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族·氏族与文明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婚姻·家族·氏族与文明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张彦修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0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652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充足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民族调查资料为基础,围绕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重要理论,分别对两种生产理论、婚姻、家族、氏族与文明的起源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展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重要理论的深刻内涵。本书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基础性研究之一。

作者简介

张彦修,1955年出生,河南洛阳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史、中国文化史以及相关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三门峡虢国文化研究》等论著10余部。

目录

序言

1.《起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起源》的写作背景

3.《起源》的历史价值

4.《起源》的写作、出版和传播

一 两种生产理论

1.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

2.两种生产属性的分析

3.两种生产的内在关系

4.两种生产理论的伟大意义

5.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讨论

二 原始社会的分期

1.恩格斯对摩尔根原始社会分期法的基本评价

2.恩格斯对摩尔根原始社会分期的精辟概括

3.摩尔根原始社会分期的局限性和恩格斯的补充发展

三 人类婚姻的发展变化

1.婚姻与家庭基本内涵

2.人类早期的杂乱性关系

3.血缘群婚

4.族外群婚

5.对偶婚

6.专偶制婚姻

四 家族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的家长制家族

2.南方斯拉夫的扎德鲁加

3.母系亲族

4.多元经济——民主型家族

5.多元经济——父权型家族

6.家族历史的地位

五 氏族的起源与氏族制度的特征

1.氏族的起源和发展

2.母系氏族制度的特征

3.母系氏族时期的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

4.父系氏族制度

5.氏族制度的伟大与局限

六 文明的起源

1.文明的含义与主要标志

2.私有制的起源

3.阶级的产生

4.国家的起源

七 余论

1.古巴比伦的婚姻制度

2.西周春秋专偶制婚姻的时代特色

3.西周春秋贵族的一夫多妻婚姻

4.西周春秋的婚姻礼仪及其社会功能

5.孔子和孟子的婚姻观念

6.孔子、孟子和荀子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认识

7.文字是文明重要标志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二 原始社会的分期

《起源》是以原始社会发展史为研究起点的经典著作,而原始社会的分期是原始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恩格斯在全书的第一部分就认真研究了原始社会的分期问题。但是,有关原始社会分期的研究并不仅仅限于《起源》的第一部分,在全书的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精彩的论述。

1.恩格斯对摩尔根原始社会分期法的基本评价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的第一章就提出了“我所设想的文化发展阶段——(一)低级蒙昧社会;(二)中级蒙昧社会;(三)高级蒙昧社会;(四)低级野蛮社会;(五)中级野蛮社会;(六)高级野蛮社会;(七)文明社会”。①对于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恩格斯首先给予了高度评价,“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尝试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