征139

9.1泥石流的流态139

9.1.1泥石流运动研究的概况139

9.1.2泥石流流态研究140

9.1.3泥石流流态分类142

9.1.4泥石流流态判据浅析143

9.2泥石流运动特征146

9.2.1泥石流运动形态类型146

9.2.2一次泥石流运动过程特征149

9.2.3一阵泥石流运动特征152

9.3泥石流运动机理分析154

9.3.1泥浆中黏粒含量及其分类155

9.3.2运动模式156

9.3.3运动特征分类159

9.4泥石流运动速度159

9.4.1黏性泥石流流速分布特点159

9.4.2黏性泥石流阻力及其特点162

9.4.3泥石流运动要素的量纲分析167

9.4.4我国泥石流流速研究综述169

本章小结176

第10章 泥石流的动力特征177

10.1泥石流的冲淤特征177

10.1.1天然沟道泥石流的冲淤特征177

10.1.2人工沟道的冲淤变化178

10.2泥石流的冲压力181

10.2.1泥石流冲击力的研究181

10.2.2泥石流冲压力计算方法182

10.3泥石流弯道超高184

10.4泥石流的爬高和冲起184本章小结185

第11章 泥石流侵蚀与输移特征186

11.1泥石流流域的侵蚀作用186

11.1.1侵蚀方式概述186

11.1.2侵蚀量的分析187

11.1.3侵蚀速度分析188

11.2泥石流的搬运作用189

11.2.1连续悬浮搬运190

11.2.2悬移跳跃搬运190

11.2.3间断推移搬运190

11.3泥石流的输移作用190

11.3.1泥石流含沙量的演变过程191

11.3.2泥石流输沙特性193

本章小结193

第12章 泥石流的防治对策195

12.1泥石流的防治对策概述195

12.2泥石流的防治体系 195

12.2.1治理体系198

12.2.2防护体系198

12.2.3预防体系199

12.2.4预报体系200

12.2.5警报体系200

12.2.6其他防范措施202

12.3泥石流综合治理典型实例202

12.3.1黑沙河泥石流综合治理203

12.3.2大桥河泥石流综合治理203

12.3.3东川后山4条泥石流沟的综合治理205

12.3.4老干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5

12.3.5陆王沟和干溪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6

12.3.6浑水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6

12.3.7南坪县城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206

12.3.8盐井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7

12.3.9火烧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7

12.3.10南小河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8

12.3.11田寺东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9

12.3.12香港雷普街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210

12.4泥石流局部防护工程典型实例210

12.4.1排洪道典型工程210

12.4.2梯级坝典型工程211

12.4.3拱基坝典型工程211

12.4.4格栅坝典型工程211

12.4.5泥石流治理的其他典型工程211

12.4.6香港防治山泥倾泻的四种典型工程211

附录 泥石流观测站的研究212

1. 泥石流观测研究概述212

2.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的观测研究213

2.1泥石流的发生频率213

2.2流域特征214

2.3固体物质补给调查220

2.4泥石流爆发与运动记实221

2.5蒋家沟泥石流观测史及主要观测成果222

3. 甘肃武都地区的泥石流观测研究240

4. 云南大盈江浑水沟泥石流观测研究243

4.1浑水沟泥石流运动特征244

4.2浑水沟泥石流运动要素观测研究245小结248

主要参考文献249

图版说明与图版252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捷达电喷系列轿车维修手册(轿车专业维修丛书)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数值分析全真试题解析(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较量(国企改革激情大辩论)
信号处理新方法导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中老年人牙齿保健/中老年人保健丛书(中老年人保健丛书)
国际法关键词(法律关键词丛书)
字理识字(附光盘1)(附VCD光盘一张)
小学双语教学双切整合模式/双语教学丛书(双语教学丛书)
朝鲜时代书目丛刊(共9册)(精)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