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通病-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
分类: 图书,文化,文化评述,
作者: 尹保云著
出 版 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1字数: 275000版次: 1页数: 356印刷时间: 1999/11/01开本: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103137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搞清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危机或问题。顾名思义,所谓“通病”就是常见多发病,现代化通病是指现代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危机或问题。使用“现代化通病”这个概念是要说明:许多危机和问题是与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社会变革阶段相联系的,是历史的必然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或许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危机与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在所有的国家都会出现,比如通货膨胀,失业,贫富差距,劳资矛盾,金融危机,周期性经济衰退等;另一类只出现在第三世界国家,比如跨国资本垄断,社会二元结构,过度的官僚化现象等。这两类危机与问题,都是现代化进入到某一个阶段的标志,或者是社会改革过程的反应。
在一个饥饿与贫困折磨下的乡村,不可能有肥胖症患者;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不会有通货膨胀;一个尚处在部落社会或处在四分五裂状况下的国家,不会有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膨胀问题;一个完全封闭型经济,不会有跨国公司的垄断或“新殖民主义”的剥削。
作者简介
尹保云,哲学硕士、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会社发展研究所副教授,从事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进程比较、韩国学等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韩国为什么成功?》(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和《韩国的现代化》(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内因论
二、依附论的外因论
三、本书的方法和框架
第一篇西欧的经验
第二章英国
一、农民阶级的毁灭
二、贫富差距和工人运动
第三章法国
一、官僚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代价
二、小农制与农民的平均主义倾向
第四章德国
一、现代化中的历史性倒退
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三、国家权力与经济
第二篇俄国与日本
第五章1914年前的俄国:迟缓的变革与低度发展
一、没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1600—1861年
二、缺乏眼光的改革:1861—1914年
第六章 国家消灭了社会:前苏联的教训
一、“乱七八糟的东西”
二、竭泽而渔的农村政策
三、无根的工业化
第七章 日本:经济成功与民族扩张
一、武士的国家
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确立
三、革命的空白
四、日本不是特例
第三篇拉丁美洲
第八章低度发展的边缘经济
一、单一经营的模式
二、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
第九章民族主义的局限
一、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没有价值的工业升级:巴西的例子
三、阿根廷的庇隆主义
四、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难以找到平衡
第十章艰难的“第三条道路”
一、国营企业的膨胀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源
……
第四篇东亚新兴工业化地区
第十一章出口导向战略与劳工运动
第十二章“四小龙”中三种企业模式的局限
第五篇东南亚与印度
第十三章难以整合的多元社会
第十四章腐败与国家目标的集团化
第十五章印度综合症
第六篇中国
第十六章早熟的官僚制国家
第十七章新中国的曲折道路
第十八章现代化四种模式的启示
附录: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