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明清(1840年以前),
品牌: 李亚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00061758
·条形码:9787200061758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可以部分地窥见大明帝国的未来命运及其对于中国人集体性格的强力塑造。朱元璋所创建的大明帝国,将中国的帝制文化传统推到了极致,是中国两千年帝王政治的集大成者。其对于中国政治传统、文化传统的影响既深且巨,以至于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可见。在刻画朱元璋其人的容貌与作为上,相当传神。这里对相貌的描述,显然更接近未经艺术加工的那幅标准像。这两幅画所揭示出来的东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编辑推荐《帝国政界往事》把浓厚的现实情怀和历史叙述较好结合起来,打动了当下许者。《帝国政界往事》系列的出版,应该说是读书界的一个重要收获。
谢泳
在中国,作为政治结论汇编的历史书多之又多,作为故事汇编的历史书少之又少,当代中国人写的关于立国历史的严肃故事书就更少了。不过《帝国政界往事》系列的出现正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历史书,我期待着作者发掘出更多有教益的历史故事,提出更多令人省思的追问。
刘军宁
我们已经太深太久地习惯于从一种角度和定式,去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历史。转过脸去,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李亚平先生《帝国政界往事》的方式去解读。而且,这种方式更直接、更真切,也更值得人玩味。
乔良
读《帝国政界往事》,我的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以往只在教科书中出现的历史大事件,在这里恢复了它的原生态。我不能拒绝阅读的快感和诱惑。
解玺璋
中国历史的文化随笔可谓多矣。然而这部《帝国政界往事》,从浩如烟波的文字历史资料中筛选出来大量不为历来的史家重视的情节,重新演绎正朔嬗变社稷更迭的故事,可谓举重若轻……应该说这是近年来文史出版物中,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
徐迅
听刘心武解密“红楼”疑云;随“百家讲坛”破解“清十二帝疑案”;考古中国、解秘中国、探索发现……央视10套权威纪录片全收录,别错过!
朱元璋定社稷,用白骨堆砌理想,善恶再评说,张居正治天下,在死棋局里博弈,生死两重天。
从浩如烟波的文字历史资料中筛选出来大量不为历来的史家重视的情节,重新演绎正朔嬗变社稷更迭的故事,可谓举重若轻……应该说这是近年来文史出版物中,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
目录
引子
上篇 朱元璋:用白骨堆砌理想
1 中国特色的创业之路
2 谋略的作用
3 不一样的思维
4 千秋事大: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附 朱元璋的子孙(之一)
酷!睁着眼睛尿炕——正德皇帝朱厚照
坠落,由此加速度——嘉靖皇帝朱厚熜
下篇 张居正:在死棋局中博弈
5 官场生存原理
6 阴柔方能胜利:夏言、严嵩、徐阶
7 走上不归路:张居正、高拱、冯保
8 没有胜出者的博弈
附 朱元璋的子孙(之二)
天才皇帝不补天——天启皇帝朱由校
拿什么奉献给你——崇祯皇帝朱由检
尾声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有两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据说,围绕着这两幅画像,曾经死过不少人。
朱元璋的长相,曾经被当时的人们称颂为龙形风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明史.太祖本纪》)按照今天的眼光看去,朱元璋的长相如果不能说是丑陋,至少应该算是相当怪异了。
当时,为了给朱元璋画标准像,一些功底应该算是很不错的画家被召到宫廷。他们兢兢业业,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专业水准,一丝不苟地照着皇帝本人的相貌画出--大致就是下图这副尊容,丝毫不敢走样。结果,这样的画家都被皇帝砍掉了脑袋。
