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100讲(收藏与鉴赏百讲丛书)

分类: 图书,艺术,绘画,技法教程,中国画,综合,
品牌: 赵强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0651668/9787530651667
·条形码:978753065166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收藏与鉴赏百讲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书画鉴定100讲》讲述了:书画鉴定之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20世纪书画鉴定名家的理论和实践。如果说书画鉴定之学是一座大厦,那么,张珩、徐邦达、启功、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等前辈大家,则无疑是这座大厦的设计师和构造者。
我们也都梦想着成为这座大厦的新的建设者。
与前辈大家相比,我们虽阅历少,学识浅,但作为从事并热爱书画鉴定的年轻人,我们正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在我们这群年轻人中有一位佼佼者,他就是赵强先生。
作者简介赵强,1967年8月生于天津。副研究馆员。南开大学硕士,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自1985年至今从事中国书画及金铜佛像鉴定、征集和拍卖管理工作。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自1993年以来,主编或编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定百科》(全六卷)、《菩提妙相》、《古物鉴真》、《中国艺术品拍卖精华》(全四册)、《基于流程的艺术品拍卖管理》等14部计29册图书。并在《美术观察》、《紫禁城》等刊物发表专业文章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001
第01讲 书画鉴定学的基本内涵/002
第02讲 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004
第03讲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006
第04讲 书画鉴定的旁证材料/008
第05讲 书画鉴定的四项任务/010
第06讲 书画鉴定的主要方法/012
第07讲 书画鉴定的误区/014
第08讲 书画鉴定的流派/016
第09讲 如何看待“真的未必好,假的未必坏”/018
第10讲 科学仪器在书画鉴定中的应用/020
第11讲 书画鉴定中的常用术语/022
第12讲 史论评传著作对书画鉴定的作用/024
第13讲 著录书对书画鉴定的作用/026
第14讲 题跋对书画鉴定的作用/028
第15讲 出土文物对书画鉴定的作用/030
第16讲 书画著录书中的伪书/032
第17讲 利用避讳字鉴别古书画/034
第18讲 利用干支推算书画,f1E品年代/036
第19讲 传世书画中的错讹字现象/038
第20讲 同姓名书画家的误定/040
第21讲 书画“双胞胎”现象初探/042
第22讲 金、元绘画款题的常见格式/044
第23讲 明代书画款题的常见格式/046
第24讲 书画形制的演变轨迹/048
第25讲 明代书画装裱的主要特点/050
第26讲 清代书画装裱的主要特点/052
第27讲 清内府鉴藏书画的钤印格式/054
第28讲 《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也有真伪问题/056
第29讲 书画作伪的历史由来/058
第30讲 明代书画作伪的主要特点/060
第31讲 明代院画与书画作伪/062
第32讲 清代书画作伪的主要特点/064
第33讲 民国初期书画作伪的特点/066
第34讲 当代书画作伪的地域特征/068
第35讲 当代书画作伪的新手段/070
第36讲 书画板绫的时代性及实物见证/072
第37讲 明清书画用纸的特点/074
第38讲 明清书画用绢的特点/076
第39讲 书画质地的时代性及判别要点/078
第40讲 纸绢作旧的传统手段/080
第41讲 染旧纸绢的判别/082
第42讲 印色作旧刍议/084
第43讲 假印记的鉴识/086
第44讲 摹拓字的识别/088
第45讲 以反铅现象鉴别古画的误区/090
第46讲 书画作伪的常见类型/092
第47讲 代笔的方式与种类/094
第48讲 鉴识改款书画/096
第49讲 转山头与揭二层是怎么回事/098
第50讲 造假法书的“河南造”与“湖南造”/100
第51讲 鉴识“苏州片”/102
第52讲 鉴识“后门造”/104
第53讲 乱真“米书”的吴琚/106
第54讲 赵佶画作的代笔问题/108
第55讲 祝允明行草书的作伪者/110
第56讲 利用文徵明名款初识作品真伪/112
第57讲 文徵明的代笔人与作伪者/114
第58讲 题画诗文对鉴别沈周书画的作用初探/116
第59讲 仇英画作款识的代书者/118
第60讲 项元汴的书画藏品特征/120
第61讲 梁清标的书画藏品特征/122
第62讲 董其昌的代笔人与作伪者/124
第63讲 关于“宇无玄宰画无其昌”的说法/126
第64讲 傅山书作的代笔现象/128
第65讲 鉴定“白龚”应注意的问题/130
第66讲 根据名款鉴别朱耷作品年代/132
第67讲 利用钤印鉴别朱耷作品年代/134
第68讲 王鉴的代笔人与作伪者/136
第69讲 王石谷的弟子与代笔人/138
第70讲 恽南田的弟子与作伪者/140
第71讲 王原祁的代笔人/142
第72讲 蒋廷锡的代笔与伪作/144
第73讲 高其佩的代笔人/146
第74讲 高凤翰的伪作与代笔人/148
第75讲 金农的代笔人/150
第76讲 鉴识郎世宁作品的诀窍/152
第77讲 如何看待没有“王题”的“潘画”/’154
第78讲 谭云龙造郑板桥假画/156
第79讲 郑板桥也仿造书画/158
第80讲 刘石庵的代笔人/160
第81讲 翁方纲的代笔人/162
