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何玉长等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9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100789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是作者主持承担的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是在作者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本课试图为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践参考。
目录
第1章节约型社会的相关理论
1.1 节约型社会的相关概念
1.1.1 节约型社会
1.1.2资源节约
1.1.3循环经济
1.2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1.2.1环境与环境保护
1.2.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3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3.1 绿色经济
1.3.2经济可持续发展
1.4 劳动时间节约
1.4.1 劳动时间节约理论
1.4.2 劳动时间节约的意义和作用
1.5 交易成本节约
1.6节约富国论
1.6.1 节约富国的依据
1.6.2 节约等同于积累
1.6.3 节约富国,浪费败国
第2章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假设
2.1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假设
2.1.1假设之一:资源的稀缺性
2.1.2假设之二:资源禀赋不均
2.1.3假设之三:经济外部性
2.1.4假设之四:交易成本为正
2.2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第3章节约型社会的资源配置与生产
3.1 经济外部性与社会成本问题
3.1.1 生产领域的经济外部性
3.1.2经济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1.3 外部性内在化:节约型社会对外部性的解决
3.1.4 外部性理论对节约型生产模式的意义
3.2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及其均衡条件
3.2.1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3.2.2外部不经济时的市场均衡
3.2.3庇古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均衡条件
3.2.4环境税制及其对生产节约的应用
3.3 产权界定:解决外部性的另一思路
3.3.1 科斯定理
3.3.2节约型社会的产权制度
3.4节约型社会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
3.4.1 节约型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节约
3.4.2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问题
3.4.3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
第4章节约型社会的交易成本与流通
第5章节约型社会的资源分享与消费
第6章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7章节约型社会的治理机制
专题报告上海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1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用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附录2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
附录3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附录4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附录5主要污染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附录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附录7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附录8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附录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2章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假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措施,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正确分析经济资源及其利用条件,提炼与现实状况相吻合的假设条件,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出发点。节约是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外延式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短缺的严重约束,节约问题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成为时代的主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国家战略。就一个国家而言,节约与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同等重要且相互关联。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富国之策,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2.1 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假设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禀赋不均、经济外部性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共同构成节约型社会的假设前提。这里所谓理论假设,决非主观臆造,而是来自对实际状况的理论提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