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女

分类: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杨真真等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9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73028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女孩儿父母的必选读书之一。优秀女孩儿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聪明的魅力女孩儿如何培养,如何进行优秀女孩儿的品性培养,如何进行优秀女孩儿的情感教育,父母须知:男孩儿女孩儿不一样,培养女儿父亲不能缺席,妈妈是女儿的贴心小棉袄。家有一女,犹如一玉,玉不雕不成器,女不教无人惜,好家教决定女孩儿的气质,好父母改变自我想法的1%,你的女儿一生将会变得与众不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亿万家长的一致心愿,很多家长都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殊不知,女孩儿教育和男孩儿教育事实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俗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可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绝对是父母们应当注意的,特别是有女儿的父母们。
内容简介
本书融入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女孩儿家教的心得,着重探讨当今有关女孩儿家庭教育的观念,介绍了从家庭教育环境到优秀素质体系整体培养的基本方法;内容涉及女孩儿的智能、品德、性格、习惯、情感以及身体、性等方面。素质优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的优秀女孩儿的培养细节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借鉴成功经验,远离失败教训,愿每一位女孩儿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愿其父母都能收获教育成功的喜悦!
在女孩儿成长发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怎么做?如何把女孩儿培养成一个充满自信、拥有个性的健康女性?女孩儿自身形体和容貌对其成长教育起着哪些作用?在她们的青春期父母应该给予她们哪些及时的指导?与男孩儿相比,女孩儿应该有的品格特点是什么?……阅读这本女孩儿父母的必选读物,它将教你如何科学地培养女儿。
作者简介
杨真真,四川广安人,1995年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同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与写作,已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其他作品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有论文在教育机构获奖;参加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素质教育目标导学探索”,并有作品入选课题研究专著。
目录
一 优秀女孩儿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
1.爱德华家族的启示:给女儿创造好环境
2.为您的女儿找到最适合的科学教育方法
3.您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影响女儿了吗
4.您懂得疼爱和教育女儿的艺术吗
5.培养优秀的女孩儿需要良好的家庭气氛
二 聪明的魅力女孩儿如是培养
1.聪明的女孩儿更有魅力
2.女孩儿心智成长的规律之一
3.女孩儿心智成长的规律之二
4.女孩儿心智成长的规律之三
5.发现您女儿的潜能结构
6.唤醒您女儿的潜能
7.强项要发扬:培养女孩儿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8.弱项要加强之一:重视女孩儿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9.弱项要加强之二:重视开发女孩儿的逻辑数理潜能
10.亮点要闪光:女孩儿艺术特长的培养
11.重视培养女孩儿的创造力
三 如何进行优秀女孩儿的品德培养
1.培养女孩儿高贵的淑女气质
2.让您的女儿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3.培养女孩儿的自立品质
4.培养女孩儿的自律品质
5.培养女孩儿的自信心
6.让女孩儿远离小气
7.有韵味的好女孩儿性格
四 如何进行优秀女孩儿的情感教育
1.教育女儿珍爱自己
2.教育女儿关爱他人
3.教育女儿热爱自然
4.教育女儿珍爱生活
5.教育女儿学会感恩
6.教育女儿具有同情心
7.不要向女儿灌输仇恨
五 父母须知:男孩儿女孩儿不一样
1.女孩儿的养育有什么特别之处
2.女孩儿学习能力和男孩儿不一样
3.女孩儿个性发展的最佳时期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期
4.呵护女孩儿的青春期
5.女孩儿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
6.女孩儿更渴望父母的爱和关注
7.父母的态度决定女孩儿的未来
8.了解并正确对待女孩儿的情绪
9.女孩儿个性不同,教育自有差别
六 培养女儿父亲不能缺席
1.教育女儿父亲当尽责
2.父亲对女儿影响至深
3.父亲决定着女儿自信或自卑
4.父亲,请让女儿爱上运动
5.怎样让父女关系升温
七 妈妈是女儿的贴心小棉袄
1.培育女儿过程中母亲身份的转变
2.妈妈在女儿眼中的形象
3.妈妈要做女儿的贴心小棉袄
4.培养女儿正确的审美观
5.了解性常识,远离性侵犯
6.认识性隐私,尊重隐私权
7.培养性美感,为幸福铺垫
书摘插图
一 优秀女孩儿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
2.为您的女儿找到最适合的科学教育方法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康德教育论》
现实中,为什么有的女孩儿出类拔萃,而有的女孩儿却非常平庸?造成差别的原因当然有遗传的因素,但是有没有采用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某些遗传因子是天生的,父母无法改变,但是科学的教育却可以补拙,可以创新,可以挖掘潜能,可以让孩子成才。
每个女孩儿都是天使,这句话不错。女孩儿有善良美好的天性,也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被压抑了,而天性和潜能被压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父母如何培养一个好女儿?第一步,选择好的教育方法!选择最适合她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而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前提是父母要了解孩子。各位父母您了解您的女儿吗?您制订好培养女儿的计划了吗?
