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公务员录用考试随身练系列-公共基础知识快速突破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3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31251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挖掘命题规律,剖析高频考点,厘清作答思路,快速突破考试难关。本书适用于中央及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
内容简介
目前,一些省市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设置“公共基础知识”试卷,事业单位招考、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招警考试、军转干考试也把“公共基础知识”列为必考公共科目。根据最新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要求,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识判断”题目,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考查方式、考查范围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针对众多考生囿于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加之复习时间紧张,无法达到较佳复习效果的问题,本书挖掘命题规律、剖析高频考点,帮助考生厘清作答思路、快速突破考试难关!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最新呈现涵盖全面
根据最新考情编写,涵盖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人文科技、重大时政专题等部分。
二、浓缩常考精析重点
紧扣知识点的深度与有效性,立足于常考与重点,内容精当、简化记忆。
三、体例科学结构合理
【命题线索图】-【高频考点】-【知识点快速突破】-【真题直击】-【综合模测】,环环相扣,形成完整复习脉络,铺就正确复习路径。
目录
第一部分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三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
专题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专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专题三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专题一邓小平理论
专题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专题三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部分法律
专题一法理学
专题二宪法
专题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专题四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专题五民商法
专题六 民事诉讼法
专题七经济法
第三部分经济
专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二微观经济
专题三宏观经济
专题四 国际经济
第四部分行政管理
专题一行政管理概述
专题二行政组织
专题三行政运作
专题四行政监督
专题五依法行政
专题六行政方法
第五部分公文写作与处理
专题一公文写作概述
专题二公文写作要则
专题三行政公文的格式
专题四 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专题五公文处理
第六部分人文科技
专题一人文常识
专题二科技常识
第七部分重大时政专题
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二政府信息公开
专题三落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四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
专题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专题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八部分综合模测
综合模测一
综合模测一参考答案
综合模测二
综合模测二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知识点快速突破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思维(精神)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哲学;反之,就是唯心主义哲学。第二是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实践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二、辩证唯物论
知识点快速突破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一切事物都以特定形式在运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和重复性。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又称客观规律。
(3)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意识的起源充分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正确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思想是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实际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