后来,一位聪明人悟出了其中道理,于是,对朱元璋的脸型加以较大规模的修饰,着力于眉目传神,侧重于理想表达,便有了后面这幅据称是不怒而威的皇帝像。朱元璋见了这幅与自己本来面目没有太大关系的画像后,十分欢喜,认为其"谀而不佞",就是马屁拍得恰到好处的意思。(陆容《菽园杂记》)于是,我们眼前这位经过呕心沥血、苦心加工,几乎凭空创作出来的慈眉善目的富贵老人,就成了朱元璋的标准像。那位善解人意的聪明人也受到了奖赏与表彰。
文摘朱元璋祖籍沛县,与一千七百年前的汉高祖刘邦勉强可以攀上同乡。(《明史》太祖本纪1)朱元璋与刘邦还有一样相同的地方,在中国所有创建大一统帝国的开国皇帝中,只有这两个人是彻底的平民出身,其他人则基本上是以豪门世族起家。这可能是刘邦对朱元璋影响巨大的原因之一。
与刘邦比较起来,朱元璋的出身更加卑微。刘邦起兵前,还有一个亭长的头衔。(《史记》高祖本纪第8)亭长是始于战国时期的一个官名。当时,在国与国之间的邻接地区设亭,置亭长,以备边事。秦统一六国之后,以十里为亭,设置亭长,负责管理乡村间十里方圆的治安警卫、过往人等,并治理民事,属于帝国最低一级的小吏。其管辖范围,可能略小于我们今天的乡镇。他们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常常能够影响普通百姓们的祸福荣辱。因此,至少在百姓面前,他们可以神气十足。
比较起来,朱元璋则恰好是受帝国这些最基层干部管制的平头百姓。(《明史》太祖本纪1)
按照今天的概念,朱元璋的家庭成分应该是雇农,属于乡村赤贫阶级。他的祖先,几经逃荒流浪,到他父亲一代,方才定居在濠州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靠租佃耕种别人的土地为生。这个濠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公元1328年,即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这里。(《明史》太祖本纪1)
朱元璋父族一系世代务农,值得表彰的事迹不多。他的母族一系,特别是他的外祖父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朱元璋的外祖父姓陈,早年曾经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下从军,并且参加了南宋与元朝铁骑的最后殊死一战——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战。是次大战,以南宋宰相陆秀夫仗剑令自己的妻子儿女跳下大海,随后,背负6岁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告终。就此宣告南宋帝国的正式覆灭。激战之际,朱元璋的外祖父,这位陈氏老先生在血肉横飞中,被打落海中,在一团混乱下居然传奇般地被人救上岸,并历尽千辛万苦逃回了老家。此后,避居乡间,靠巫术、卖卜与看风水为生,并且一口气活到99岁方才谢世。(《明史》卷300,外戚陈公传)
至今,我国各地仍然可以见到许多此类人,他们虽然蜗居一地,却能量颇大,常常是当地声名远播的知名人士。相当多的人们远离千山万水前去请教吉凶祸福,是为常事。
按照时间推算,朱元璋出生时,距离那场大战过去了五十年。朱元璋童年甚至少年时,这位老人应该依然健在。我们可以想见,这么一位见多识广的老战士,对于少年朱元璋的心智影响想必不会小。
朱元璋的
……[看更多书摘]
后记恰在本书修改完毕之际,我听到了一次关于《时间简史》的精彩演讲;随后,阅读了该书的姊妹篇《果壳中的宇宙》。
霍金说:"如果我们已经抵达终点,则人类精神将枯萎死亡。"因此,"我们将永远不会停止"。他说:"我们如果不能更加深邃,我们就必定会更加复杂。"
给我的感觉,这位深度残疾的自然科学家,仿佛是在描述我们自朱元璋成为天子之后的历史。
今天,我们知道:类似地球在其中转来转去的太阳系,仅仅在银河系里就有一千亿个以上;而在茫茫宇宙中究竟有多少个银河系,是哪怕用最新技术都无法确切知道的。于是,霍金认为:以往,"人类智慧行为的记录并不非常光彩"。这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中国皇帝与上天的关系。为了论证天子--上天的儿子的真实性与神圣性,我们的政治家及其学者们已经付出了数千年的艰苦努力。其间,伴同血雨腥风无数。如本书所描述的,肯定只是其中太少的一部分而已。
在这位被轮椅禁锢了几近四十年的智者、思想者面前,我愿说出自己无地自容的羞愧,我愿自己的工作能够救赎自己的灵魂。
思想纯粹而彻底,在我看来,是值得尊敬且难以企及的境界。与博学与否无关,与才华之类关系也不大,那是一种人生境界。很多年前的一部电影里,有一句对白,日:"与质朴的人在一起,可以纯洁灵魂。"这说的大约就是类似的一种境界。在具有这种境界的人们面前,我常常感到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