在深圳市“十大优秀书香家庭”颁奖仪式现场,年仅七岁的赖思佳用稚嫩的童声流利地背诵起《老子》,给全场的数百名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荣获2004年度深圳市“十大优秀书香家庭”、“五星级”学习型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光荣称号的家庭是如何培养女儿的呢?
赖思佳一岁半的时候,她父亲赖国全无意中教女儿背起了《新三字经》。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小思佳居然能背诵出绝大部分的内容。但是小思佳和其他孩子一样,对事物的喜爱,就像风一样,一阵一阵的,来得快,去得也快。两岁的时候,她对背诗的热情就大幅度减退了。这时,赖国全没有强迫孩子,思佳愿意背诗就背诗,愿意唱歌就唱歌,任其发展……“孩子每一个时期都有她喜欢做的事,她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段日子,小思佳不听诗了。这天,赖国全故意给了个提议:“佳佳,好久没有听诗了,我们一起来听诗吧?”小思佳立即响应,“好的。”并很快找到唐诗的录音带,聚精会神地听起来。
赖国全很高兴,像风一样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在她乐意做的时候,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赖思佳的记忆力特别好,妈妈教她念的儿歌、爸爸给她讲的故事、电视节目里主持人说的话,她都能很快复述出来。为了丰富女儿的精神世界,赖国全给她买回了《儿歌》《唐诗》《三字经》《幼儿英语》《老爷爷讲故事》等许多磁带,平时用录音机放给她听,重复的次数多了,佳佳的小脑子里竟也装进了不少知识。
赖思佳像一株小树,一天天地长大了。赖国全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计划地利用好孩子的天性,把她培养成参天大树呢?
他采用了累积式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求背诵,也不检查,就像做游戏一样,慢慢积累。“这是最合适我女儿的学习方法。”他说。
赖思佳就要上学了,赖国全琢磨着该让女儿认些字。刚开始,小思佳很感兴趣,认了“大、小、多、少”之类的字。但“风”还是有刮过去的时候,很快,佳佳又不认真了。为了激发女儿识字的兴趣,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她给爸爸当“小老师”。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小思佳非常高兴,她拿着一支长铅笔做教鞭,指着小黑板教爸爸识字,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考爸爸。当发现爸爸竟然有“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小思佳会得意地说:“爸爸,你真笨呀。”
从此,赖思佳对识字的兴趣大增,常常主动要求多认字。每天赖国全一下班,她就会缠着教爸爸识字。
这件事令赖国全认识到:学习方法太重要了,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是能找出一套既科学又轻松的学习方法,教给女儿就好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赖国全接触到了由台湾学者王财贵首倡的“读经教育”。受到王财贵“跟我读”古文学习方法的启示,赖国全灵机一动:都说知识在于积累,既然赖思佳的记忆力那么好,何不给她制订一套方便实施的教育计划?世间万物都遵循“累积效应”,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记忆和学习也是一样。
深思熟虑之后,赖国全为女儿精心打造的学习计划出炉了:每天让孩子学习十分钟,一段内容连续学习一周,学习内容在400字左右。为了让孩子学习没有压力,赖国全坚持“无为而治”的原则,每天陪孩子一起学习,学完了不背诵、不检查,这个原则让孩子学习没有任何负担,就像做游戏一样。他把这套方法取名叫“累积式”教育法。
赖国全的“累积式”教育法实施的第一天,没有什么效果,第二天,也没什么效果。三天后,小思佳能在提示下基本读完所学的内容了……六天后,佳佳离开书本竟也可以流利背诵出所学的全部内容。
但是,爱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玩到兴头上,佳佳便把读书之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看来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得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于是,赖国全把每天晚饭后的时间固定成了全家人的“经典联播”时段,一家三口挤在沙发上,轮流大声地朗读古文经典,其乐融融。
一天晚饭后,佳佳迫不及待地玩起了新买的积木,显然,她忘记了读书的事。赖国全找来书本,提醒道: “我们来比赛吧?”佳佳头也没抬:“比赛什么呀?”
