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伤寒论阐释: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伤寒论阐释: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医学,中医学,经典古籍,

作者: 苏庆民,李浩主

出 版 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23622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三部六病学说”是当代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在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以三部六病诊疗体系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该学说将人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部,根据阴阳不同属性,每部分别划分为阳性病及其系列阳性症候群和阴性病及其系列阴性症侯群,每部分阴阳,表、半表半里、里三部辨出六病,即三部六病,形成统括表里内外定位、阴阳寒热定性的辨证体系,体现了刘绍武先生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继承与创新。

刘绍武先生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行医七十余年,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在业界积极倡导中医三部六病学说。近三十年来,习用者益广,推崇者益众,既有医院的高年资临床医师,又有大批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子,有拜师亲授者,有仰慕私淑者,以学说立业者多百人之众,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为使这一学说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传播,现编辑出版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以期丰富繁荣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

目录

上篇 《伤寒论》条文阐释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上

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中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下

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九、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下篇 《伤寒论》研究概述

一、《伤寒论》的时代背景

(一)建安年间的疫情

(二)建安年间的文学特点

(三)三国时代社会特征

二、的医学成就

(一)开创系统方剂学

(二)肇基辨证论治

三、的著述与文体特征

(一)关于张仲景的著述问题

(二)王叔和与《伤寒杂病论》

(三)从汉至宋《伤寒论》版本的流传

四、《伤寒论》评释简述

(一)对张仲景与《伤寒论》的评述

(二)对《伤寒论》的注释要略

(三)历代医家关于“经”的解释

(四)论“六经”当为六病

附:《伤寒论》学习、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立纲

(二)归类

(三)正误

(四)补缺

书摘插图

上篇 《伤寒论》条文阐释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上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阐释:太阳病所表现的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恶寒有怕冷的感觉。本条为啥不直接说是“太阳病、脉浮……而恶寒,而要加上“之为”二字呢?比如,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各有各的样子,必须从相貌上分出来,病也是这样,所以要用“之为”二字来表现。它表现出来的病不是名称,而是症状,这样“之为”可解释“表现”的意思。表现的症状如下:头项强痛,脉浮,恶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啥阳性病会出现浮脉。浮脉乃是轻按有力,越按越小。阳性病是热证,热则膨胀,热气向外走,也就是向脉外,向上走。表部一膨胀,脉管也膨胀,就会出现浮脉。太阳病发病的重点在头和项,出现的症状就是头项强痛。头项强痛是怎么来的呢?太阳病是热性病,它的特征为发热的同时有恶寒,太阳病的发热特征应是“发热、恶寒”,这是认识太阳病的重点,恶寒就会收缩,收缩就形成头项强硬。另外,条文上没有肺部的症状,在这儿要加上,为什么呢?因为肺与皮毛相表里,表病要影响到肺部引起咳喘,外感也会影响肺部的,因此要加上咳喘的症状,才使太阳病的纲领证更为完善。太阳病是热性病,它的特征为发热的同时有恶寒,也是认识太阳病的重点。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阐释:这条和第12条是相应的,第12条就是解释这条的。这条是假太阳病,从发热来看像太阳病,而从汗出、脉缓来看就不像太阳病。从桂枝汤证的三个特征来看:(1)时发热;(2)有汗证;(3)脉缓。与太阳病有明显区别。

太阳病一直发热,太阳病是无汗证,脉象是脉浮或紧。这个发热易与太阳病混起来。根据第54条桂枝汤发热的状态,是“时发热”,而太阳病的发热是一直发热。其特征是“发热、恶寒”,说明不是属太阳病的热,这个热是正热,不是热邪。太阳病的热是热邪。这里的热是真阳外越的现象,既然是真阳外越,那么这个热应当收回来。其本质是阳不足:一是应当用热药补起来,故用桂枝汤;二是阴液不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因汗泄阳也就不足了,阴液不能跑了,把汗止住,把阴平了,阳才能收回,因此,用桂枝汤扶阴、扶阳。太阳病是无汗证,肌肉、血管都要收缩。脉的收缩,所以脉现浮紧。本条是汗出,脉管就松开了,脉就成了松缓的现象,出现缓脉。因桂枝证与太阳病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第12条说的好,“桂枝汤主之”。由于太阳病无汗的原因,所以,要另出病名,名日“中风”,以示鉴别,“中风”用什么方来治呢?那就是桂枝汤,桂枝汤是由两个小方组成的,一个是桂枝甘草汤,扶阳;一个是芍药甘草汤,扶阴(方中生姜从胃肠里扶阳,大枣从胃肠道里扶阴),所以张仲景用以桂枝汤治疗阴阳俱虚的中风证,在第12条中作了重点阐述。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阐释:此条是寒邪束表,尚未化热,因而另主病名,名为“伤寒”。太阳病开始时,有时发热,有时没有发热,在这个情况必须要有恶寒,这条里没有方子,而在第35条里详细作了介绍,用麻黄汤主治,麻黄汤的组成是由麻黄甘草汤和桂枝甘草汤再加杏仁组成,其中麻黄甘草汤是发汗的,桂枝甘草汤是扶阳的。至于条文中的“呕逆”是错误的,据第35条“恶风无汗而喘”所知,应当是“喘逆”,因按肺与皮毛相表里,我们临证中多见,所以应改为“喘逆”为妥。“脉阴阳俱紧”中的阴是指尺脉,阳指寸脉,从第23条来看,说明太阳病外感有不完全是太阳病的,为啥不是纯太阳病呢?太阳病是阳性病,而麻黄汤、桂枝汤都是热药,阳病的治则是阳则清泄,因此,不能说此条是太阳病。从辨证到治疗都有厥阴病的成分,其中麻黄甘草汤是治太阳病的,桂枝甘草汤是治厥阴病的,所以说,麻黄汤是表部的部病(应当列入厥阴、太阳二病的部病中去,暂且不述)。矛盾的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方中杏仁佐麻黄排痰定喘,桂枝甘草汤解决疼痛,麻黄甘草汤解决发汗,既然是太阳与厥阴的合病,那就要有具体的症状(应将这一段列入第35条解释)。现在把条文分析一下:“发热,必恶寒,喘逆”,都是太阳病的症状,而体痛,未发热,脉阴阳俱紧者,是厥阴病的症状,这样表部太阳、厥阴的症状都有了,矛盾的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总的来说本条提示的脉证为表部的部病。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阐释:《内经》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七日太阳,八日……

