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评论(第一辑)

分类: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华晓红 主编
出 版 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6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3433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经贸评论》突出学术性、开放性和前沿性;鼓励创新,鼓励争鸣,不设思想“禁区”,尊重学术自由,尊重个人见解,提倡开放思维和包容多元思维。我们力图通过《中国经贸评论》创建国际经贸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为国内外学者提供学术探讨途径、研究成果的深层次展示空间、多视角争鸣园地,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和外经贸问题的研究。
目录
改革开放30年
裴长洪: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过程与未来趋势——对外开放30年的总结与前瞻
鲍克、夏友富:载体型产业空间与中国经济成长——论30年科技工业园区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
利用外资与跨国经营
桑百川、太平:外商投资中的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
张爱玲:FDI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
国际贸易与金融
林桂军、杨立强:中韩贸易平衡问题:基于东亚分工的扩展属权贸易方法
王三兴:东亚地区的过度外汇储备:原因与风险
黄人杰:政策性资金支持中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选择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
课题组: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核心——周边整合
观点
专家:中国对外经贸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中国对外经贸形势与热点研讨会”观点综述
贾保华:对1978-2007年间我国外贸增长倍数的重新估算
后记
书摘插图
改革开放30年
裴长洪: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过程与未来趋势——对外开放30年的总结与前瞻
一、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开放型经济的建立
(一)第一阶段(1978—1986年):放开搞活、下放经营权
当时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是高度集中和垄断的体制:对外经营方面,实行国家外贸公司统一经营,进出口经营权仅授予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及其所属进出口分公司,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权经营进出口业务。据统计,到1978年底,包括内地省市外贸分、支公司在内,全国外贸专业公司只有130多家,而且其经营活动受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包揽和干预,形成政企不分。在对内经营方面,实行出口收购制和进口拨交制。外贸公司向供货部门或生产单位以买断方式购进出口商品,生产单位对出口商品的适销性、价格、盈亏不承担责任。外贸公司的进口商品按照计划调拨转交给用货部门,用货部门不承担进口质量和效益的责任。国家对外贸收购、调拨、出口、进口、外汇收支及各项经营活动实现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在财务管理上由国家财政统负盈亏,连外贸公司的流动资金也由财政部统一核拨。外贸定价制度割断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的联系,对内经营实行计划价格,对外经营按国际市场价格作价。可见,这种贸易体制是从当时封闭型产品经济和单一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中产生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