“比赛谁读得快呀。”赖国全仍然笑嘻嘻的。“好!”佳佳一骨碌爬起来,信心十足地拿过书本,立即进入比赛状态。
细心的赖国全总在不断地观察女儿的心理变化,总能在佳佳想松懈的时候,把她的兴趣重新拉回来,让她愉快地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佳佳把《论语》《老子》《大学》《三字经》《千字文》等古代经典背得滚瓜烂熟。而佳佳的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养成,大人忙的时候,她就会自己去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随着认识汉字的增多,佳佳爱上了阅读。她的阅读范围很广,刚满七周岁的她,已经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福尔摩斯探案集》《茶花女》《安徒生童话集》……用妈妈的话说:“佳佳上卫生间的时候,都是书不离手。”博览群书让佳佳拥有了很宽的知识面,在小学担任班长的她,自己就是一本深受同学信任的“百科全书”。
看完这个事例,很多家长也许觉得读经典是好的学习方法,于是也让孩子尝试。实际上我们是反对跟风似的读经典运动的,我们提倡的是寻找适合自己女儿的教育方法。上面这个例子赖国全教育成功之处在于找到了适合他女儿的“累积式”教育方法,并且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只看到他让女儿通过读经典著作获得了成功,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来看看赖国全自己是怎么说的:“教育孩子,要用最好的精神养料和最科学简单的方法。虽然读经典著作很重要,但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每次十分钟,一天两三次,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增加什么负担,玩还是孩子主要的事儿。其实,让孩子快乐自信地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
再说“哈佛女孩儿刘亦婷”吧,她父母对她采用的一整套家庭素质教育训练体系无疑也是成功的。如果您认为刘亦婷具有非同寻常的天赋,那肯定是个误区。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介绍,纵观刘亦婷的成长历程,她和许多普通孩子没有太大的差别,更没有过人的天赋。孩子能“优秀”到什么程度,决定因素不在于天赋高低,而在于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实施什么样的教育,用什么方法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成功的教育方法都只能借鉴,而不能盲目照搬,因为家庭教育从来就是一种私人化和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们强调教育方法,更强调适合自己女儿的教育方法。
因此,对如何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认识,对各种教育方法要吸取积极有益的部分。用心观察和了解您的女儿吧,让您的育女计划更周密,方法更科学。
3.您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
生活方式影响女儿了吗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第斯多惠
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女孩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然而,在我国,人们的心理问题还远未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父母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正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给家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父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对子女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父母:
——当着自己女儿的面说他人的坏话。诸如:某某同学的妈妈像妖精;某某孩子如同小流氓;某某老师压根儿就没多大本事等。
——对女儿泄露别人的隐私。例如:某人的孩子是收养的;某人犯过法、坐过牢;某人有“外遇”,当过“二奶”;某夫妻常打架,正在闹离婚……诸如此类,让孩子对此充满神秘感,对此颇感兴趣,进而四处打听。
——常对女儿讲其无法理解的事。如:宣传毁灭性战争、自杀性爆炸等;妄议国家大事,社会现实,时时处处流露出牢骚不满的情绪。
——宣泄自己夫妻感情的不和,想要离异,一再向女儿诉苦,攻击对方,问一些“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让孩子无从回答的问题。
——大谈孩子无能为力的事。比如:哀叹家庭困难,强调处境险恶,渲染个人失意……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其无心学习,坐卧不宁。
上述一切都是父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的重要枥;准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不妄议别人的是是非非,不有事无事牢骚满腹,更不随随便便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别人。这就要求父母要有自知之明,由自知而自信而自强,不因成功而得意忘形,也不因失败而惊慌失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这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其实,像上述种种父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孩子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污染,在这样的“家教”面前,纵然社会有阳光,学校有雨露,其最后的收成也会大打折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