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典藏)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儿童文学,童话故事,综合,
品牌: 张天翼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20071910/9787020071913
·条形码:978702007191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典藏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宝葫芦的秘密》内容简介:“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儿童文学以独特的文学形式真正出现于中国新文学之林。鲁迅曾强调儿童文学创作“必须十分慎重”、作品“要浅显而且有趣”,并亲自为孩子们翻译了众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这一时期出现了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张天翼等为首的大批著名作家以及他们专为孩子们创作的《长生塔》、《稻草人》、《小坡的生日》、《寄小读者》、《宝葫芦的秘密》等重要的儿童文学代表作。这些作品,透过社会现实与下层人民的苦难,启示和激发小读者鲜明的爱憎品格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情操。在艺术风格上,更多地打破了对外国童话作品的机械摹拟,汲取我国民间童话中的丰富营养,气息清新,色彩浪漫,独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作者简介张天翼(1906―1985),男,汉族,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名元定、才宁,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一是庠人,生于南京。
民国11年,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发表作品。
民国13年秋,考入上海美专学习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仍广泛阅读文艺书籍并从画写作。
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是夏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
民国18年,与鲁迅通信。民国2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和其他革命活动。
民国26年冬,因湘乡,从事抗日宣传工,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
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1951年以的天边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 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党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肝,当选主席团成员 ,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4月28日逝世。
编辑推荐《宝葫芦的秘密》编辑推荐:为了展示我国"五四"之后儿童文学的创作成就,我们编辑了这套"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典藏"丛书,收录了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七位现代文学作家代表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广大小读者提供阅读及珍藏的经典读本。
目录
宝葫芦的秘密
大林和小林
一 出门遇险
二 国王的法律
三 拍卖
四 足刑
五 小林的力气
六 到了中麦伯伯那里
七 小林给大林的一封信
八 美丽的天使
九天使给叭哈的幸福
十 叭哈的家里
十一 大宴会
十二 皇家小学校
十三 两种赛跑
十四 不幸的事
十五 火车司机
十六 海
十七 “我真想吃!”
十八 富翁岛
十九 乔乔和小林的消息
……[看更多目录]
文摘宝葫芦的秘密
一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 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
“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么?”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 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 很爱听故事。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 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 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了。”
“那,我怕冷。”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
这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
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脚趾甲呀?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
“那,非得讲故事。”
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 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 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 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 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 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楞,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 这么一个——
“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