伤寒得病初起,一日太阳经受病,这时的脉象如果无变化,是没有引起质的变化象征,如果出现很想吐,或者是急躁心烦,脉象是数急的,就是传到他经了。

按《内经》论述,第一天只能是太阳病,不会出现“颇欲吐”、“若烦躁”这些症状,如果出现这些证,说明病不是按经的传变规律表现症状的,按第4条、第5条所叙,在疾病传变中是符合事实的,而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所发病的传变规律相抵触。《内经》的这种顺经而传的说法不能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因此,我们肯定第4条、第5条的叙述。

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阐释:得了伤寒病二三日后,阳明和少阳的证候没有出现的,就表示病仍在太阳而没有传经,这条是驳《内经》“一日太阳、二日阳明”的说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既然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那就是指第一天是太阳,第二天就到了阳明了,可条文上却说伤寒二三日了,还未变化,可见《内经》传经论说和条文讲的相互矛盾了,所以说,一日太阳,二日阳明……的说法是不存在的,不能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第4、第5条可合二为一解释)。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阐释:这条的一开始,是太阳病,条文上只要一提太阳病,就是没有叙证,也应该知道有“头项强痛,脉浮”等症状,而为什么要另立温病呢?因太阳病是发热的同时有恶寒,这样而此证无恶寒证。所以另立病名,名为温病,以示区别(按语),比如太阳病必须有恶寒的症状,如果不恶寒者,就不能说它是太阳病,阳明病应有胃家实,可它无有时,就不能说它是阳明病,下法不对,汗法也不对,这个证也就只能在半表半里了,用清法,也就是用竹叶石膏汤比较合适,口渴的症状用白虎汤来治,温病又属少阳病,风温是病情加重,温病误用了麻黄汤发汗的方法,病情加重,其中的桂枝甘草汤使热增加,这是一个方吗,即无表证,用麻黄甘草汤一出汗,就会有脱水的现象,温病的根本就是水分不足,这样一出汗,必然会引起脱水现象,吐、下、发汗这三种方法都易脱水,继续脱水的话造成小便不利,水分不够,神经僵化,眼睛直视,小便不利使尿道的括约肌失掉收缩力、控制力,这些都与脱水有关。误用火法,又增高温度,水仍亦减少,面色发黄,神经失常,产生晕厥之征,接近死亡,一逆是指汗法,再逆是重发汗更错误,连续下、火、灸都缩短寿命,会增加病情的危险性。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阐释:“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是说有发热,怕冷等症状的病是发于阳,没有发热而有怕冷的病,就是发于阴,病发于阳的七天可愈。病发于阴的六天可愈,这是因为阳数是七,阴数是六的缘故,古代医家认为此条是纲中之纲,它是用来分阴阳,定六病的。《易经》说:叁天两地而易数,意思是其中五数(叁两相加是五),五是数字的核心,数字一共是十,重复一下,一加五也算是开始的数字,再来个一、二、三、四、五这是复数,再来一个一,一加在复数里是六(一、二、三、四、五为基数),复数加在基数上就为数的满足,一加五、二加五……五加五,十为终止,河图、洛书是讲数字,五为基数,如把数字分成阴阳的话,一、三、五是九为阳,二、四是六为阴,六、九为阴阳的极数,发于阴六到头,发于阳九到头,一为始数,无一就没有事物,天为阳(三),地为阴(二),这条主要就是说,阴阳到什么时就可以好,但不准确。《易经》上说:七日来复,就是说到了第七天,阳气恢复,《易经》亦有阴极于六,阳极于七之传说(发于阳者七日愈是因为阳极于七而言),但在事实方面很难证实。

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

伤寒论阐释: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使用呼吸机治疗学
三部六病医学讲稿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三部六病医案集: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三部六病医学辑要: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
排毒安全手册
中医食疗一本通
肉用鹅饲养与繁育技术
血脂异常饮食调控 疑难病饮食调控指南
中医治疗腰背痛 临床中医治疗丛书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