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冰雪报告9787540443030

分类: 图书,文学,纪实文学,
作者: 陈启文 著
出 版 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044303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京珠高速湖南段滞留车辆数万台,车龙排出上百公里,要找出那样一辆大客车和一个老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拉网式的搜寻。三支路政队被紧急调动起来,立即分段上路,他们打着手电筒,顶着漫天的风雪一步一滑地,在车海中一台台地挨着查过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老人仍无任何消息,大家又冷又饿但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放弃。或许,一个普通的老人,在此时已有了更普遍的生命的意义,他甚至是一个生命的象征,你的搜寻,执著不舍的搜寻,从一开始就属于永恒。
天亮了,他们仍然没能找到那个老人,但成千上万的人为了救援一个老人的生命的过程,是一种存在,它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而且有无数人参与到这样的搜寻中来,这使一种政府行为的寻找,变成了社会性。我们应该记住,这是2008年暴风雪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而那位老人的下落,后来我们也终于知道了,他早已被及时送入当地医院救治他活过来了,甚至比他这一辈子的任何时候都活得精神抖擞。以前,他总是说,都这么大岁数了,早把生死看穿了,无所谓了。而现在,他已经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他这条老命,有无数人关注过,寻觅过,救援过,这让他好像超越了生命本身的界限又活出了另一样人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全书以交叉重现式的结构和鲜明的精神在场感,试图呈现出一种直逼物象本真的情景与氛围。在报告文学很长时间以来只强调“报告”而遗忘了“文学”时,这部作品具有很丰厚也很纯粹的文学性,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报告”核心价值。
它是一部关于冰雪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也是一部对存在、命运、灾难等主题进行深度审视和综合思考的笔录。作者通过实地采访,收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录下了抗击冰雪灾难中诸多感人肺腑鲜活生动的细节,成功地塑造了从共和国总理、人民解放军将军、部长、市长,到普通士兵、公务员、电力工人、汽车司机、旅客等一大批报告文学形象。众多鲜活生动的细节支撑起这部作品的阅读兴奋点,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陈启文,男,生于20世纪60年代,湖南临湘人,大学毕业。曾供职于教育、文化、出版等部门。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一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河床》、中篇小说《仿佛有风》《太平土》《自得耀眼的时间》《逆着时光的乡井》和散文随笔精选集《季节深处》等。
目录
序
A部 地平线消失
第一章 疯狂的拉尼娜
谁见过拉尼娜
雪白的,或冰蓝的
第二章 地平线消失
超低速行驶
堵在哪里了
地平线消失
第三章 拿命换一条回家的路
随便选择一个人
一个稍纵即逝的身影
致命的燃烧
我们要回家,死也要回家!
B部 生死时速
第四章 生死时速
大任在肩
世界上没有一条路是相同的
生命高于一切
雪域战场军魂
第五章 中国式总理
中国式总理
总理突然站住了,抬头看着什么
肝肺皆冰雪
第六章 一些人,或一些身影
认识一个人的方式
那个山头就是你的岗位
冰闪,一个偶然事件
又是一个偶然事件
一个中国的小公务员之死
第七章 天空的主人
上帝说要有光
天空的主人
英雄挽歌
第八章 雪白的丰碑
生命的极限
谁又不是这样啊
一个人的存在
第九章 冰灾寒极
从林中之城到冰灾寒极
换一种眼光看
回望那些依稀的身影
雪线上的两位大校
第十章 中国人
中国的脊梁
良心证词
总有微光照亮
C部 涅巢与重生
第十一章 阿喀琉斯之踵
上帝的绝密消息
人性的考验
第十二章 涅巢与重生
一种诞生的方式
涅椠与重生
终于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如果人类继续存在
后记
书摘插图
A部 地平线消失
第一章 疯狂的拉尼娜
谁见过拉尼娜
人类对灾难的命名耐人寻味。在气象学家眼里,灾难不是魔鬼,而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充满了圣洁感的小女孩,一个圣女。她被一些充满想象力的西方的画家描绘成了一个皮肤白皙、眼睛冰蓝、睫毛很长的女孩。
……从何说起?那是怎样的一场灾难?又该怎样给这场灾难命名?
雪灾?冰灾?严寒?凝冻?极端性的雨雪低温天气?
连气象学家都迷惘了。哪怕在抗灾的过程中,各个地方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抗雪,抗冰,抗凝冻,抗严寒……人类到底在同什么对抗?我采访了十来个气象专家,在一场灾难过去数月之后,还没有人为这场灾难予以具有科学确认性的命名。这里面充满了太多的变数,中国太大,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平原,哪怕是同一场灾难落地之后也会以多种方式诞生。这是一场难以言说又难以理喻的灾难,它的极端性,多样性,广泛性与多变性,都是人类尚未遇到过的,或很少遇到过的,要不我们也不会反复强调五十年一遇,八十年一遇,百年一遇……
不管多少年一遇,一旦遇到就是百分之百的事实。
灾难过去了,但灾难中发生的一切,还有待于我们在更长远的宏观时空架构中去认识。
对于气象我是门外汉,那些风云图、气象图对于我如天书一般。我无法在这方面推究得太深。但在采访的过程中,那些令我敬仰的气象学家,都尽量让我懂得一些最简明的东西。他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个我从未听到过的名字,拉尼娜。
……