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

分类: 图书,小说(旧类),外国小说,美洲,美国,
品牌: 卡森·麦卡勒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42625229
·条形码:9787542625229
·包装版本:2007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马卡勒斯于一九五一年五月出版的小说集。出书前,集子里的几篇小说都在《纽约人》、《女士》、《小说》等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过。女作家也早就因为一九四零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一九四六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婚礼的成员》而获得盛名。前者出版时麦卡勒斯才二十岁。
作者简介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Columbus。29岁后瘫痪。著有《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黄金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等小说作品。其中,《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所评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1967年9月29日麦卡勒斯在纽约州的Nyack去世,时年50岁。
编辑推荐《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授权完整版,由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先生精心翻译。 一部令几代读者心醉神迷的经典作品。本书收入了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七篇最佳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最著名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以及麦卡勒斯十七岁时发表的处女作——《神童》。
美国南方一个蛮荒小镇上的一场怪诞的三角恋爱——一个小男孩上了一堂困难的成年课……与故土和过去的情人的一次致命邂逅……这一切属于麦卡勒斯的世界,一个失落者、受伤者和人生盛宴上永远的局外者的世界。这些小说出色地展示了爱情,欲望,苦涩的心碎和短暂的快乐,探究了我们生活的真正核心。
目录
伤心咖啡馆之歌
神童
赛马骑师
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
旅居者
家庭困境
……[看更多目录]
文摘伤心咖啡馆之歌
小镇本身是很沉闷的;镇子里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家棉纺厂、一些工人住的两间一幢的房子、几株桃树、一座有两扇彩色琉璃的教堂,还有一条几百码长不成模样的大街。每逢星期六,周围农村的佃农进城来,闲聊天,做买卖,度过这一天。除开这时候,小镇是寂寞的,忧郁的,像是一处非常偏僻、与世隔绝的地方。最近的火车站在社会城,“灵堤”和“白车”公司的长途汽车都走叉瀑公路,公路离这里有三英里。这儿的冬天短促而阴冷,夏日则是亮得耀眼,热得发烫。
倘若你在八月的一个下午在大街上溜达,你会觉得非常无聊。镇中心全镇最大的一座建筑物上,所有的门窗都钉上了木板,房屋向右倾斜得那厉害,仿佛每一分钟都会坍塌。
后记《伤心咖啡馆之歌》(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是美国女作家卡森 ·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于一九五一年五月出版的小说集。出书前,集子里的几篇作品都在《纽约人》、《女士》、《小说》等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过。女作家也早就因为一九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一九四六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婚礼的成员》而获得盛名。前者出版时麦卡勒斯才二十岁。
我是在“文革”前读到麦卡勒斯的这本小说集的。记得在学部文学研究所的图书馆里,我见到企鹅版此书封三所附的借书单上,签着一个名字。那是上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借书者的名字。出于对这位先生的崇敬与好奇,我把书借出来一口气读完,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革开放后,几个喜欢美国文学的人聚集在一起,策划出版一本能反映当代美国文学状况的短篇小说集,主要的方法是由发起者每人提供一篇。我当时自然而然便想起了《伤心咖啡馆之歌》。译出交稿,集稿者汤永宽先生正在筹办《外国文艺》杂志。承他厚意,把我的译文收进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该刊创刊号,并且列为首篇。《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接着也出版了,成为当时的文学青年能够读到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中的一本。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不少人至今还能记得这篇作品。后来我又应朱虹先生之约,译出集子中的另一篇作品《家庭困境》。
时光飞驶,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在此期间,我忙于别的事务,但偶尔也会想起麦卡勒斯与爱密利亚小姐,并且很惋惜未能将全书译出。后来出版翻译年代较近的外国作品必须购买原书版权了,有几家出版社在我怂恿下也试着去办过,惜乎都未有结果。这次上海三联书店购买到麦卡勒斯两部长篇小说的版权,也顺利出版了。编者接下去自然想让麦卡勒斯的中短篇集也一并由他们出版。对此,我乐观其成,在他们事先与我联系时便答应版权购得后一定抽出时间翻译。
这次抽出两三个月的时间翻译了以前未译的五篇作品,又将旧译细细读过一遍,但除改了一两处误植与语言表达方式外,别的均未加改动。我起初还暗暗窃喜,心想区区近三十年前的翻译似乎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嘛。后来一想,还是说明自己没有长进,这才是一件真正可悲哀的事。傅雷先生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一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却因不满译文风格,在五十年代初予以重译并交平明出版社出版。可我却没有更高层次的“慧眼,,否定旧译,像许多大画家那样来一次“衰年变法” 。这不是悲哀又是什么?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总算完成了一件中断多年的工程,而没有使它成为“烂尾楼”。我像一名因故延宕的朝山进香者,终于还是在偶像前还清了多年的心愿。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绍介者,这也许已经能对得起作者、读者与自己了吧。
李文俊 2006年6月17日于潘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