第82讲 林则徐的书法与代笔现象/‘164
第83讲 利用款印鉴识虚谷作品年代/166
第84讲 赵之谦的代笔人与作伪者/‘168
第85讲 翁同稣的代笔人/170
第86讲 慈禧皇太后的代笔人/172
第87讲 利用款印判别任伯年作品年代/174
第88讲 根据画风初识任伯年作品年代/176
第89讲 吴昌硕的捉刀代笔人/178
第90讲 吴昌硕自书名款的变化特点/180
第91讲 庞莱臣的书画藏品特征/182
第92讲 根据“石”判别齐白石作品年代/184
第93讲 根据“居京华”判别齐白石作品年代/186
第94讲 孙中山的代笔人/188
第95讲 王一亭的代笔人/190
第96讲 李叔同出家前后书法的区别/192
第97讲 徐悲鸿马画的辨伪/194
第98讲 溥心畲山水画的门里货/196
第99讲 根据“爰”判别张大千作品年代/198
第100讲 根据钤印判别谢稚柳作品年代/200
后记/202
……[看更多目录]
序言书画鉴定之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20世纪书画鉴定名家的理论和实践。如果说书画鉴定之学是一座大厦,那么,张珩、徐邦达、启功、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等前辈大家,则无疑是这座大厦的设计师和构造者。
我们也都梦想着成为这座大厦的新的建设者。
与前辈大家相比,我们虽阅历少,学识浅,但作为从事并热爱书画鉴定的年轻人,我们正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在我们这群年轻人中有一位佼佼者,他就是赵强先生。
赵强先生曾经在天津市文物公司工作了二十余年。那是一个以收藏文物和举办春秋两季大型艺术品拍卖活动而著称的地方。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师从过刘光启、张慈生等著名书画鉴定家,也曾到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学习深造。
文摘插图: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包括款识、印章、题跋、纸绢、装潢等等,它们是书画作品本身的外围材料,对鉴定具有辅助作用。当主要依据已能断定作品是真,若辅助依据可靠,可进一步证实作品的真;若辅助依据不可靠,则不应否定主要依据而判定作品为假。当凭借主要依据难于鉴别真伪时,辅助依据有时才能起主要作用。
1.款识、印章:有款印的书画作品,款识和印章便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有时也把它归入主要依据范畴,许多伪作就是在署款的笔法、习性、年代、内容及印章的艺术水平方面露出了破绽。但个别假画或代笔也有原作者的真款印,应区别对待。
2.题跋:书画的题跋可分为同代人题跋、后代人题跋以及题签、观款等,它对于书画鉴定也具有辅助作用。例如,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并无作者款印,但图上和后面尾纸都有黄庭坚的题跋,黄精于鉴别,又与李公麟交谊深厚,所以黄题可以等同李款。其实,了解黄题比了解李款更重要,因为黄字较常见,相对容易辨别,而李字极少见,鉴定者心里没有把握。
3.纸绢:中国传统书画通常在纸绢上创作,因此了解纸绢的时代特征,有助于书画鉴定。但古代的纸绢,可以流传到后世为人所用,故通过纸绢断年代,只能断前,不能断后。
4.书画装潢:书画作品由于时代早晚不同,其装潢所用的质料、纹饰、色泽及装裱的格式也有差异,这些因素就是利用装潢进行鉴定的依据,了解各个时代书画装裱的特点,对于书画鉴定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5.鉴藏印:鉴藏印对鉴别古代书画具有辅证作用,尤其是孤本或年代久远的书画,鉴藏印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历史上的一些收藏家,如宋徽宗、米芾、大长公主、郭天赐、赵孟頫、鲜于枢、柯九思、华夏、项子京、王世贞、梁清标、安歧和孙承泽等,他们的鉴定水平都很高,他们钤盖鉴藏印的书画作品,大多是真迹。而有些收藏者由于缺乏鉴定经验,其印记作为鉴定辅证所引起的作用就很小,有的只能确定作品的时代下限。
后记自从1985年参加文博工作以来,我便一直与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传统书画结缘。在二十多年的征集、鉴定及拍卖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这二十多年来,也是收藏热忱在社会中由小众走向大众的一个过程。在工作中,经常看到新入行的玩家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他们的热情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专业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1993年,正是民间收藏的第一个热潮来临之时。当时姜维群先生邀我和邢捷先生编写了《书画真伪鉴别200问》一书,作为“新生活十万题”丛书之一,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书画鉴定书籍相对匮乏的九十年代初期,这本书的发行在书画收藏爱好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从那个时期就开始入手的玩家们,到现在也算收获颇丰了吧。有时还会在朋友们的书柜里看到那本书,很欣慰。 2008年岁末,我们应百花文艺出版社之邀,拟将十五年前的那册书稿进行重新整理改编而成《书画鉴定100讲》。邢捷先生为了提携后进,执意由我独立编写,几经推辞未果,遂在原书中本人撰写的条目基础上加以整理,并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本书中有些题目与内容其实是掠美邢先生的心得体会,对邢先生的这种厚爱深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