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中考全攻略:语文

分类: 图书,中小学教辅,中考,语文,
作者: 《中考全攻略》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2页数: 25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02177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考点透视,典型试题导析,跟踪强化训练。
内容简介
如果将考场比做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想成为“常胜之军”的考生们手中所急需的,便是一份考场“战略图”。而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中考全攻略》,系列丛书,正是这样一套值得信赖的“中考指南手册”。与同类图书相比,它显现出许多独有的闪光点。
战略目标明确——回顾旧形势,预测新走向。
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中考的相关信息,恰似扼住考场的“咽喉”,变“大海捞针”为“为有放矢”,从而彻底改变考生盲从被动的应考局面。本丛书中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皆是各地名师数年心血的凝结,既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考生复习指明了“攻取”的方向。
战略部署精当——汇各地名题,创全新体例
如何给考生提供一份精确而细致的“中考透视图”?本丛书正是以此作为编写思路的基点,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开创了“以知识梳理为骨架,考点透视为血脉,典型试题导析为精髓,跟踪强化训练为延伸”的全新体例,将“复习”与“应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本丛书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战略指挥权威——聚天下名师,把中考命脉
本着革新“应考观念”的宗旨,众多名师“作客”本丛书,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渗入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面对每一学科的不同考纲要求,名师们从知识点出发,倡导思维的广泛性与创新性,搭建起理解与运用的桥梁,使知识真正转化为一种能力。凭借本丛书独到的知识疏导方式,一种“以一当十”的中考新体验将成为现实。
也许,每一年的中考都是一次探索的重复,而对于每一位考生,这一验证过程却是独一无二的。本丛书试图给予你的,正是冲刺前的“能量补充”。在起跑线前,多一份清醒,多一点信心,你的“应战步伐”定将迈得更加轻松自如。
目录
第一部分 中考备战策略
第二部分 积累运用
一 识记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二 表达运用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三 实践探究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四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第三部分 文言诗文阅读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 记叙文阅读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二 说明文阅读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三 议论文阅读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四 文学作品阅读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第五部分 作文
一 话题作文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二 材料作文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三 命题作文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四 半命题作文
攻略1考点透视
攻略2典型试题导析
攻略3跟踪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中考备战策略
回顾总结
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有如下几种情况:
1.较统一的结构和选材标准
中考语文试题从1998年进行改革,教育部连续几年下发文件,对全国的试题进行统一规范和评价,因此,各地命题者在试卷结构和选材标准上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
试卷结构一般分为三大块:积累运用,包括背诵默写和语文基础知识运用的考查;阅读理解,包括文言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的内容;作文,即按照大纲和课标要求的写作能力考查。有些地区虽然没有单设积累运用这一块,但也在阅读理解中结合语境进行了考查。有的地区沿用高考试题结构,分第1卷客观卷和第Ⅱ卷主观卷两部分;个别地区在正卷之后还附有加试卷,其作用有二:一为程度高的学生提供加分,一因毕业升学两卷合一而通过此种方式加以区别。
试卷选材主要指文言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块:文言诗文阅读又分两种情况,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由于不同地市使用的是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要考查课内诗文的阅读,选材只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或者干脆考查课外浅易文言诗文的阅读。现代文阅读选材基本上来自课外,包括三大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和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小说的阅读,也有的地区选了现代诗歌和小型戏剧等。例如:山西省2007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由于各市共使用了四种课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因此,文言诗文阅读材料就选择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陶渊明的诗歌《饮酒》和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比较阅读;现代文阅读全部来自课外,有与山西孝义皮影戏链接的说明文《中国皮影戏》,邹扶澜的议论文《每人都有一个宝藏》,朱萍的小说《那个孩子》,虽然作者不著名,但文章写得很有特点。
2.突出灵活性和基础性
连续几年的中考改革,连续几的课程改革,为中考语文试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总的趋势是试题更为灵活。但在灵活的同时,也较以往注重了试题的基础性。所谓“灵活性”,指的是根据试题的特点,灵活设置开放性考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针对文章的艺术手法或作者观点,要求谈谈看法,或同意,或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所谓“基础性”,指的是结合语境设置语文基础知识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文体特点考查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像说明文如何抓事物特征、说明方法的辨识和作用、议论文的结构和三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及表达方式等。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也是从人物性格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把握等方面入手考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